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市天天说 正文

遇见莪山:从杭州唯一少数民族乡到“中国畲族第一乡”

2019-10-16 10:02:01  来源:杭州日报 记者 陶元 张文谦 许莉

  程忠 摄

  王彤 摄

  李兰琴 摄

  深秋,当车子驶入“团结门”,竹涛阵阵,稻香在乡间田头飘漾。

  在清澈见底的莪溪边走,不时地遇到来自各地的游客,或者是身着畲族服装的村民冲着你友好地微笑,你还能听见山间悠远的畲族歌曲……

  这里就是是杭州唯一一个少数民族乡——桐庐莪山畲族乡。

  清光绪元年(1875年),他们从文成、青田一带迁入,由雷、蓝、钟、李四大姓氏家族组成,畲民至今使用畲语,并保持着婚丧嫁娶、祭祖祭祀等传统习俗,被称为“千年山哈·百年畲乡”。

  1988年,莪山畲族乡成立,区域总面积28.73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包括4个少数民族村,总人口9550人,其中畲族人口2711人。

  莪山是杭州市政协主席联系点。1988年建乡以来,杭州市政协坚持30年换届不换点,历任主席每年到访莪山,以实地调研、组团走访、召集会议等形式,通过给资金、给项目、给政策,为莪山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013年以来,在市政协的积极筹促下,市委市政府出台创建“中国畲族第一乡”帮扶政策,成立专项领导小组,编制创建任务,形成合力共建氛围,高标准完成第一轮创建目标。2017年以来,新一轮联乡结村帮扶集团通过春风化雨般的倾情帮扶,支持畲乡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促进莪山综合实力位列全国畲族乡镇第一方阵。

  打造“最富裕的畲乡”

  以前的莪山是个闭塞的山坳坳,“男子多光棍,女子无嫁衣”就是它真实的写照。

  机遇来自于改革开放。与改革开放一起成长的莪山畲族乡,30余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黄泥房到白墙彩瓦,从封闭阻塞到交通四通八达、引凤来栖,从传统的男耕女织到发展第三产业……30余年,古老畲乡与改革开放一起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蓬勃景象。

  盘活闲置资源,招引特色产业,推进因地制宜、“一村一品”建设为集体经济引来了一汪“活水”。

  “屏画一幅山里藏,柱子青苍,鸾飞凤翔。畲乡创业铸辉煌,谷满粮仓,红酒飘香。”

  每每霜降后,万物萧瑟,但属于畲乡人的美酒故事才刚刚开始。

  在莪山,酿造红曲酒用的是古法酿造。长期以来,畲族的先辈一直把自己手工制作的红曲酒,当做珍品享用及招待尊贵客人。随着来莪山的游客逐渐增多,红曲酒渐渐走出“深闺”,迈上产业化发展道路。

  2013年开始,新丰民族村村民把自家的老房子出租给了民宿经营者。几年时间,宁静的“小村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秘境山乡生活”“云夕戴家山”“戴家山8號”“独幽处”等民宿项目,让戴家山精品民宿集群成为桐庐县乃至杭州地区的一张“金名片”,而新丰民族村也成了名声在外的现代“世外桃源”。

  除了民宿每年的租金以及管理费用,民宿还为村里留守妇女提供了就业机会。在旅游旺季,平时空闲的妇女人均有5000元左右的月收入,让祖祖辈辈生活在山坳坳里的村民,尝到了“钱袋子鼓鼓”的幸福感。在新丰民族村的引领下,目前全乡有高端民宿9家,房间100间,床位150张,年均接待游客量10.1万人,旅游收入1590余万元。

  在做精做细产业品牌发展的同时,畲乡还致力于做深做透农旅结合文章,坚持项目为王的理念,做实畲乡文创中心、竹业小镇、畲乡畲寨、三维智创农场、蓝田精舍、山阴坞乡村生活艺术村等项目,这些百花齐放的项目成为莪山经济增长的新支撑点。

  与此同时,以红曲酒、黄金粽、黑鸡蛋等特色产业为基础的乡域品牌建设如火如荼,“山哈老家客”不仅代表了优质、精致的畲乡产品,更是一张行遍四方的“金字招牌”。

  2018年,莪山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2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3035万元,服务业增加值6504万元,乡财政收入3701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6268元,位居我国畲族乡镇前列。

  如果遍地开花的项目是莪山畲族乡发展的“引擎”,那美丽、文化、民生三篇文章的建设就是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打造“最美丽的畲乡”

  莪山是桐庐区位条件较好的山区乡镇,地处桐庐中心地段,距杭州市区75公里,距桐庐县城18公里,即将迎来“两高时代”。开工建设的临金高速途径莪山,并设互通,建成后将大大缩短莪山至杭州的距离,已通车的杭黄高铁距上海仅2小时车程。

  从县城通往莪山走的是徐七线,在村民的脑海中,徐七线原本部分路段破旧,车辆通行困难。

  2011年,为了改善村民出行条件,徐七线改建工程特意从村落外围走,没有占用村里的土地,保留了民族村原有的特色风貌。如今,村民往返县城,一路穿行在山水之间,野山花、观赏花遍地,开车都变成了一种享受。

  路“美”了,畲乡发展也踏上了高速快车。徐七线的畅通使农产品运输成本普遍降低,这也激发了当地群众种植经济作物、发展农家乐的热情。随着养殖业、种植业、旅游业等各种产业的蓬勃发展,村民们喜滋滋地在家门口做起了生意。村民经济收入普遍增加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外地投资者也瞄准了这里,一幅美丽和谐的新农村画卷在莪山畲族乡的大地上舒展开来。

  戴家山8号的民宿老板邵兴华是土生土长的戴家山人。“小时候没有路、没有电,任何东西都靠人力从山哈古道背进背出,逢年过节回来省亲,爬山要好几个小时。”回忆起那时候的交通不便,邵兴华打趣,当真是“车马很慢,书信很远。”

  如今,电灯亮了,公路通了,荒山绿了,楼房起来了,邵兴华将祖宅改造成精品民宿。他说,以前黄泥墙是贫穷人家的象征,如今配合精品民宿的修饰,反而在自然古朴中兼具时尚。

  这些都离不开莪山实施全域创建提升工程,聚力打造畲乡环境美、风景美、乡风美。

  近年来,莪山坚持以景区的要求规划全乡,以景点的要求建设村庄,着力打造“一村一品”,统筹推进风情街区、美丽公路、风景田园、美丽庭院等建设,“全域是景区、村村是景点、户户有风景”让人流连忘返。同时充分运用“大舞台”、“好人榜”、“大讲堂”等形式,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阵地作用,夯实全国文明乡创建基础。

  打造“最民族的畲乡”

  “一到莪山,游客便知道来到了少数民族乡,是因为这里将畲族元素运用到农房、民宿、景观标志等建筑中。”莪山民族村的雷大姐说起乡里的变化,最开心的莫过于这集镇的风貌转变,越来越有民族氛围。

  为了做强“畲乡文化”的品牌,莪山畲族乡不仅“扮靓面貌”,还采取多项举措进行了文化保护和开发利用,以此来增强自身发展的内在原动力。

  龙峰民族村党总支书记雷天星觉得,“山哈风情”是未来龙峰民族村旅游之“魂”,必须下大力气加以保护、挖掘和传承。为了做到这一点,他曾带领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回到祖籍地温州市文成县进行“追根溯源”,深入探寻畲族发展起源历史,感受风俗、山歌、婚庆礼仪……

  为使已失传的畲族舞蹈在村里重新恢复,雷天星从温州请来了老师教舞蹈;为让畲乡“彩带”重新出彩,雷天星专门派了两位女青年到温州学习织彩带,并制作10个织带机,想学习织彩带的年轻人都可以来学这项老祖宗传下的“手艺”;为让红曲酒更醇更“红”,2016年,雷天星组织村里的十五户村民,成立了“雷公红曲酒合作社”……

  2016年9月,龙峰民族村有着浓郁民族风格的“山哈文化馆”建成完工,这个有着1000多平方米面积的文化礼堂,承载着浓郁的畲族文化,畲语、畲歌、畲技艺、畲传统等文化民俗在现代生活中“活过来”,融入到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莪山保留着畲乡棍凳、竹竿舞、五步拳、七步拳、大回拐棍等富含畲族特色的武术、民歌和舞蹈,沿袭“三月三”、“六月六”等传统节日,常态化举办民间畲歌大赛、畲族武术表演赛和少数民族运动会。随着不断地传承与保护,李氏花厅、畲族村落、山哈风情街区、民族服饰设计展演的永久落户等成为集中展示民族印记的亮点,以一桌宴、一套礼、一台戏、一条线、一赛事等为内涵“五个一”文化塑形工程,更是让人大开眼界。

  坚持以市场机制促活化,莪山加大畲族服饰、畲乡产品的创意开发和推广力度,推出一批“有卖点、能带走”的文创产品,将无形文化活化成有形体验,擦亮“畲”字招牌,打造“最民族畲乡”。

  打造“最幸福的畲乡”

  全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跃居全省民族乡镇前列,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位居全国45个畲族乡镇首位。

  城乡居民医疗、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9.7%和92.2%;

  各类信访、矛盾纠纷调处率100%,调处成功率98.48%……

  这是莪山畲族乡向群众交出的满意“答卷”。近年来,该乡上下同欲、真抓实干、合力推进,乡村面貌日新月异,畲汉融合结出硕果,荣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解决民族关系所有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循着这一宗旨,莪山党员干部坚持幸福莪山为导向,始终把改善民生放在首位,做到紧扣民生抓发展,各项利好政策优先向民生领域倾斜,各方帮扶资金主要用于重点民生项目,打造“幸福生活样板区”。

  加快交通网络建设,村级“联网”公路实现全覆盖,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群众出行更方便;

  加快推进农村环境整治,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群众生活更舒心;

  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从完善基础设施入手,全面优化发展环境,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点点滴滴,犹如阵阵春风,沁人肺腑。

  特别是随着“四个平台大联动”“全科网格大比武”等社会治理“一张网”体系的不断深化,“庭院议事会”、“志愿服务队”、“乡风评判团”等基层自治模式的不断创新,共建共享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获得感幸福感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30多年前,这里是别人眼中的小山村;30多年后,这里成了备受追捧的诗与远方。

  “面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联乡结村工作深化、桐庐高铁时代来临的多重机遇,莪山将以翻篇归零的心态,深入实施产业强乡富民工程、全域景区提升工程、文化塑形铸魂工程、民生共建共享工程,向着‘民族乡村振兴示范建设’目标砥砺前行。”莪山畲族乡党委书记李春龙勾画着莪山未来发展的愿景。

编辑:庞舒青

城镇原创

副省长、台州市委书记陈奕君调研美丽城镇建设工作 小镇夜经济、品牌户外运动......莫干山旅游业态更丰富 衢江万洋众创城10个工作日完成落地审批 德清新市:不忘分类初心 推动垃圾分类高质量 龙坞集镇的免费名家艺术展,你来不来? 垃圾分类展示活动现身中国塑交会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