从“脏乱差”的落后村摇身变成美丽的休闲度假村;违法建筑拆除点、倒塌房屋地基变成居民家门口的精致小公园;乱堆乱放的废酒缸、老物件成了装扮村庄的独特元素……借着“三改一拆”的东风,新昌县做活做好“拆后利用”,留住了一代人的乡愁记忆。
自2013年“三改一拆”工作开展以来,新昌县始终坚持把“三改一拆”行动和“无违建县”创建活动,作为提升形象、优化环境、惠及民生的有力载体,尤其是打好“拆后利用”这张牌,让新昌这个小小的山城在“大拆大整”之后出落成一个“大建大美”的新昌。
在今年的新昌县“五星达标·3A争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四边三化”等重点工作推进中,均涉及拆除违法建筑。为了把违法建筑控制在萌芽状态,新昌县加快社会治理机制创新,全程充分发挥“四个平台”作用。通过“四个平台”系统,实时看到村网格员或其他举报人员通过手机APP反馈的违建信息,平台管理员第一时间将信息反馈至村建、国土、综合执法等部门,及时开展调查处理,真正做到让各处违建“无处遁形”。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新昌县已完成违建处置2136起,处置违建面积66.93万平方米。
治理违法建筑或违法用地,不仅要用好“拆”字诀,还要注重“用”字诀。新昌县因地制宜,在不断创新“拆违”模式的同时,坚持拆为所用,做到宜耕则耕、宜绿则绿、宜建则建,不让土地空闲,补齐城乡建设短板,让这座山城的颜值越发迷人。
那么,拆出来的空间怎么利用?
新昌县沙溪镇通过全面摸清各村违法建筑底数,不断完善农村“一户一档”基础资料,并结合村庄规划、旅游开发、公共设施建设等途径,防止土地闲置。如位于沙溪村边上有碍集镇形象的畜禽养殖场等各类违法建筑870平方米,拆除后先后建成了王羲之书圣文化主题公园、停车场、旅游公厕等,进一步加强集镇功能性设施建设,提升群众满意度。
而在新昌县新林乡,为进一步加强违法建筑处置和拆后土地利用工作,构建常态化长效机制,该乡制定出了一套控违拆违“加减法”工作模式。在农村辅房上做“减法”,前期摸清底数,做到应拆尽拆;同时,在民生实事和公益项目上做“加法”,对拆后土地“化零为整”综合利用,加速推进辖区梅溪湖等大型项目建设、农村公园等民生工程建设和乡愁博物馆等旅游项目建设。
“无违建县”的创建,不仅让新昌城乡“疤点”变成了民生“亮点”,而且还充分发挥了拆违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截至目前,新昌县拆后利用面积为25.53万平方米,拆后利用率达到78.10%以上。
“防止违法建设反弹的最好办法就是尽快合理利用。”新昌县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新昌县将继续加大力度,加快进度,以“铁的决心、铁的手腕”做到“即拆、即清、即整、即建、即美”,进一步美化人居环境,让新昌生态环境更优美、城乡区域更和谐、人民生活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