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三个交界村的“交响曲”

2020-03-31 10:56:57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王璐怡 通讯员 周真 刘贇俞

  钟葫村越来越有名了。

  3月14日,浙江省举行推动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大会不久,嘉善县、西塘镇相继召开动员大会。在镇级动员会上,钟葫村党总支书记王建强作为唯一的村级代表进行表态发言。能在全镇所有村社前作代表发言,对这个以往少有人关注的村庄而言算是“高光时刻”。

zjrb2020033100007v02b002.jpg

整治后的钟葫村河道

  钟葫村是我省唯一地处沪苏浙两省一市交界的村子。沿着村庄北侧的汾安东路往西数百米,就到了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黎里镇伟明村;若是一直向北,180米宽的太浦河便是浙江省与上海市的分界,隔河就能瞧见那头的青浦区金泽镇新池村。

  省际交界的村庄大多不太惹眼,边界处往往也是经济发展的“神经末梢”。钟葫村的环村路灯去年才安上,此前一到晚上村道便黑黢黢的;伟明村的住房多建成于上世纪80年代末,近20年来原地翻新的只有14套;新池村是上海的经济薄弱村,这里的村民常常羡慕同区另一头紧挨闵行的徐泾镇,“一比相差20年”。

zjrb2020033100007v02b003.jpg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示意图

  2019年11月1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揭牌。示范区的成立给这三个边界村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它们从原本各自省市的边缘村一跃成为示范区发展中心区域,在探索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命运”也由此发生改变。

  被“围困”的边界村

  千年古镇西塘名声在外,每年吸引的海内外游客超过1000万人次,但过去从未有目光停留在钟葫村。

  距离西塘景区10多公里,古镇旅游溢出的红利很难覆盖到钟葫,唯一算得上有点交集的,是一些江苏、上海方向来的自驾游客,但他们也只是去景区时途经村庄。因为地理原因,钟葫的产业也和景区搭不上界,全村有3500亩田地,其中2600多亩主要用来种植柑橘、水稻。就连村民也觉得自家位置太偏,不少人好几年前就移居到附近以纽扣产业闻名的大舜村或是生活更为便利的西塘城区。

  王建强是一名异村任职的书记。2017年村级组织换届时,他被选派到钟葫村。书记治村从最基础的农村环境改起,任职不久,他就组织开展了一次全村环境卫生整治行动。这次行动,他领着村两委干部、党员、村民愣是把房前屋后堆了几十年的垃圾清理得干干净净。

  令王建强头疼的是边界治理的新问题。太浦河治水问题最为典型。50公里长的太浦河,西起太湖,一路流经苏州吴江、嘉兴嘉善与上海青浦等地,最终东入黄浦江。太浦河两侧河网交错、湖荡相连,据统计,青浦、昆山、吴江、嘉善四地界河就有近70条。“一到夏天,就怕水葫芦泛滥。”王建强说,太浦河浙江段位于河道下游,自己这头打捞完水葫芦,可如果上游不动,出现潮汐或是风向变化,水葫芦又会四处飘散,捞了白捞。

  同处下游的新池村也有过一样的烦恼。村党支部书记孙福兴告诉记者,2017年,村里仅打捞漂进村内河道的水葫芦就花了10多万元。“我们村本身不富裕,这钱花得有效也罢,可一次又一次也吃不消。”他说。水葫芦或许还事小,饮水安全与防汛抗旱是大事,要做好这些,靠单打独斗可不行。

  水里有问题,岸上也有过纠葛。汾安东路钟葫村辖区内有一段太浦河防洪堤岸,先前隔三差五总有人半夜偷倒垃圾。钟葫村质疑偷倒者来自伟明村,伟明村倒怀疑是来自钟葫村。因为没有监控,双方都拿不出证据,偷倒者追查最终不了了之。但垃圾总得处理,钟葫村只好每次花400至500元去清理。

  在边界“只扫门前雪”的场景,以往在长三角并不罕见,毕竟大家隶属不同省市,各地政策制度不尽相同,即使想办事也心有余而力不足。好在,局面正被改变。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2019年11月1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揭牌。随着揭牌一起的,是“两区一县”交界处的青浦区金泽镇、朱家角镇,吴江黎里镇,嘉善姚庄镇、西塘镇成为“先行启动区”。原本毫不起眼的钟葫、新池、伟明等边界村也由此进入大众视野,甚至开始成为一体化发展的焦点。

  示范区建设核心在于“一体化”,即不打破行政区划隶属的前提下,通过制度创新,来突破政策壁垒。一体化示范区,让分属不同省市的这些村庄成为了一个区域,过去边界上“愁人”的环境治理等难题也随之有了解法。

  “比任何时候更像一家人”

  江南的春意愈浓,钟葫村大片稻田绿意盎然,金黄的油菜花随风荡漾,老人们坐在家门口晒太阳,这样的画面已久违。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农村静了下来。但钟葫村干部们的脚步,却停不下来。作为边界村,钟葫、伟明等因更容易出现跨省界人员流动问题,面临更大的防疫压力。

  防控关键期,在连接两村的汾安东路上,一个联合卡点与众不同。伟明村村委会主任顾小华回忆,疫情发生后两村“前后脚”设卡点,大家一合计,“你往东挪,我往西推”,在交界处设立了联合卡点共同值守。如今卡点已撤,但这次尝试带来的效果仍被津津乐道。“原本单设卡点每天就要16人轮岗,合作后减少了一半人手。”更让王建强高兴的是,即使是疫情最严重时期,两村没有发生一起因流动产生的疫情风险。

  共商共建共管共享共赢,本就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意所在。实际上,早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官宣”前,青嘉吴三地党政部门的互动就开始紧密。如今,边界村的跨界治理更顺理成章了,彼此还在努力探索更多协同发展的可能。“比任何时候都更像一家人了。”王建强深有感触。

  联合治水的故事或许能见微知著。在示范区230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水域面积占350平方公里。示范区建设要求把生态保护放在优先位置,治水不再是一家之事。去年10月30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协同治水正式启动,沪苏浙推出联合河长制度。

  王建强还记得,当天在吴江区汾湖公园举行的启动仪式现场,三地为区、镇、村三级18名联合河长颁发了聘书,他就是其中一员。从那时起,联合河长们的巡河范围就不再只局限于自己辖区,大家还时不时交叉巡河,发现问题就在微信群拍照留言,互通有无。“以前治水靠自觉,现在交界处河道边上还有了毛竹做的隔栅栏,上游漂下来的垃圾、水葫芦,大家都能主动出手。”他说。

  流域内跨界河浜河荡也有变化。位于钟葫和伟明交界处的张青荡如今河面明净。“水质比之前好多了。”钟葫村党总支副书记陈智峰对先前水面网箱密布的场景印象深刻。过去这里是两村不少渔民的养殖场所,尽管饱了渔民口袋,但因大量投饵带来的富营养化问题也日益凸显。2018年,嘉善、吴江有了动作,分别开展湖荡整治和养殖池塘生态化改造后,不少渔民陆续被劝“上岸”。但遗留的网箱处理又成了“老大难”,张青荡大半面积属钟葫村管辖,可除了3户本村村民外,更多渔民来自伟明村。怎么办?两方村干部碰了头,共同走访后问题解决了。

  跨省界干部工作往来更频繁了,36岁的陈智峰深有体会。去年下半年,他还到吴江区芦墟镇芦东村挂职了3个月。虽是跨省,可距离钟葫村仅15分钟车程。随着一体化的深入推进,2019年3月,青嘉吴成立党建联盟,共建“吴根越角”党建生态圈,通过互派基层干部交叉任职,将党建“神经元”接入彼此系统,提高相互之间处理事务的速度、质量。截至目前,嘉善县已选派51名干部到上海和江苏挂职锻炼。

  不光有官方选派,主动学习的也多了。去年上海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新池村整治前,孙福兴专门领着班子成员和村民代表来到浙江。孙福兴的母亲来自嘉善县天凝镇,他知道浙江农村垃圾分类开始早、经验多。但过去像这样集体出市学习调研的,哪怕与钟葫村仅一河之隔,也是少之又少。“之前带班子出去手续多流程慢,现在不一样了。”孙福兴说,有了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只需递交情况说明表,很快就能成行。

zjrb2020033100007v02b005.jpg

青浦、嘉善、吴江三地共植友谊林

  “示范点”的新期待

  身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三个交界村的未来可期。

  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的主要人员之一、上海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熊健就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准备在先行启动区中选一些省界交界处、交通枢纽点等典型区域,作为先行启动区的‘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点,尝试综合性的开发建设,其中有集中示范点,也有产业、文旅、生态环保等分类示范点。”

  但在采访中,不止一名基层干部向记者坦言,由于目前基于规划的一系列具体方案还未出台,工作时还有些畏手畏脚,例如在村庄有机更新、项目引进等方面较以往更需思虑周全,“就怕我们做的和届时的具体方案出现冲突”。担忧背后却也更加体现出大家都有了“一体化”的共识。

  这两年,钟葫村花大力气腾退了村里的贝壳纽扣加工企业和家庭作坊,去年,最后2家规模较大的纽扣加工企业也搬进了大舜工业园。实际上,不光是嘉善,近来,青浦、吴江等地也都在大力推进“低散弱”企业整治和腾退工作,为生态友好型的“新经济”腾出发展空间。

zjrb2020033100007v02b004.jpg

示范区开通跨省公交

  准备工作其实一直在继续,不过对这三个村而言,“修炼内功”是眼下重点。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何愁没有发展?王建强带着村两委干部继续在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工作上加大工作力度,通过打分、奖励等措施,细化到每户每人每厨房,逐步提高村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孙福兴忙着为村庄申请跨省公交停靠站,进一步方便村民出行。去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开通了5条跨省公交,其中示范区1路、示范区2路都会途经新池村。伟明村党总支书记查卫兵带头大力进行村庄卫生整治,通过房前屋后杂物整理、统一管理废旧船只等,进一步提升村居环境。村干部们一边期待着更详细的规划、政策,一边力所能及地把家乡建设得越来越好。

  深化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村民们的期待更具“烟火气”。

  “希望在医保报销等民生政策上,有更多利好。”8年前,钟葫村村民顾峰的父亲被查出患有重症疾病。那以后,顾峰每三个月就要带父亲去一趟上海中山医院。去年12月,他发现上海医院能刷嘉兴医保卡了,“异地就能结算报销,省时省力。”顾峰还留意到,报销额度比之前也有所增加,虽然仍比不过上海本地居民90%的报销额度,但这也足够让他对一体化有更多期待。除此之外,如今嘉善公交卡可以用来乘坐上海地铁,上海名医会定期跨区域来坐诊……一项项惠民举措都无不显示出日益加快的一体化进程。

  清冷的农村逐渐热闹起来。张松林一家离开钟葫村近20年,得知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果断花了7万元重新装修了老家房子,“已经出租了几间房,一年能多8000元。”想到钟葫未来的发展,张松林又开始考虑起做民宿的可能性。

  抓住机遇不放,从这个角度看,三个交界村的未来大有可为。

编辑:连晓佳

相关阅读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