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浙乡志 > 金华 正文

浦江“好家风指数”推动基层“三治”融合

金华·浦江县

2018-04-02 09:56  来源:金华日报 记者 钱增 文 通讯员 张浩钺

01.jpg

1.jpg

  3月24日,浦江郑宅镇举行祭祖仪式,来自全国各地10多支队伍900多名郑氏子孙齐聚郑义门,纪念始祖郑绮900年诞辰。嵊州玠溪郑氏宗亲会的会长郑晓阳对于自己郑氏后代的身份很自豪:“江南第一家有着900年历史,家风家训传承至今生生不息。作为郑氏子孙,现在教导孩子,我都会和他讲祖宗廉、孝、义的故事,希望他成为一个正直的人。”

  江南第一家传承900多年孝义之风,在新时代被赋予更多新内涵。“作为‘党建+家规家训’建设的试点乡镇,在县委组织部牵头下,郑宅镇在去年下半年推出‘好家风指数’,并出台考核评分办法。去年12月,首次评选每个村十名‘好家风指数’先进户,推动了郑义门900年好家风的传承与创新。”郑宅镇党委书记张若来说。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乡村治,则百姓安。乡村要成为梦想家园,离不开科学有效的治理。“创设‘好家风指数’,在于发挥‘党建+’的核心引领作用,以家风传承为纽带,激发党员+联系农户的网格新潜能,串联起基层治理中的自治、德治、法治三个环节,以党风引领民风带动乡风,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乡村治理新格局。”浦江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骆安如是畅述郑宅“好家风指数”的试点意义。

  让好家风看得见摸得着

  郑宅镇东明村是集镇所在村,村小广场边的公告栏,吸引了前来参加祭祖大典的外地郑氏子孙。“真没想到,东明村的治村公约只有12条,但奖惩明确,一目了然;没想到‘好家风指数’能带给村民这么多实惠;没想到上榜村民的先进事迹如此让人敬佩。”来自温州平阳的郑伟理说。

  去年12月底,郑宅镇进行了“好家风指数”第一次评比,按照“5+1”标准进行量化考核,让好家风看得见摸得着。

  遵纪守法、邻里和睦、环境整洁、家庭和谐、诚信致富,这5项标准每项20分;如果获得各级政府荣誉称号,还能再加分。打分评议团由农户的联系党员、村干部、“两富两美”指导员、村民代表等组成,打分结果由村务联席会议审议,经村里公示后再上报镇政府。

  郑宅镇对“好家风指数”的运用,充分体现了不让好人、不让老实人吃亏的原则。在审批宅基地、困难补助、评优评先方面,向“好家风指数”高的农户倾斜;“好家风指数”在联系党员网格内最高者,给予100元花卉苗木奖励;“好家风指数”位列全村前5名,其先进事迹上榜上墙上路;每年6月和12月,召开全镇家规家训家风建设表彰大会,对评选出的“好家风指数”位列全镇前100名的农户以及其联系党员(村干部、村民代表)进行表彰;获评“县文明家庭”的农户,可以向浦江农商银行申请“好家风信用贷”,最高可享受免担保30万元贷款。

  “每个村只评选10名,在公示时很多人找我,原本以为他们是来反映问题的,没想到是来咨询能否增加表彰名额的,他们也想上榜。如今,农户们向善向上向美的心,都被激发出来。”郑宅镇组织委员赵晓键说。郑宅镇“好家风指数”得分高的农户,评分都在100分以上。“也有得分90多分的农户悄悄找我询问失分的原因,如何才能做得更好。我就举例和他们说,像冷水村郑长波得了105分,他在县自来水公司上班做维修工,下班和节假日,凡是村民找到他,都义务帮大家修水管。春节前,还主动帮村里的老人检修水管,让他们过个安全年。”

  对“好家风指数”垫底的农户,郑宅镇奖惩明晰不留情面。“我们上午在‘孝义郑宅’公众微信号上发了某农户家门口脏乱的图片,下午他就马上找到镇里,说家门口已经整理干净,能否将图片撤下来,并且连连保证今后一定注意家门口的环境卫生。”郑宅镇常务副镇长王东晖说。

  不仅注重农户平日的点滴表现,在“好家风指数”的设计过程中,郑宅镇充分发挥“党建+”的作用,让每个党员网格内的党员和农户成为共同体。按规定,网格内的农户“好家风指数”位列全村后10名的,查明原因后,与联系党员的党员先锋指数,村干部、村民代表的履职考核结果相挂钩。

  这样设计的目的,就在于将联系党员、村干部、村民代表与农户紧密团结在一起,促使联系党员、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发自内心地与农户多沟通,扶危助困,及时掌握农户的情况。“联系党员和村干部多与农户交心,成为农户的贴心人。在开展工作时,才能让农户信服,才有说服力、带动力,让党员联系农户网格升级为村事共议、共商、共治的善治网格,真正实现党风引领民风,民风带动乡风。”骆安说。

  让乡村正能量传承与弘扬

  “好家风不是一时的,而是言传身教的,更是有积淀的。10年前,我在郑宅工作时,郑宅义务消防队就搞得有声有色。孝义之风,一直在郑宅的土壤里生根发芽。如今,‘好家风指数’激发了郑宅群众内心的正能量,推动168条家规家训的传承与创新,并且通过党员网格,把群众组织起来、凝聚起来,实现乡村稳定,推动乡村振兴。”张若来说。

  细数上榜“好家风指数”的村民,往往有一个特点:觉得自己能为村里做点力所能及的小事,格外开心。而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长大的子女看到父辈的善举,内心都充满了积极向上的力量,立志成为优秀的人。

  冷水村的郑棚松平时经常义务清理家门口的后塘,看到路边白麟溪里有脏东西,主动清理。他口中这点“微不足道”的小事,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好家风指数”打分时,他的分数遥遥领先。而郑棚松家的孩子都很优秀,老大在北京工作,老二在浦江中学读书。

  东明村什锦班总是活跃在郑宅镇的大小晚会现场,这离不开队长郑隆章的默默付出,他提供了什锦班的大部分器材和平时的维护费用。“如果我的一点付出,能帮助别人,那就是我最大的成功”。在郑隆章的教育下,三个子女都成为优秀的人才,大儿子担任华为公司驻南美洲地区总裁,两个女儿在杭州工作事业有成。

  上榜郑宅镇“好家风指数”的村民中,有不少是六七十岁的老人。76岁的王兴练、71岁的张哲玲、61岁的郑跃进、57岁的郑增先……他们有的是老中医,义务对村里老人嘘寒问暖;有的是退休教师,义务看管村居家养老中心;有的是垃圾分类的土专家,将果核、大骨头是否会腐烂都分得清清楚楚;有的当了30多年义务消防员,义务维护周边各村消防设备。

  与此同时,年轻一代也在成长,成为乡村发展的中坚力量。去年11月底,省小城镇整治考核组预验收,提出集镇范围内8个村庄屋顶上密密麻麻的太阳能和水箱与古镇风貌极不协调。考核组刚走,郑宅镇就行动起来,每户补贴1000元,动员拆除屋顶的太阳能和水箱。7天时间就拆除2180多台。其中,东明村31岁的周栋刚,参与说服161家农户拆除,上了“好家风指数”光荣榜。“村里很多年轻人都在外面发展,一开始对村里的决定还有抵触情绪,我就劝他们,年轻人目光要长远,拆了太阳能,改用热水器,村里的环境变好了,游客来得多了,今后的经济账更可观。”周栋刚说。

  “我们村从2013年开始推行好家风送学子活动,考上浦江中学的学生都在连年增加,2013年只有1名,2014年是2名,2017年我们有4名。学生学习成绩好了,与良好的家庭氛围息息相关,也从侧面说明我们的民风村风在转变。”东明村党支部书记郑宏建说。

  让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在基层推行“三治融合”,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把农业农村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开启美丽乡村建设新征程,促进城乡融合新发展。

  郑宅镇“好家风指数”试点工作,将郑义门传承900年的家风家规家训,以党建引领为纽带,渗透进“三治”融合中,激发民间的自觉与自愿,提升乡风文明,实现党建资源与乡村人文资源的无缝对接,最终推动镇村中心工作快速落地。

  “好家风指数”让党员与联系农户成为共同体,注重党员干部在基层治理中的先锋骨干作用,在乡风文明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对村民日常行为量化考核,形成“村事共议、共商、共治”的微治理模式。如今有利于村庄发展的事项,村民都愿意积极配合,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自治模式初显。

  孝感路是江南第一家的门面,去年5月镇政府决定在孝感路两侧打造“花海”,需要租借村民216亩土地,土地上有不少葡萄大棚,原以为800元每亩的租金,会遇到不少阻力,但没想到很多村民都爽快地签约。

  对“好家风指数”的考核,出台更具有操作性的治村公约,尽管只有12条,但条条有针对性。如东明村的治村公约中规定:“村民应保持门前屋后的环境卫生整洁,对不执行的,第一次由联系党员口头警告,第二次在村公开栏曝光,第三次捐献公益金200元。”此外,对水环境保护、厕所卫生、违章建房、村集体经济发展等方面都有具体规定。

  治村公约从小处抓起,促进基层组织的法治落到实处。村民平日里的失德行为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并且借用乡间舆论的约束力,促使村民积极改正。“大家都铆着劲想自己的‘好家风指数’越来越高,因此,违背治村公约的事情,只要一经提醒,大家都会积极改正。”郑宏建说。

  郑宅镇对评选出的“好家风指数”先进农户,充分给予他们展示机会,将他们的先进事迹做成展板,在公示栏上、文化礼堂内、厅堂内进行展示,接下来,还计划打造党员干部家风路、村民群众家风墙,在村镇主干道、人员集聚场所对他们的优秀事迹进行宣传,让先进农户成为道德引领的高地,成为乡村德治的先锋。

  为进一步深化“好家风指数”的引领作用,郑宅镇还开展“四进、四送、四节”活动。“四进”是家风家训进厅堂、进校园、进讲堂、进礼堂,“四送”是家风家训送学子、送军人、送游子,镇党委书记给村干部送村“廉”,“四节”是在祭祖大典、母亲节、重阳节、元旦举行活动,传承家风家训。

  据骆安介绍,下步浦江将持续聚焦“党建+家规家训”建设,全面推广“好家风指数”,以更严党规、更简便管用公约、更人性化家规,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三治”融合,走出一条党风引领民风、党员面貌决定村容村貌、党的建设推动乡村振兴的治理路径。

编辑:徐光

相关阅读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