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恢复整治中的里窑老街。
近日,走进瓶窑小城镇建设核心区块——里窑现场,一股浓浓的上世纪70年代“解放风”扑面而来。深灰色主基调的外墙面上,镶嵌着成片的鹅卵石,黄棕色的窗框配上方形玻璃……瓶窑小城镇的年代风情别具一格,这与一年多前记者刚走进这片区域时已大不一样了。
小城镇整治要留下根和魂
位于杭州主城区西北的瓶窑镇,是一个有着1000多年历史的古镇。瓶窑,原名亭市,唐宋时,居民多以制陶为业,窑山上“陶穴栉比”,因此改名。镇内有着“中华第一城”、反山等良渚文化遗址群及著名的南山元代摩崖石刻与窑山宋代民窑遗址。
里窑老街,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瓶窑镇最繁华最热闹的地方。据里窑社区的王奶奶回忆,当年,一路之隔的苕溪水面上船来船往,岸上的里窑街店铺林立,人流密集,住在里窑街上的人都被称为当时的“城里人”。
时过境迁,里窑街从兴盛走向了沉寂。2017年,里窑老街因整体房屋破旧、道路狭窄、线网乱拉、缺少污水管网,消防通道不通畅等诸多因素,成为了瓶窑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区域。
“作为良渚文化遗址的核心区块,瓶窑小城镇环境整治,规划之初考虑的就是融入文化基因。我们要保留、恢复、传承好老底子留下来的东西,这个才是小城镇整治的根和魂。”瓶窑镇副镇长沈海涌说。
一期整治项目16个
从规划到征迁到项目开工,眼下,瓶窑小城镇建设正在有序推进。一期项目包括整治提升类和新建类项目16个,这其中,就有对老电影院、茧站、旅馆、药店等一批保存完整的建筑实施复原提升。此外,将新建窑山公园、非遗展示馆等游览景点,引入咖啡馆、图书馆等符合现代人生活场景的业态,重塑、再现里窑老街的昔日繁华。届时,瓶窑茧站、仁怀堂药店、瓶窑供销社、电影院等一些老百姓记忆中的场景都会一一重现。
目前,13000余平方米的非遗博物馆正在加快建设,今后,瓶窑历史上流传至今的油纸伞、玉雕、风筝、陶艺等制作工艺,都会有独立的展示馆呈现精品。非遗馆内也会成立大师工作室、青少年教育基地,让本土文化在这里得到更好的保护、利用和传承。
“在瓶窑建立非遗博物馆,对于我们来说真是期盼已久的一件大事。我们不仅要做好文化的保护工作,也要做好设计成果的转化,让瓶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传出去。” 余杭纸伞非遗传承人刘伟学说。
一个承载多元文化的千年古镇,东面紧挨良渚遗址公园,西面接壤大径山生态区,境内还有南山造像和北湖草荡等旅游资源。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将让瓶窑老集镇焕然一新,也为瓶窑未来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小城镇整治初期规划的打造一个集生态人居、文化旅游、民俗观光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风情小镇正在不断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