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型综合体规划方案书终于定了,在红丰路旁,占地面积10亩,就等着明年动工了。”近段时间,余杭区东湖街道工农社区党总支书记王剑飞一直在“连轴转”——与相关部门协调工作、召开居民议事协商会听取意见、与设计单位对接规划图……
翻阅着手中刚敲定的方案书,王剑飞满是期待:“综合体建成后预计可为社区增收400多万元,到时候,咱们工农社区集体收入有望破千万!”
从2012年集体经营性收入只有25万元的经济薄弱村起步,到今年超过350万元,工农社区已经实现了集体收入翻近四番的壮举。审时度势,紧抓发展时机,全面提升村社环境,如今的工农社区不仅彻底摘掉了“老大难”的帽子,还要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工农社区地处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边缘,这些年来,随着余杭经济社会发展,外来人口大量涌入,环境压力也随之而来——看着邻居村社乡村振兴搞得如火如荼,有模有样,自己社区别说分个钢镚了,连座像样的文化礼堂都没有,老百姓怨声载道。
2015年,工农社区党组织决心扭转这些现象。
“老话说得好嘛,想要富,先修路,我们就是这么干的。”王剑飞牵头东拼西凑借了70万元为社区修马路、建围墙。“路好走了,车也好停了,一米多高的通透式围墙建起来,既美观又安全。”
第二步,违章乱建的彩钢棚,成了重点整治对象。
“原来我们每户都靠这个彩钢棚收租。”社区居民许杏梅说,一听要拆,大家的抵触情绪都上来了。但社区里为她们算了一笔账:不动小奶酪,就做不成大蛋糕。租用的小商贩多是无证经营,违法违规不说,对社区整体环境带来极大影响,最终损害的还是居民利益。
想通了这一层,许杏梅带头拆除了自家违建,还自发成为拆违“先锋军”,上门做其他居民的思想工作。最终每家每户自愿签字,拆除了全部11522平方米彩钢棚。
随着违建拆除、社区靓化后,不少居民发现,自家的房租也跟着涨了!“原来只能租200元,现在噌噌噌涨了好几百块。”居民赵九斤喜笑颜开。
几桩实事办下来,在工农社区,有事找“社区大管家”王剑飞,已成居民的共识。而在街道、社区的带领下,居民们也不断在决定社区发展方面发出自己的声音。比如,建立“工农大嫂”志愿者队伍,探索基层常态化治理新模式;召开党员、组长、居民代表大会,确定村级留用地合作开发大型综合体方案……小社区慢慢干出了大作为。
“等综合体建设好,菜场、商场、幼儿园,还有居民们期盼的文化礼堂,这些配套设施全都会有。”王剑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