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镇即时报 正文

重阳节到来之际,海宁交出一份“幸福养老”成绩单

2018-10-17 09:16  来源:海宁日报 凌姝燕

  养老,作为民生要计,一直是我市重点“着墨”的领域。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截至9月底,全市共有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18.57万人,人口老龄化比例达到26.64% 。

  如何让养老成为一件幸福的事,如何让老年人的生活更具品质,海宁一直在努力。近年来,我市积极实施幸福养老,推进养老服务业制度、标准、设施、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好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养老事业整体水平迈上新台阶。

  今天(10月17日)是全国第6个“老年节”,我们献上一份“成绩单”,作为送给全市老年人的节日礼物。

微信图片_20181016184439-2.jpg

  做好“示范”文章 夯实幸福养老“基础桩”

  宽敞的空间粉饰一新,健身区、休息室、放映室、图书阅览室……应有尽有,走进位于硖石街道新苑社区居委会四楼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温馨恬静的休养环境令人眼前一亮。

mmexport1539676447211.jpg

  “这里真的蛮好,上午在图书室看看书,饭后休息室午休,下午放映室看越剧,身体不舒服了还能做些简单的检查……”打开话匣子的是正在锻炼身体的罗阿姨,家住钱江新城小区的她是这里的“常客”,她笑着告诉记者,年轻人白天都在工作,独自在家很无聊,前段时间偶然发现这里,现在每周来3趟,都是和邻居一起来,大家一起聊聊天,幸福感很足,跟家一样。

  据了解,该中心是硖石街道首家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总面积约1550平方米,一期以图书室、舞蹈房等党建阵地为引领,设立新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二期以居家养老内容为主,并设立“服务摊位”,定期开展量血压等志愿服务。

TIM图片20181016183847.jpg

  作为2018年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之一,今年以来,我市加快推进镇(街道)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水平。目前,硖石街道已建成一家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海洲、海昌、马桥、黄湾等4个镇(街道)正在建设当中,计划到2020年底,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镇(街道)全覆盖。

  “肯定是要与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相区别的。”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镇(街道)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功能设置按照需求导向和补缺原则,将更符合当地实际,更注重专业化、精细化,与其他养老机构形成相互补充、错位发展的良性机制。

  这两天,新开放的食堂成为了市社会福利中心休养老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中心新食堂总建筑面积约4630平方米,共四层,休养老人餐厅在一层南面,可同时容纳500人就餐。餐厅既配有电视机、空调、风扇等基本设施,又配有自动洗碗机、烧粥机等现代化厨房设备,尤其在餐厅醒目位置还装有大屏的LED显示屏,休养老人及其家属可通过屏幕直观地看见后厨的操作流程。

webwxgetmsgimg.jpg

  市社会福利中心主任顾云杰说:“新食堂的启用,必将极大地提高中心休养老人的生活质量,让老人们有更多的获得感。”

  花钱花在刀刃上,为老服务设施不能“省”,这是我市不断提升养老“一张床”供应量和含金量的信条。无论是镇(街道)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市社会福利中心新食堂启用,还是丁桥养老服务中心改扩建、周王庙养老服务中心异地新建,都在不断兑现着幸福养老的承诺。

  打破服务壁垒 打好养老无忧“组合拳”

  “不用每天买、汰、烧啦。”“他们送饭上门,菜谱一周一换,每天都有两个套餐供选择,而且荤素搭配,一餐也就几元钱,实惠又方便。”中午,经发区(海昌街道)硖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的老人们,吃上了市区洛隆路“聪明客”大食堂送来的饭菜。

  “聪明客”大食堂是提供为老助餐、配送餐服务的市级定点单位之一,服务范围主要覆盖硖西社区、洛隆社区、金利社区和胜利社区。而像“聪明客”大食堂一样的为老助餐服务定点单位,在我市还有47家。据了解,48家市、镇(街)两级定点单位配送范围覆盖全市133个村(社区)。

  据悉,为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有效解决老年人就餐难问题,今年我市明确了老年食堂、中心食堂、养老服务机构、社会餐饮企业等多种模式提供为老助餐、配送餐服务。

  这是我市养老事业项目化运作、精准化服务的缩影。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失能、半失能老人照料服务需求矛盾日益突出,仅凭政府一方之力,已难以解决养老服务这个社会大课题。对此,我市积极引入社会力量构筑更加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

  据介绍,今年市民政局承办的省、嘉兴、海宁三级政府养老实事项目共6个,包括助餐配送餐覆盖50%以上村(社区)、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成4个以上、养老机构医养结合全覆盖、照料中心医养结合全覆盖、照料中心社会化运营达到60%以上、为不少于1200名失能和半失能老人提供专业护理服务等。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70个照料中心委托专业社会组织运营管理,占比达到76.92%。

  如何确保老有所养,是全社会都在关心、探索的重要民生问题。

  针对空巢老人的照料问题,我市探索开展“相伴夕阳红·真情暖空巢”空巢老人志愿结对主题活动,采取项目化运作方式,有效整合社会为老服务资源,由镇(街道)择优确定1至2家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公益类、慈善类社会组织作为承接机构,受到社会点赞。“他们时常打电话或者直接上门,每天都和我保持联系。”家住斜桥镇的一名空巢老人张奶奶说,“他们还时不时买些菜过来帮我做饭,就像一家人一样,我感觉一点也不孤单。”

  近年来,微信朋友圈里时常出现的老人走失消息,牵动着无数人的心。怎样保障失智老人的安全,成了全社会思考的问题。

  去年,由市民政局、市慈善总会组织实施的“121爱回家”项目在硖石街道西山社区率先启动,为辖区内40名有走失隐患的老人戴上了爱心定位手环。这个项目通过一个定位手环、两个结对对象(党员、邻里家庭)、一支救援队伍(潮乡救援队),建立起社区、社会组织、社工、党员志愿者四方联动体系,社区内一旦有老人走失,便可立即启动应急救援机制开展紧急搜救。

  项目在试点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并快速在全市进行推广,服务对象从最初的40名老人增加到现在的1000多人。项目启动以来,已经通过定位手环找回20多名老人。

  重视精神关爱 开通品质生活“快车道”

  10月15日,对于周王庙镇长春村的32对金婚夫妇来说格外不同。他们穿上西装,换上婚纱,满怀喜悦地在村文化礼堂参加“圆婚纱梦·贺金婚情”活动。这是长春村为庆祝“老年节”而精心策划的活动之一。

  “第一次穿‘小年轻’才穿的婚纱,怪不好意思的。”参与活动的老人大多还是第一次穿这么正式的礼服,起初有些腼腆,但那一天,他们幸福极了。

TIM图片20181016183851.jpg

  “一张床,三顿饭”,这是以前许多人脑海中传统的养老模式。在物质生活相对富足的今天,老年人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今天的老人,不单单满足于吃饱和穿暖,他们希望得到更多精神上的关爱。

  老年舞蹈队、老年气排球队、老年乐队……近年来,我市各种以老年人为主力的文体队伍不断涌现,其中少不了各市级部门、镇(街道)、村(社区)的鼎力支持。“无论养老的方式怎样出新,不能让老人发自内心感到开心,那么一切都是空道理。”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要积极鼓励社会各界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为老人送温暖,让老人变得更有“朝气”。

  在海洲街道养老服务中心,每天充满着欢声笑语,老人们与管理人员、护工早已亲如一家人。“都说老小老小,照顾这些老人就像照顾自己的小孩。”中心主任高敏娴说,中心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把老人们当亲人,而老人们说他们比自己的儿女还亲……

TIM图片20181016183855.jpg

  而今,不止养老机构或社会组织的专业人员,全市敬老爱老蔚然成风。有许村镇76岁理发师周益池发放免费理发券,给80岁以上老人理发不收钱;有市区75岁“月饼奶奶”沈月娥连续6年给养老服务中心老人免费送月饼……他们影响着身边的无数人,用心、用情践行着爱老、敬老、尊老、孝老的美德。

  “最美不过夕阳红”。海宁养老事业恰似晚霞一抹,于安谧中从容,于平静中绚烂。

编辑:徐光

相关阅读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