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要有文化梦想,一幢建筑要有文化担当。在飞速向现代化迈进的过程中,许多城市、小镇不经意间淡化了自己的历史和文化。此时,昌化镇慢下了脚步,在美丽城镇建设中将目光聚焦逐渐被人们忽视的历史文化。
2017年,一场城镇的“革新”运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在昌化镇铺开。围绕“山水聚秀、古镇昌化”的目标定位,该镇通过立面改造、背街小巷整治、滨江路绿化亮化工程等几大项目改善环境面貌、完善集镇配套设施,并成功创建省级样板镇。
“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给大家带来看得见的变化,道路通畅了、河水干净了、停车方便了,这些是表面的,好比我们给昌化打造了一个坚硬的‘外壳’。”昌化镇党委委员、副镇长钱琪表示,一个只有钢筋混凝土的城镇是冰冷的,没有灵魂和温度。而今年的美丽城镇建设正给了昌化镇一个追根铸魂的机会。
记者了解到,昌化镇美丽城镇建设以文旅特色型美丽城镇为目标,将通过“一街、两道、三网、四场所”的打造,加速“产、城、文”深度融合。
自行动开展以来,昌化镇完成精品街立面整治13.9万平方米、城镇截污纳管44公里、强弱电上改下20公里、“白改黑”13.2公里,打通断头路10条、新改建停车场9个、公厕10座、打造健康绿道3.2公里。
并突出“一环、一带、三街、多点”的结构布局,摒弃“大拆大建”的传统做法,对邮电弄、桥渡弄、东街、南门弄老街等24条小巷进行改造,重塑“唐昌印象”风貌,体现昌化特色的风情韵味,使小城镇更具浓厚的乡土气息。
接下来,还将着重提升秀峰塔及周边环境,尤其是对上山游步道、绿化亮化等进行综合改造,改变原有脏乱差风貌,重塑秀峰塔特色;城东区块有一座横跨虞溪的古桥,也将保持其原有风貌,把整个古桥附近设计成一个“环形岛”,形成一个小型湿地公园,供旅人游玩休憩。
南门弄
“既重‘面子’更重‘里子’,我们着重挖掘昌化千年古镇的历史、国石、民俗、饮食等文化资源,讲好小镇故事。同时,树立‘鸡血石’品牌,建立国石博物馆,挖掘印石文化,打造印石之都。”钱琪介绍,为了寻找老底子文化,给昌化百姓带来认同感和归属感,该镇特地组织了一批“老昌化”智囊团,对一些民间故事、特色小吃、传统节日及特色民俗活动等进行挖潜和开发,促进传统与现代相融合、观赏与体验相融合,彰显古镇特色文化。
南门弄小镇客厅就是该镇美丽城镇建设的成果之一。在昌化镇南门弄古建筑群国石展展厅里,一件件惟妙惟肖、精妙绝伦的鸡血石雕刻作品时不时吸引三俩游客进来参观,这其中昌化本地人占了大部分。“这些精品一般情况下很难见得到。”当地居民周磊告诉记者,虽然她知道昌化一直在挖掘国石文化,作为行外人,她很难感受到到底什么是国石文化。而通过这样的展览,可以让他们更直观、深入了解国石文化。
对于城镇的变化,村民童木根感慨万千,一连在刊物上发表好几篇赞美家乡的文章。“昌化的巨变不仅在于外表,更在于内涵的提升。每条弄堂都有自己的故事,每幢建筑都有特定的文化符号,把我们小时候的记忆重新找了回来。”童木根说,每每听到游客的赞叹,心底总是无比自豪。
“历史和文化是一个城市的‘根’与‘魂’,随着时间的增长愈显价值,但文化传承是个复杂的工程,绝不是几方印石、几个展会就能解决的。”钱琪说,在接下来的美丽城镇建设中,将多层次、多点位挖掘文化基因,让昌化的历史文化能够历久弥新,让昌化能够因文化积淀而更加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