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本家庭:沃旭辉 北仑三山村双狮社村民,零污染志愿者服务队队长
分类感言:村里专门负责进行厨余垃圾生化处理的工人,工作非常辛苦。为了减少成本,目前只安排了一个人,基本上每天都要上班,从早上7点工作到10点左右。看起来时间虽然短,但基本上是全年无休,而且工作环境恶劣。希望每位村民都能体会到环卫工人的不易,珍惜厨余垃圾生化处理的成果。
日前,记者走访北仑三山村双狮社,在村民沃旭辉的带领下,感受到了这里“厨余垃圾不出村”的良好氛围。“双狮解法”或许能为农村厨余垃圾处理和循环利用提供一个样本。
厨余垃圾变为有机肥
双狮社有住户600多户。两年多前,该村在北仑率先添置了一台厨余垃圾生化处理机。这个生化处理机能日均处理厨余垃圾0.4吨,系统内部模拟高温细菌生存环境,可以使细菌繁殖,当投入餐厨垃圾时,机器通过管道将水、油、固体渣分离。固体渣被细菌“吞食”,经过高温发酵降解,6至8小时就可变成有机肥,用于还田增肥;水经过微生物降解,变成有机液体肥料;油经过分离降解,可提供给炼油公司炼油,从而实现垃圾处理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目标。
在位于双狮村口的厨余垃圾工作区域,记者看到一台巨大的不锈钢设备,这就是能让厨余垃圾变废为宝的有机垃圾生化处理器。
“分拣后的厨余垃圾从设备上面倒进去,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处理,大约48小时后,各种厨余垃圾会变成有机肥料。每天可以处理400公斤左右的厨余垃圾,大概可以产生有机肥料0到60公斤。”沃旭辉告诉记者,这些有机肥料免费送给了居民、农户,而且这个有机肥非常好用,可以促进植物生长。
记者采访时,正好碰上几个村民结伴来领取有机肥。
“这个肥料特别好用,我家里养了很多花花草草,都是用它施肥,长得很茂盛。”一位村民告诉记者。
沃旭辉抓起一把刚刚出炉的肥料,颜色深黑,带有浓烈的特殊味道。“我觉得很香,经过两年多的实践,证明这是优质肥!”他笑着说。
垃圾不出村正成现实
“除了重大节假日,全村加上外出定居的原住民临时回来探亲访友,厨余垃圾处理机的日处理能力稍显弱外,我们村基本可以做到厨余垃圾全部‘自我消化’,不出村。” 沃旭辉介绍,就农村而言,装修建筑垃圾相对较少,厨余垃圾占主要部分。厨余垃圾管好了,垃圾分类的大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因此,能做到厨余垃圾不出村,就对农村环境治理发挥较大作用。
有关专家指出,餐厨垃圾存在四大危害,是城市环境一个重要污染源。一是污染环境、影响市容。因餐厨垃圾含有较高的有机质和水分,容易受到微生物的作用而发生腐烂变质。特别是到了夏季高温时,腐烂变质快,容易产生大量渗滤水以及恶臭气体,滋生蚊虫、苍蝇、细菌,对环境卫生造成较大影响,危害人体健康和传播疾病。同时,餐厨垃圾堆放时产生的下渗液进入到污水处理系统,会加重污水处理厂的负担,增加运行成本。
那么,目前宁波情况如何?
市垃圾分类办的相关专家介绍,宁波中心城区的厨余垃圾处理主要采用厌氧发酵的方式集中处理,也就是固废处置中心的厨余垃圾处理厂,一期设计处理能力为每天400吨,目前在试运行阶段。
近年来,宁波积极开展农村厨余垃圾就地处置试点,以减少厨余垃圾处理成本,实现就地资源化利用。目前,全市累计安装机械成肥设施设备151台、建设太阳能沤肥房398座、建设沼气池6座,辐射810个村,日处理能力800吨,日转化生物有机肥260余吨,实现垃圾有效转化30%,垃圾终端减量达70%。
“不出村”全面推广可期
“生化处理机的运行,标志着春晓街道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从‘前期发动、源头分类’迈向‘分类收集、分类处理’的实质性实施阶段。积累一定经验后,将逐步推广,为北仑区探索农村环卫保洁新模式提供借鉴。”北仑区春晓街道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记者了解到,农村“厨余垃圾不出村”是解决垃圾围城的大方向。目前,包括双狮在内的宁波不少地方已获得较成熟的经验,但要做到全市推广,尚需要花大力气解决一些问题。
首先,要解决资金配套的问题。以双狮社的垃圾处理机为例,前期投入15万元左右,由街道出资,每一年的设备维护和工资等在20万元左右,街道补助一部分,其余由双狮社承担。如果要全市推广的话,财力的保证是一个前提。
其次,对厨余垃圾做无害化处理,目前尚没有出台细化的质量标准,因而对技术和设备的要求比较高。
第三,相对于此前的厨余垃圾集中运送到垃圾处理厂,再进行焚烧处理,目前厨余垃圾生化处理的成本还相对偏高,这需要技术层面的创新,以加强其全面推广的可操作性。
不过,记者从市农业部门获悉,目前,宁波农村厨余垃圾就地消纳办法正在制订中,如果能出台落地,或能大大加快“厨余垃圾不出村"的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