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5月20日讯(通讯员 王泽)四五月份正值杂交水稻育秧育种的关键时期,在遂昌新路湾镇杂交水稻繁种基地,水稻制种辅导站站长叶成淼正忙着下田查看秧苗的生长情况。“我们需要通过查验父本秧苗的生长情况来确定母本的播种时间。”叶成淼说,“水稻制种事关重大,我们不能有一丝大意。”
遂昌县新路湾镇是全省最大的籼型杂交水稻制种基地,也是全省唯一的省级种业特色强镇。近4年,遂昌县杂交水稻制种面积始终维持在1.2万亩左右,平均产量在140万公斤以上,杂交籼稻面积占全省比率超过30%,年产值达5000多万元。
发展好水稻制种产业,科技是关键。去年6月,新路湾镇蕉川村引进“一杆农眼”智慧农业系统。稻田间白色的电线杆上安装了空气温湿度、空气PM2.5、光照等传感器,村指挥中心数字农业监控大屏和200多公里外的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专家,可以实时共享查看制种田里的水稻生长状态。“通过这个系统,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制种作物的生长规律,把传统的靠经验耕作变为精细的数字化操作,为整个产业增效。”叶成淼说。
近年来,遂昌大力推广杂交水稻制种机械化作业、机器换人,在移栽插种、植保收获等关键环节,大量使用无人机、水稻收割机等新型农用机器,既减轻了劳动力,又增加了效益,“靠天吃饭”的传统制种业正逐渐向“知天而做”的数字化制种业转变。
水稻制种产业的高速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遂昌把杂交水稻制种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制种户如遇自然灾害绝收的,每亩最高可获2200元赔付;同时,加大力度培训制种人才在内的新型农村实用人才。在政策的磁场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返乡从事水稻制种产业。2000年出生的叶大磊,原本在宁波工作,2019年毅然回乡跟随父亲制种。他经培训取得相关机械化耕作农田的证书,成了远近闻名的“新型农民”。“我现在通过网络买农药、买化肥,并把自己种起来的作物通过网店贩卖,赚钱非常方便。”如今,遂昌拥有水稻制种户1000户以上,熟练掌握水稻制种技术的农户更是数不胜数,他们撑起了遂昌种业的一片天。
凭借着一批制种技术过硬的农民,浙江大学、中国水稻研究所等高校、研究所纷纷“找上门”,通过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和遂昌开展合作,在为遂昌提供技术指导的同时进行良种试种,仅去年一年就有160多个杂交水稻新品种在遂昌试种测产。“我们承担了非常多的生产试验和区域试验,各大院校通过我们的试种结果来考察新种的抗倒、结实、产量等方方面面表现。”浙江勿忘农遂昌分公司生产副经理黄李华说道。
因出色的产量和质量,遂昌生产的杂交水稻种子不断销往全国各地,为全国的粮食生产安全贡献着力量。“人家听说是遂昌的种子,很多指标都不用检验,可以直接拿来用。”据县农业农村局农作物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尹设飞介绍,遂昌主要生产中浙优系列水稻,该品种的种子通过勿忘农种业公司在全国推广,广西、贵州、福建等地都有大量种植,年推广面积超过300万亩。
一粒小种子,一个大产业。水稻制种业是关乎粮食安全的重要民生产业,遂昌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尹主任算了一笔账,近几年遂昌平均每年制种约140万公斤,1公斤的种子可以播撒2亩田地,而1亩地约可生产500公斤稻谷,每公斤稻谷可换算成70%的大米,也就是说,遂昌一年制的良种可产生9.8亿公斤的大米,若一个人一年食用100公斤大米,那么这些大米可供980万人吃上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