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杭宁高铁开通,杭州德清时空距离缩短至13分钟
2008年,杭州都市圈首届县市长论坛上发布《德清宣言》
2008年,全国首条城际公交588开通
杭宁高速 德清互通
高铁一路行驶,从杭州到德清。贴地飞行的白色精灵,穿梭于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间,穿行在一望无垠的乡间水田上。两座城市,仅仅相隔13分钟。
这一切的起点,回溯到2001年。这一年,在京杭大运河(余杭段)南北两岸,两座城市几乎同时经历了一次蜕变——杭州的余杭撤市设区,隶属于湖州市的德清县一夜之间就成了杭州的“郊区”。
也是在这一年,德清首提“融杭概念”,这也是杭州周边县市中官方发出的第一声“融杭宣言”。这振聋发聩的“开门”发展呐喊声,引起了不少周边县市的共鸣。
2001年12月25日,杭州日报经济新闻版头条刊登记者肖向云采写的《德清“零距离”融入杭州》,率先报道与回应德清“零距离融杭”的区位条件与现实举措,把浙北小城的呼声传递进省城杭州,也在杭州市民心里埋下亲近德清的种子。
此后,“融杭”跃然于两地融合的实践之中,化作一个个生动的示范样本。从首提“零距离融杭”到“杭州北区、创业新城”,再从将实施“开放带动、接轨沪杭”提升为“改革创新、接沪融杭”,十多年来,杭州日报记录下的德清这些融口号与战略,展示了德清这座田园小城拥抱中心城市杭州的旅程。
如今,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之际,在直面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杭州“后峰会、亚运会、现代化”的时代机遇,德清抢抓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胜利召开的红利,不断深化“接沪融杭”成果,开启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政协“一号提案”首提融杭概念
时光回到2001年。
这一年早春,在德清县政协五届四次会议上,一份“抓住城市化机遇,融入杭州都市经济圈”的政协提案,引起德清全县上下的轰动,它从100多份提案中脱颖而出,被列为当年德清政协的“一号提案”。
时任德清县政协委员、县行政服务中心主任章永康,正是这份政协提案的主笔者。
“当时,德清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定位,一般都采用国家层面的提法,比如‘接轨浦东’战略等。从县域的角度来看,还需要结合自身的优势,因地制宜提出发展战略。”章永康在接受杭州日报记者采访时回忆。
这一时期,外部环境也瞬息万变:浙江省制定了城市化发展纲要,提到“进一步突出杭州等中心城市在省域城镇体系中的龙头地位”;余杭和萧山撤市设区,杭宁高速(浙江段)加快建设……
凭着多年的工作经验,章永康对未来德清的发展模式提出自己的思考。他认为,德清应抢抓机遇,主动融入杭州都市经济圈,积极参与产业分工,主动接受辐射。
2001年2月,德清县“两会”召开前夕,章永康一气呵成将想法写进政协提案中——“德清融杭”概念应运而生。
“当时,县里对这份融杭提案高度重视,县委县政府多次专题研究,后又邀请省里有关专家对德清发展战略进行深入研究。”章永康说。
当年德清县“两会”结束后,德清县政协立刻组织相关人员,组成综合、工业、农业、旅游等多个专题调研组,分赴杭州相关部门及拱墅、下城、余杭等地进行调研。
也正是这一时期,德清融杭的动作和呼声,开始受到杭州媒体的关注。杭州日报一篇《德清“零距离”融入杭州》的报道,掷地有声地勾勒出两地融合发展的美好未来,率先记录下德清融杭从概念到现实的转变。
2003年,德清县第十一次党代会正式把实施“开放带动、接轨沪杭”作为全县发展战略。从此,这座浙北小城正式敞开心扉,拥抱杭州,开启一段对外开放、高端融合的新征程。
“杭州北区”打造都市圈融杭样本
德清融杭初期,交通共联、产业共兴,成为破题的关键节点。
2001年,德清临杭桥头堡雷甸镇引进“同能铸造”等4家杭资企业,率先上演一幕“融杭发展、产业兴镇”的区域融合大戏;2002年,瞄准“杭宁高速浙江段建成通车”这一机遇,杭资企业泰普森把生产厂区搬到德清,掀起一股跨区域发展的热潮。
在此后的五六年间,德清在产业、交通、人才、民生等方面,加快高端融入杭州都市圈的探索。杭州日报始终站在区域融合的角度,淋漓尽致地记录下两地融合的点点滴滴,一个个生动的融杭样本被总结提炼出来。
2008年1月7日的杭州日报“杭州湾新闻”版头条位置,一篇半版的新闻报道瞬间消解浙北冬日的寒意——《杭州德清试水国内首条跨城市公交线》。
“线路审批、站点设置、车辆配置、票价范围等问题均一一被提起,一条跨越城市边界的公交开通已然进入倒计时阶段……”报道中,杭州日报记者深度挖掘了“成立全省首家跨区域、跨行业、跨管理法规的公交运营公司”“公交依靠财政补贴到市场化运营”等跨越看似不可破冰的障碍。
就在这篇报道引起广泛热议之际,2008年1月18日,全国首条城际公交K588开通了。从杭州市中心武林广场到德清县城武康,一条城际大动脉方便两地市民的出行,拉近两座城市的心理距离,更开启一段精彩的“同城生活”。
也正是在K588开通的这一年,《德清县融入杭州经济都市圈发展规划》出台。业内人士认为,这是杭州都市经济圈临杭6个节点县市中,首部由地方政府出台的整体性区域规划白皮书。此中,德清首次将“杭州北区、创业新城”确定为高端融入杭州都市区的发展定位。从此,“杭州北区”也在民间叫开了。
从县域经济迈向都市区经济
历经十余年,德清一张蓝图绘到底,加快推动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转型。
2011年——德清融杭十周年之际,将“开放带动、接轨沪杭”战略修改完善为“开放创新、接沪融杭”。在这一年的“德清融入杭州活动月”上,再度掀起一股融杭热潮。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与德清签订《共建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合作框架协议》,地理信息产业作为推动德清县域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开始建设培育。
谁也不曾想到,当年的“无心插柳”,多年之后竟然会在德清孕育出一场世界地理信息行业的盛会——今年11月19日至11月21日,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在德清举行,德清聚焦世界目光。这场盛会提炼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德清经验”,将带动浙江地理信息产业实现“产城融合、产业集聚、产业链完整”新发展。
这是拥抱省城结出的硕果之一。2013年,杭宁高铁开通,杭州德清时空距离缩短至13分钟;德清率先在杭州都市圈开通杭州通·都市圈德清卡……以“主动融入区域发展”为引领,德清在更高层面以更大力度,加快对外开放的脚步,不断深化融杭成果,全面开启县域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2016年底,德清县第十四次党代会将“开放创新、接沪融杭”提升到“改革创新、接沪融杭”的新高度。德清县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战略的提升意味着德清对融杭提出了更高标准。“具体来讲,在融杭初期,德清主要是在招商引资,承接杭州产业转移上着力。现在,将更加注重改革试点的政策共享、新兴产业合作共建、人才共同培养使用等高层次方面深度融合。”
记者手记
以改革撬动发展 以开放拥抱机遇
“看到18年来,德清县委县政府抓住机遇,接沪融杭,一届接着一届干,不断深化完善并取得丰硕成果,我和所有德清人一样,感到无比欣喜。”这是今年4月,章永康为德清献礼改革开放40周年而撰写的回忆录里的一段。这篇回忆录洋洋洒洒2500余字,是这位亲历德清融杭的当事人最真切的情感流露,也是德清这18年来最生动的融杭总结。
时光荏苒,岁月穿梭。透过泛黄的档案夹,当年德清政协“一号提案”,一字一句依旧遒劲有力,荡气回肠。字里行间,饱含主笔人对家乡发展的款款情深,更有对德清融杭的殷切期待。
18年来,当年德清融杭的种种设想,已结成累累硕果,也远远超出章永康当年的预想。
得益于开放发展,德清承接60余项省级改革试点,成为杭州都市圈乃至浙江县域改革的试验田。“十三五”时期,德清将大力深化国家“多规合一”试点、第二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全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县等重要改革试点,力争形成德清样本进行推广,为杭州都市圈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贡献德清智慧,并为国家部分试点改革的修法提供有益经验和重要依据。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年。以改革撬动发展,以开放拥抱机遇,德清依靠改革增添发展新动能,为加快高端融杭积累了更多资本。德清和杭州的融合脚步还在继续,一步一个脚印里,是德清作为杭州都市圈融杭“急先锋”和“先行军”的不变初心。
照片由德清县经合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