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7月29日讯(记者 李灿 诸暨日报记者 杜萌颖 通讯员 何行) “陈老板,之前提示的排污方法老旧、排放污染物浓度高等问题,整改是否到位了?”日前,诸暨市检察院店口检察室工作人员来到镇上的一家管业有限公司,边检查边询问。去年,该公司因一起污染环境案,收到了检察机关发送的“民营企业经营风险提示函”。经过几个月的整改,潜在的安全问题如今已妥善处理。
检察机关为何向民营企业提示风险,做起“法务管家”?这源于店口检察室工作人员在开展“三服务”活动中的一次探索。店口检察室工作人员杨飚告诉记者,该镇是当地经济重镇,五金产业发达,在企业林立、产销旺盛的情况下,妥当办理涉企案件是重点也是难点。“我们考虑建立长效机制,帮助企业规避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风险,从而提高全社会风险防控能力。”杨飚介绍,店口检察室曾经围绕企业制度、内部结构、环保设施,向涉嫌一起环境污染案的某公司送达了风险提示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在店口检察室探索的基础上,今年3月,诸暨市检察院正式推出民营企业风险提示工作制度,将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个检察过程,全部纳入风险发现渠道。提示风险的内容全面扩展到环保、纳税、登记管理、消防安全、财务管理制度、知识产权意识、安全生产管理意识等多个领域。在风险提示函送达企业6个月后,诸暨市检察院还将开展“回头看”帮助企业堵“漏洞”、扎“笼子”。截至今年7月,共发送风险提示函20余份,帮助民营企业补上经营漏洞30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