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镇即时报 正文

揭秘江鲜大会背后的故事 东梓关为什么这么“红”?

2018-10-24 09:10  来源:杭州网 记者 仲芷菡 王小奇 通讯员 王梦姣

  9月30日,首届富春江江鲜大会在东梓关村精彩亮相,共吸引超37万人次游客,旅游收入超过1000万元,直接受益人数上千人,村民腰包一下子鼓了起来。江鲜大会让这个“袖珍”古村落,成为江浙一带乡村旅游打卡点,又“红”了一把。

  东梓关为什么能这么“红”得长盛不衰?江鲜大会背后又有哪些故事呢?

  做美环境,夯实基础建设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东梓关想要抓住游客的胃又能留住游客的心,首先抓好基础环境整治。

  “根据区委书记朱党其调研东梓关时提出的‘十个一’工程要求,场口镇迅速成立‘十个一’工作小组,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场口镇党委书记何明葵说,当然,办好江鲜大会第一条就是环境整治,没有好环境,客人是不会登门的。

  如今,沿着整洁的柏油马路,一直前往东梓关村,沿途风景足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平整开阔的公路、绿意盎然的低丘缓坡、水田道路边的簇簇花丛,都成了东梓关村“开门迎客”的第一张友好名片。

  杭派民居前,现已是一片金黄,稻穗低垂,等待着收获。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江鲜大会举办前不久,经过多方努力,杭派民居前的大电线杆被“拔”掉,摄影爱好者纷纷叫好,终于能拍下杭派民居全貌了。

  在东梓关村内,拆整后的老宅基地已及时覆土,红豆杉、佛手柑等中草药材缓慢生长,映衬着东梓关独树一帜的中医康养文化。长塘边、杭派民居旁、许家大院前,水面皆能一眼见底,还有不少绿茵茵的水草类生物为水环境的自净能力“加持”。马头墙映衬在清澈的塘水中,显得格外协调。

  东梓关村在比拼颜值的同时,也在通过乡风文化强化自身的内涵气质。你会发现,在入村口、村史馆前、红芯驿站、长塘小院、许家大院、六八房、老码头、沿江公路、杭派民居等位置,都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文化、红色文化、讲文明树新风、家风家训等重要内容,形式新颖,受人欢迎。在新建的停车场边,还有大幅的“笑脸墙”,东梓关人笑容满面迎客。在江鲜大会期间,这些都成了朋友圈里的“网红墙”。

  每当夜幕降临,长塘两岸屋檐、走廊、水边等全被霓虹灯渲染,古村宛如一颗明珠,再复“长塘景色拟河阳”的江南盛景。

  据了解,在三个多月时间内,场口镇相继完成停车场、道路沿线亮化美化、立面整治、池塘提升、旅游标识标牌、亮灯音响等一系列工程建设,拆除各类违建2000多平方米,整治庭院220户,种植乡土绿化和中草药600平方米,整治田相、园相300多亩,播撒花籽5000平方米。通过努力,整个村庄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做兴产业,让村民腰包鼓起来

  场口镇牢固树立产业是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最重要支撑的理念,紧盯产业培育这个牛鼻子不放,充分发挥富春山居图实景地的生态优势和江鲜、果蔬与传统小吃的资源优势,大力引导广大村民积极参与发展美丽产业。

  江鲜大会期间,日均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并涌现了不少回头客,村民成了最大受益者。8天时间共推出江鲜7012桌,营业收入达到620余万元;小吃美食营业收入达到210余万元,排队购小吃成为常态;民宿经营收入达到36余万元;旅游总收入超过1000万元,直接受益人数上千人。出现了江鲜馆老板招呼客人到嗓子嘶哑,麻糍摊业主麻糍打到打不动,油沸馒头一天要续货3次等场景。

  大会期间,不少村民还自发地做起了生意,发挥各自特长,做小吃,卖田间地头的蔬菜瓜果,都有了可观的收入。

  “百鲜宴”特别受欢迎,因为实行了“统一价格、统一菜单、统一采购、统一抽查”“四个统一”标准,每一道摆上桌的江鲜,都能查到捕捞它的渔船,都是“有身份的江鲜”,经营户的经营行为得到有效规范。在与市场监管、城管、公安等职能单位的协同合作下,江鲜大会期间的食品安全、秩序维护等得到了更加全方位的监管。

  做足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大家准备好了没有?国庆节,我们东梓关要办江鲜大会,欢迎大家来品尝,现在出发!” 9月18日,东梓关村史馆召开了江鲜大会新闻发布会,村党总支书记许时新的那“一声令下”,拉开江鲜秋捕的序幕,也正式向所有人发出邀约。

  帷幕徐起,却有灯光璀璨。在江鲜大会新闻发布会后,富阳发布、富阳日报、富阳广电等本地媒体及当地“走进场口”微信合力推介集聚人气,更有新华社、央视、人民网、中新社、浙江日报、浙江卫视等媒体争相报道,正式向国内外游客发出诚挚邀请。

  除了常规新闻报道,微博、微信、弹窗、短视频、抖音也少不了东梓关要办江鲜大会的消息。国庆长假即使没有到东梓关“挤一挤”,朋友圈也被到东梓关首日游客量突破100000+、东梓关江鲜宴一位难求刷屏。

  全方位的宣传,为大会的成功举办营造了浓厚的氛围。自此,东梓关也被誉为新的旅行“打卡”胜地,好看好吃还好玩。

  据统计,国内外各种语言转载江鲜节的有428家媒体。

  做实保障,确保井然有序

  “除了做实环境整治、推进工程建设等方面工作外,我们还重点做细方案,确保责任明确、组织有力。”场口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一个只有1300人的小村庄一下子涌入几十万人,10月1日当天更是出现了10万+的人流量,这对活动组织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考验。但整个长假期间,景区秩序井然,没有发生一起群体性事件和食品安全与价格欺诈事件。

  在推进项目建设、环境提升、产业培育的同时,根据江鲜大会的实施方案,场口镇会同相关部门专门制定了安保维稳、交通疏导、游客引导、规范经营、活动组织等十二大类的实施细则,明确责任人员和工作职责,并多次进行预演。针对公众最为关注的交通组织问题,果断作出游客换乘的决策。针对江鲜美食的供应、质量、价格等组建专班进行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

  场口镇每天组织公安、交警、镇村干部、志愿者等400余人,在安保维护、交通疏导、后勤保障、经营监管等岗位全天候值勤,做到人人有责,人人尽责。大会期间,18辆公交接驳车运营里程2.8万公里,接驳游客12万人次,外围各村停车场共停泊车辆6万余辆,无一起交通事故发生。

  做透活动,确保精彩不重样

  如果说,江鲜秋捕仪式、“江鲜第一锅”、星空朗读、《东梓关》新歌发布等活动已为江鲜大会“赚足了眼球”,那么东梓关用实际行动证明江鲜大会为来宾的尽兴做足了准备。

  长假期间,东梓关每天都有不重样的精彩活动,热闹一日赛过一日。乡村音乐演唱会、越剧表演、露天电影、花样跳绳表演、钓鱼交流会、寻宝行动、自行车骑行等系列活动“闹”不停;9家民宿80多张床位在江鲜大会期间“一床难求”;老码头、许家六八房、长塘厅、渔市、村委篮球场一桌桌村民组团烹制的“百鲜宴”和各个江鲜馆座无虚席;元麦山居、茶晓晓、果哥水果等品牌纷纷入驻,游客一次就能吃到诸多“网红”款美食;村史馆至警务室9个小吃点的“场口本土味道”最为吸引眼球,成为游客的“心头好”。

  “一天要做一千多个烫果,最多的时候找了23个人来帮忙,但是值啊,摆了8天的摊,差不多赚了一年的钱。”卖烫果的曹利君说。

  “江鲜大会那几天生意特别好,不少游客吃了我们的冻米糖,都说口味变‘刁’了,看不上城里的冻米糖,以后要吃直接和我们进货。”阿云冻米糖的叶履云说。

  何明葵表示,游最美村落、住最美民宿、行最美江堤、赏最美江景、品最美江鲜、采最绿果蔬这一具有场口特色的乡村游品牌正从美好愿景变为生动现实。下一步,场口镇将围绕美丽乡村建设目标,努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在保护古村落的同时,着力打造渔文化、三国文化、中医文化等历史人文品牌,让美丽经济振兴美丽乡村。

编辑:甘居鹏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