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这一千古流传的名句,寄托着诗仙李白远离繁华喧嚣、寻求祥和宁静的无限向往。如今,诗人的美好梦想,早已化为了无数城市人的实际行动:无论是春暖花开、炎炎夏日,还是秋风萧瑟、寒冬腊月,几乎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外地人,赶到天台城乡,领略现代田园的风光,见证美丽乡村的蝶变,触摸传承千年的古韵,感受重拾乡愁的美好。
翻开天台县生态建设的篇章,成绩斐然。台州首个国家级生态县、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连续5年获评浙江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优秀县,连续4年获得全省“五水共治”大禹鼎、首批银鼎,成功获评2018年度浙江省美丽乡村示范县……
揭开这些殊荣背后的奥秘,是天台坚持高位推动,注重顶层设计、规划引领、系统治理、久久为功的成果。近年来,天台县秉持“两山”理念,践行“八八战略”,立足“名县美城”发展定位,围绕“全域大花园、美丽经济带、文化示范区”的发展思路,以争创“全省美丽乡村示范县”为抓手,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工作。
生态为基——
美丽乡居,打造“全域大花园”
时间倒回9个年头,乡村休闲旅游在天台还宛如“水中看月”。那时,游客来到天台这个旅游大县,却只有像国清景区、石梁景区、华顶景区这样的核心景区才有人气。如今,“到天台,地里也能‘长’出旅游来!”是当地人和游客津津乐道的一句话。
翻天覆地的改变源于一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早已洞悉这一奥秘的天台立足生态这张金名片,按照“全域景区化、沿线景观化、村庄景点化、庭院小品化”的要求,以“天生丽质不容许一点瑕疵”的标准,点线面片抓推进,推动“盆景”变“风景”。眼下,“全域大花园”的蓝图已徐徐展开。
以前粉尘遮蔽的后岸村,如今脱胎换骨成为集漂流、观光、采摘、餐饮、住宿等于一体的综合性休闲度假村,跻身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行列;活水穿村而过,溪流生态项目让始丰溪里的水草缠绕起张思村的古意盎然,修复完善后的古民居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曾是一片滩地的安科新村,如今建起彩虹滑草场,依偎在波光荡漾的母亲河始丰溪畔,伴随着一辆辆滑草车从高处飞驰而下,村民的美好生活如诗如画般展开。
这般蝶变在天台屡见不鲜。近年来,天台集中力量推进整治村、示范村、景区村和公路风景线、水上风景线、美丽乡村风景线建设,实施村容提标、绿化提质、功能提升、设施完善、业态培育、常态管理等六大工程,推进全域景区化,建成精品村、特色村126个。其中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4个、省级精品村14个;创成A级景区村105个,3A级景区村18个,串起始丰溯源、寻佛问道、寒山神隐、绿色农耕、古道果香、霞客寻踪、特色产业、农园茶香等8条风景线。
全域大花园,如何美得有特色?天台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陈忠强用“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一村一韵”来概括该县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理念。天台坚持因村制宜,通过完善“村庄布点规划-村庄规划-村庄设计-农房设计”规划设计层级体系,充分结合村落原有的自然禀赋、历史风貌、风土人情等特色,处理好生产与生活、建筑与环境、历史与传承之间的关系,促进自然与人文的有机结合,达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精心挖掘地方特色,把每一个村庄当作景点来打造,守住乡土味道,留住乡愁记忆,让一个个美丽乡村绽放芳华。
全域大花园,同样美得有方法。走进街头镇步头村,家家户户的庭院上都贴着一块牌子,有红黄黑不同的颜色,上面还都写有联系党员的名字。村民蒋亚萍介绍说这3个颜色对应着“良好户”“提升户”“整治户”,村里每个党员都联系了8~10户群众庭院,说到在她的指导帮助下,2个“整治户”庭院已经变成“提升户”,6户庭院已经达到了“良好户”的标准时,蒋亚萍又是满脸的自豪。
今年以来,天台县结合“争星夺旗·和美共创”专项行动,开展了“庭院革命先锋行 和美乡村同心创”活动,把庭院作为“最小细胞”培育,打破坛坛罐罐、修整边边角角,建成120个美丽庭院革命示范村、3.7万户美丽庭院达标户。
此外,天台还深入实施治水、垃圾、厕所“革命”,全域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省首创“十米河长”制,开展“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县级河道水质全部达到III类,始丰溪出境断面平均水质达到Ⅱ类。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开设“生态银行”“积分超市”154家,建成垃圾资源化利用站34座,培育56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示范村,实现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全覆盖,连续3年获评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优秀县。推动厕所提升,融入特色文化,建成农村1062座标准化公厕,让厕所成为动人风景。
富民为本——
创客乡民,建设“天台大农场”
新时代的乡村振兴,实现农民群众生活富裕是关键。如何带动乡村美丽颜值变产值?天台交出了这样一份答卷。该县始终坚持把发展美丽经济放在第一位,启动“天台大农场”建设,全域统筹提升农业质量、保险、品牌和营销,积极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推动农旅融合,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美丽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一根网线,将“天台大农场”的农作物从线下牵引到了线上,从天台延伸至全国。今年5月,来自上海的杜先生通过一款微信小程序在因果修缘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认养了两株葡萄树。按照约定,合作社保证他每株15斤保底收成,不足部分由合作社补足,超出的归杜先生,他可不定期参与葡萄管理。
“到现在,有200多人认养了300多株葡萄树。认养客户会偶尔过来看看自己认养的葡萄的生长情况,了解我们是如何管理的,带家人体验一下农耕生活。认种认养也给我们提供了新的销售模式——以销定产,避免盲目扩大种养殖等问题。”因果修缘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罗小统说。
全新的“以销定产”模式,得益于该县农业农村局牵头开发的“天台大农场”微信小程序。农民们点点鼠标,将拍摄的农产品图片、文字描述上传,经过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审核后,便可在“天台大农场”商城里免费上架,通过网络销售到全国各地。
“认种认养认租+电商”模式已逐步在全县推开,目前,“天台大农场”信息管理平台已入驻农业主体143家,上线产品265款,交易额达5000万元。实现认种7800余亩,受益农民达8.3万人,收入同比增长25.2%。
此外,该县开展土地、农房“两个流转”,共盘活农房3500余间,流转农用地、宅基地11.35万亩。圈起了发展的区块,项目开始遍地生花。以项目为引领,带动工商资本上山下乡,推出27个总投资超3亿元的“天台大农场”重点项目,撬动社会资本投入美丽乡村建设。以村富带民富,该县聚力消薄增收,突出飞地抱团、整体联动,建设惠及189个村的集体经济薄弱村物业园项目,联动145个村建设白芨产业基地,预计达产后年均收益1700万元。
伴随着项目、资本的流入,一名名创客开始涌进天台,该县创新组建乡村科创致富联盟,成立全省首批青创农场,搭建农技专家、回归青年返乡下乡创新创业舞台,183名青年“农创客”返乡创业。以创业带就业,该县探索农民多元持股模式,始丰源村以“土地折价入股”,引入市场主体开发研学营地,村集体持股30%,再把5%股权无偿分赠给低收入农户。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发展合作经济,和盈公司实行肉鸡养殖包种苗、包技术、包指导、包市场“四包”机制,带动农户年均增收近千万元。
“天台大农场”盘活了传统农业,也带火了全域旅游。从环境恶劣的石板村到如今的“旅游村”,“后岸模式”已作为典型经验在全省进行推广。深入天台,不难发现,景观塔后、水韵安科、古韵张思、锦绣湿溪、渔乡步头、石村大智等一批批美丽乡村实现村美、民富;隐泉、遇见、花谷闲农、舍不得、风来等一个个精品民宿落地开花、生意火爆;后岸、安科、张思、塔后等四大乡村振兴示范区片正如火如荼建设中,“后后岸时代”新标杆正一一崛起。
在张思村,当地将“天台大农场”和乡村旅游结合起来,在线上电商平台上发布认租流转信息,开发古民居兴办农家特色游。今年以来,张思村接待游客58万人次,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00多万元。
以“天台大农场”产业振兴为牵引,天台县旅游经济、物业经济、林药经济等实现了共同发展。全县所有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10万元以上,经营性收入达5万元以上。
文化为要——
和合乡风,共筑“和谐新家园”
“两个憨态可掬的童子,一人手捧礼盒,一人肩扛荷花”,在天台,许多地方都能看到这样的画像,他们就是传说中的“和合二仙”———寒山与拾得,他们也是“和合文化”的源头。千百年来,天台山“和合文化”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全世界的文人墨客前来探索、前来感悟。在美丽乡村示范县创建伊始,“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人不会”的“和合文化”,便在天台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迸发出新的活力。
漫步在农村公园广场、溪流绿道、美丽庭院……处处都能瞥见“和合文化”的烙印;满堂红婚俗馆、和合堂婚庆体验馆,见证了一对又一对的新人感人至深的爱情;欣赏着《天台遇仙》音乐剧、小济公千人排舞展演……这些“和合文化”的艺术图腾在新时代有了全新演绎。近年来,天台开展和合文化“两地一区”建设,既塑形也铸魂,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浸润人心。
乡贤队伍,助力“和合”阵地建设。一度尘封的天台孔庙,眼下风光无限。在山东经商20多年的乡贤许增国投资200多万元在这里办起了台岳书院。他将“和合文化”植入书院,常态化推行传统成人礼仪、开设台岳讲坛、诗词创作笔会等活动。目前,天台乡贤投入农村文化阵地项目的建设资金已达7700多万元。
文化礼堂,激活传统文化基因。有着700余年历史的古村张思村根据不同特色打造“博士堂”“家风馆”等,将家风家训融入旅游产业中,广泛播撒“和合文化”种子。截至目前,该县打造了廉政文化、国学文化等特色文化礼堂261处,创建文明村253个,开设台州市首家家风家训馆。和合走廊、和合书院、和合家庭遍布乡野,国内首座“和合文化”博物馆落户天台。
和合因子,渗透村民自治机制。深入村庄,村民有纠纷,便能看到“金钥匙”、“南山表兄”和合调解团的影子,这一幕幕,都是天台县深化村级民主决策五步法、村务监督委员会等制度,探索乡贤参与治理等新模式的掠影。该县全面推行村级组织“和合共治”制度体系,广泛开展村级和合班子建设,建立“和合议事”“和合调处”工作机制,成功创建省级以上民主法治村13个,荣获第三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等称号,法治建设群众满意度连续多年位居台州市第一。
在天台,令人如沐春风的不仅是“和合共治”制度体系,还有“最多跑一次”的便民服务。该县完善“综合指挥中心+四平台+全科网格员”的运行机制,扎实推进村居综治工作站规范化建设,全县15个乡镇“四个平台”建设全覆盖,并有效运行,674名专职网格员以勤恳负责的态度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
“村强,则民长富;民富,则国久安。”这是天台举全县之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一抹初心。在“乡乡有指导组、村村有机关干部”的机制之下,天台101个县直部门分组联系15个乡镇(街道),选派600多名机关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开展“部门联村、村企结对”活动,集聚各方力量共建美丽乡村示范县。
如今,一个山水秀丽、环境宜人、经济高效、人民幸福、乡风文明的天台向我们款款走来。下一步,天台县委、县政府将按照“美丽乡村升级版”的标准要求,拉高标杆、接续奋斗,高水平建设美丽乡村,高标准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绿化、农村美化、农民转化,真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