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镇原创 正文

垃圾分类如何更接地气 海宁的先进经验让浙财东方大学生点赞

2018-07-12 09:12  来源:浙江在线 记者 黄玉环 通讯员 许莉冰

微信图片_20180712091709.jpg

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服务实践团在海宁垃圾分类互动体验馆前合影

  浙江在线海宁7月1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黄玉环 通讯员 许莉冰)在农村,用可堆肥与不可堆肥将垃圾进行分类,是否比传统的可回收与不可回收更接地气?在城市,如何引导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在绿色思想上达成共识?一次暑期社会实践,让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的学生们对这些问题有了更深地认识。

  七月的海宁,温润多雨,阵阵微风带来些许凉爽。近日,由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的几名大学生组成的“分类生活,弃物再生”服务实践团,在指导老师周青青的带领下,来到这个优美的地方,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暑期社会实践,围绕着海宁地区的垃圾分类政策与资源回收情况展开走访调查。

  因地制宜 海宁垃圾分类巧落地

  据服务实践团调查了解,海宁市生活垃圾的日均产量为1100吨,且该数字呈不断上升趋势。这里的生活垃圾焚烧厂,一直承担着全市大部分生活垃圾的集中无害化处理工作,但由于长时间的高负荷运行,其实际处理能力已大大降低,且黄湾卫生填埋场也已进入饱和状态。

  为减少海宁市垃圾处理负担,并提高资源回收利用效率,海宁市从源头管控,制定了严格的政策制度,减少垃圾的产生和提高垃圾回收利用率。如今的海宁,不论是市区,还是周边村镇,都可以发现垃圾分类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服务实践团在走访中发现,为了让垃圾分类更接地气,当地在农村推广的是可堆肥与不可堆肥的“两分法”。

  “烂的扔到绿色垃圾桶,不烂的扔到白色垃圾桶。”这个好记好背 “两分法”口诀,在周王庙镇长春村妇孺皆知。据长春村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城市用的垃圾四分法并不适用农村,海宁便先用“两分法”培养村民的垃圾分类意识,按照烂的和不烂的进行宣传推广。

  为了鼓励全民参与垃圾分类,长春村还在村里显眼位置的墙上,设置“长春村农户生活垃圾分类考评表”。每周将每户人家的分类“成绩”以绿、黄、红三色公示出来。绿色代表全部正确,黄色代表较好,红色代表不合格。这样一来,便形成了户户争先、谁也不愿落后的良好局面。

  而在市区,海宁也探索出了一种智能分类的模式。

  在锦虹花苑小区入口处服务实践团见到了“海宁市第二台、长安镇第一台”智能化垃圾回收箱。回收箱上标有“纸张、塑料、金属、玻璃”四种选项,小区居民可利用手持的卡片将回收箱激活后放入相应种类的垃圾,回收箱内的垃圾每天会有指定人员定时收取,运往垃圾分类站。

  进入小区后,在保安与保洁阿姨的热清指引下,服务实践团见到了另一种回收箱,这种回收箱分为“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两种类型,打开方式同样是用居民手持的卡来激活,也可使用扫描手机二维码来打开。保洁阿姨还演示了一遍操作流程,刷卡的黄色面为“其他垃圾”,绿色面为“厨余垃圾”,在箱门打开后拉出垃圾箱,将相应垃圾倒入即可。

  所有居民参与垃圾分类都会有相应的积分积在智能卡内,积分又可以兑换不同的奖品,这种奖励机制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激励居民们自主分类、正确分类生活垃圾。在采访过程中实践团也了解到了小区居民十分支持这种智能垃圾箱,方便快捷又环保,为小区生活环境的改善起到了极大作用。

  人人分类 示范试点以“小”推“大”

  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垃圾处理方式更趋于科学。但是,由于我国垃圾分类起步晚,还未形成真正适用的垃圾分类制度,因此垃圾回收利用率并不高。

  在为期一周的实践中,东方学院的大学生们意识到,我们要对标发达国家,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形成绿色消费和垃圾分类的习惯,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在行动中积极主动。不仅仅要依靠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的宣传,还需注意从小抓起的意识教育、因地制宜的基层建设方法以及系统完善的末端环节处理流程。

  东苑小区就是一个很好的示范,这是海宁市2014年所设的第一个垃圾分类试点小区,经过实地调查,居民环保意识极高,垃圾分类处理极好。小区门口设立了智能化的垃圾分类箱和熊猫状的旧衣物回收专用箱,小区内的垃圾桶也如硖石环卫中心的工作人员所说的分为“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在小区里,道路整洁,墙面上也喷绘着关于垃圾分类的宣传标语。

  在对东苑小区居民的采访中,居民纷纷表示小区很重视垃圾分类的宣传,对于垃圾分类不好的家庭也会进行上门宣教提醒,硖石环卫中心也会应小区邀请来开展专门的垃圾分类讲座,小区居民们的垃圾分类意识日渐提高,日常生活中也已经将垃圾分类作为习惯。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向东苑小区的居民们学习,在生活中自觉主动地学习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并付诸实践,争做全社会的榜样。”服务实践团负责老师周青青说。

  因此,服务实践团将于暑期进行一系列的校园垃圾分类策划,并计划在下学期实施到本校园区内,从外卖快递废弃物入手,从学生日常生活垃圾入手。计划以新生楼为试点,在寝室楼下增设外卖垃圾和快递垃圾回收箱,并计划与学校的相关垃圾处理负责部门联系,联手打造大学校园内的垃圾分类新模式,跟上海宁市的垃圾分类脚步,并在寝室楼内的文化墙处增设垃圾分类宣传册来增强在校生的垃圾分类意识,完善学院的垃圾分类体系,将服务团在实践中所见所学应用到实际的校园生活中去,为园区的分类生活出一份力。

编辑:连晓佳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