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同济大学与嘉兴市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在经济转型、城乡建设、绿色发展、民生福祉、社会治理、人才交流领域开展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合作。而嘉兴市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是我市与同济大学联系的前沿阵地。据悉,嘉兴城研中心充分发挥与同济大学校地联合的优势,深入开展各项合作交流,在咨询课题上共同研究,在技术人员上互派交流,实现了“技术权威、决策参谋、管理助手”的职能定位。
发挥平台优势
牵线搭桥输送技术力量
今年4月,《沈荡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入选为浙江省小城镇综合整治优秀规划方案,成为全省“规划样板”。
“如果没有城研中心组织的专家实地调研,就不会有这样一份优秀的规划方案出炉。”海盐县沈荡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此前,沈荡镇的规划方案目标仍然没有跳出大规划、大开发的怪圈,在自身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明显不足。
沈荡镇通过嘉兴城研中心邀请了同济大学、浙江大学等学校的专家来实地考察。专家们对沈荡镇原有的规划进行了“挑刺”,如沈荡现有的湿地、水系资源利用率低,老街、老镇历史文脉挖掘不足,产城融合度低等。
随后,沈荡镇以“酒香老镇、悠悠水荡”为形象定位,挖掘特色自然资源与传承特色民俗文化并举,确立了“高铁桥头堡、融入南湖经济圈”的发展目标。
记者了解到,从组织架构来看,城研中心是由市建委直接领导,由同济大学、南京大学、嘉兴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机构联合,由专业科研技术人员组成的跨学科、开放型的技术服务与咨询机构。“我们利用平台优势,通过平台的技术资源,将更好地服务嘉兴城乡建设。”嘉兴城研中心秘书长甄延临说道。
力树技术权威
发挥1+1>2效应
同济大学数据中心主任王德还有另一个身份,即嘉兴城研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每个月他都要抽出两天时间到嘉兴办公。
王德是同济大学规划学科学术带头人,是绝对的业内“大咖”。他作为嘉兴城研中心技术主管,主要是对我市重大规划编制进行把脉。
去年我市的《城景融合——文旅一体大景区规划研究》,王德就全程参与并做研究。据悉,在该规划研究中,划定了8.8平方公里文旅一体大景区,其中内部文物保护单位及街区就有43处。本地市民可以感受嘉兴文化的“七彩之路”的同时,也能让外地游客感受“到了嘉兴,哪里都是景点”的休闲体验。
“这部规划研究的出炉与王德对规划的高标准密不可分。”甄延临说,“每次对规划进行讨论时,他都希望我们的规划能够进行深度挖掘。”例如景点所蕴含的历史典故内涵有没有讲透,不仅自己翻阅了众多资料,还要求团队成员反复挖掘论证。
有了这样的权威人士把脉,《城景融合——文旅一体大景区规划研究》发布后获得嘉兴市民的普遍点赞。记者了解到,今年我市计划启动其中的“重走一大路”和“运河文化带”两条线路的建设。
“城研中心既有本地队伍‘在地化’优势,又有技术团队‘综合化’优势,通过发挥1+1>2效应,全力做好我市‘重大规划编制’。”甄延临说道。
市建委主任李国明对记者表示,经过四年的发展,嘉兴城市发展研究中心紧紧围绕“技术权威、决策参谋、管理助手”的定位,按照市领导“打造成嘉兴城市科学发展智库”的要求,充分发挥了聚智善谋的平台作用,积极参与沪嘉两地规划衔接,认真谋划沪嘉轨道交通,有效做好嘉兴城市总体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等重大规划的技术支持,服务基层为嘉兴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提供规划指导,同时开展了多项卓有成效的学术交流活动,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