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滚动新闻 正文

“金东模式”托起幸福养老

金华·金东区

2019-07-15 09:43:10  来源:金华新闻网 孙建成 楼盼 潘逸 徐盼 时宽兵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宋代词人李清照对婺江的深情吟咏传唱至今。义乌江、武义江在金东聚首,又一路向西。在两江交汇的这片热土上,人民群众首创的不只有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还有农村居家养老的“金东模式”。

  2012年以来,金东区率先探索农村居家养老服务,通过设立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和配送点,实现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去年以来,金东又对农村居家养老进行提档升级,打造出一批浙江省示范型农村居家养老中心。

  7月8日,记者走进金东农村,处处能感受到金东农村老人们的幸福。

  两元钱吃上一顿热饭菜

  婺江畔,荷叶碧绿,荷花娇艳,多湖街道四大门村又迎来一年中最美的季节。四大门村人口过千,青壮年大多在外创业、经商、务工。下午3时,该村居家养老中心内,炊事员王小英正张罗着为24名老人准备晚饭。“六月六,要吃肉!”当晚菜单是芦笋、蛋炒丝瓜、肉圆。

  “每餐一荤两素,保证老人的营养。这个时节,就要给老人们吃丝瓜、番茄、冬瓜、豌豆等当季蔬菜。”王小英说。

  在曹宅镇杜宅村居家养老中心,老人们正围坐在一起看电视。85周岁的曹宝球耳聪目明,精神矍铄,她在中心就餐已6个年头。老人说,刚开始有人担心饭菜不好吃,现在吃的人越来越多,“一餐只花两元钱,有荤有素,有味。”

  “去年金仁塘村并入杜宅村,又多了14名80周岁以上老人,我们安排人员专门配送。”村干部黄素芬介绍,村里还请了德高望重的老人对每天的菜品进行把关,确保新鲜、安全。

  发展农村养老事业,是在乡镇建养老院,还是引导“家庭赡养”?金东区委区政府有过一番思考:社会发展到今天,子女“远走高飞”,“空巢”成了普遍状态,农村尤甚,引导“家庭赡养”显然不可行。新建养老院呢?答案也是否定的。因为新建一家容纳50多人的养老院,不仅耗资大、周期长、享受服务的老人少,而且受传统思想影响,农村老人愿不愿意入住还是未知数。

  2012年,金东试点探索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充分利用村庄闲置资源,仅需一次性投入10万元,就能在农村老人家门口建一所“微型养老院”。

  居家养老建起来了,如何保障正常运转?金东区想了“五个一点”办法,即“上级拨一点、财政补一点、镇村贴一点、社会捐一点、个人付一点”。

  为老人奉献爱心,在金东已成风尚。在孝顺镇中街村,浙江亚孙砂轮有限公司董事长方亚孙每年都会捐赠10万元给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用于日常运营;澧浦镇乡贤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邵根伙,捐款1000万元成立基金用于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以乡贤协会成员为主的傅村商会为傅村镇居家养老捐赠百余万元……

  配送服务普惠全区农村老人

  “在行政村设立居家养老中心,只能保障本村老人。一些自然村的老人,依旧享受不到养老服务。”金东区民政局局长邵理能说,考虑到自然村吃饭人数较少,单独建居家养老中心耗费较大且难以持续。在这种情况下,配送服务应运而生。

  澧浦镇杨宅村2012年成立居家养老中心,自2013年起往隔壁的陈坞村和南宅村配送,是金东区较早推行“一对一”配送服务的村庄。“三个村离得近,老人一共20来位,配送起来也方便。”杨宅村村委吕春莲说。

  7月8日中午,曹宅镇桥西村居家养老中心配送员黄文洁与两名同事,手脚麻利地将刚烧好的肉圆、木耳炒青菜和米饭分装进一只只保温盒。他边装边说:“这么大的雨,饭菜容易凉,要抓紧送去。”

  如今,送餐模式已在金东农村普及,有像杨宅村这样的大村辐射小村,也有像桥西村这样发挥区域党委优势对区域内村庄进行统一配送的,能吃上热腾腾饭菜的老人越来越多。

  金东并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2018年9月20日,位于晚田畈村的金东区首家镇级配送中心正式运行,为澧浦镇26个村的200多名老人统一烧制、配送中晚餐。

  该配送中心内部干净整洁,装菜区域实行全面隔离,工作人员进入时要先洗手,然后戴上口罩手套。最引人注目的是两张手写的“老人饮食喜好表”:下湖桥村,钱思世,晚饭饭装多一点,菜要软点,硬的咬不动,饭盒9号;郡塘下村,何银妹牛肉不吃,王汝莲豆干不吃,饭盒2号……

  居家养老,惠而不费。特别是建立了镇级配送中心,不仅能实行统一管理,还一次性省下200余万元建设经费。“政府给予每个居家养老点2万元/年的补助,餐费按照4元/人/天的标准进行补贴,老人们每餐自己支付2元,基本可维持收支平衡。”澧浦镇副镇长胡楹说。

  2018年底,金东区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实现全覆盖,人口500以上的行政村,老人可以在村里享受居家养老服务; 500人以下的村,配送员将热腾腾的饭菜送上门,实现以小投入办大好事、以小成本惠大民生的目标。

  居家养老示范化提升暖人心

  7月8日,澧浦镇下宅村居家养老照料中心里,92岁的退休老教师孙元素拎着热水壶,慢慢踱着步子从屋里走出来。

  “奶奶,快放那。雨天路滑,你千万小心点。”服务员的声音由远及近。“你们很辛苦了,我不想再给你们添麻烦。”孙奶奶这番话刚说完,热水壶已经被服务员“抢”走了。

  “这里住得好、吃得好、服务好!”孙奶奶说。去年正月,侄儿把她送到下宅村居家养老中心,一个人住宾馆式单间,有电视、空调和独立的卫生间,每月只要1700元。更让老人觉得舒服的是,服务员还会帮忙洗衣、洗头、洗澡,一包到底。“这里就像家一样,有求必应。”

  去年,下宅村居家养老中心通过省里验收,被评为浙江省示范型农村居家养老中心。从村集体贴钱供应老人两餐,到食宿结合的居家养老升级版,再到食宿医养“一条龙”服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全省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样板,下宅村整整摸索了7年。

  下宅村党支部书记王根俏介绍,2012年下宅村用两间屋搭起居家养老中心,每天为20多名老人提供午餐和晚餐。随着时间推移,来吃的老人越来越多,到2013年一度达40余人。

  一方面是中心容不下这么多人,另一方面是村集体每年都要补贴数万元钱,怎样才能实现良性循环?下宅村动起脑筋:2014年,利用中心村项目建设的契机,将老乡政府的房子翻新重装,除建食堂外,还开辟13间简易房,供空巢老人居住。伙食费价格不变,住宿费180元/月。这一年,18名老人住进中心,吃住问题解决了,不过活都要自己干。

  “我觉得服务还不到位,让老人过上‘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才行。”王根俏说。2018年,下宅村从金东区民政局争取到居家养老提升改造项目,迈出关键一步。经过两个月改造,房间增加到23个,每个房间都有空调、电视、卫生间,还聘请3名服务员专门照料老人生活起居。今年,金东区妇联又将“美丽大姐工作室”搬进下宅村居家养老中心,增设医疗保健室、“孝心厨房”,不仅能为老人定期体检,还能给胃口不好的老人“开小灶”。上月,中心安装了7个监控探头,村干部即便不在家,也能随时通过手机查看老人情况。

  目前,共有19名老人入住中心,除了6名本村老人、6名邻村老人外,另有4名从市区慕名而来的老人,甚至还有2名来自义乌、永康。王根俏算了一笔账:每个月19人养老服务费收入3万元,上级补贴、伙食费等收入0.6万元,合计3.6万元;支出为菜品采购1.3万元,人工工资、水电费等1.2万元,合计2.5万元。“一年给村集体带来12万元收入,让村里有余力办事。”王根俏说,她打算收购周边的老房子,继续扩大居家养老中心的规模,为老人开辟健身休闲的场地。

  农村居家养老中心的“进化”,不仅限于下宅村。在曹宅镇雅里村,原雅里小学的操场上准备建两幢大楼。“一幢是党群服务中心大楼,另一幢是居家养老示范中心。”村党支部书记宋小如说,根据设计,居家养老示范中心一楼是食堂,二楼是宾馆,可以辐射周边小村。

  截至7月初,金东共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34家、127个配送点、5家乡镇级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服务老年人6万余人。预计到2020年,金东区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将实现全覆盖,将为广大老年人提供全方位更高质量的居家养老服务。

编辑:徐光

相关阅读

城镇原创

烂菜叶子变肥料 诸暨农村生活垃圾这样“变废为宝” 创新服务推进安全生产 长兴画溪街道开出了一批"体检单" 长兴画溪街道走访出租房 挨家挨户送了个新奇的“小玩意儿” 票价最低仅30元 余杭大剧院为青少年“打开艺术之门” 龙游资规局跑出“放管服”深化改革新速度 龙游溪口镇:牵住“牛鼻子” 智治“线乱拉”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