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镇即时报 正文

激发内生动力 凝聚帮扶合力 乐清积极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2018-10-17 09:19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戚梅丽 陈瑶璐

  美丽梯田。除署名外,其他图片由市农办提供

  今天是我国第五个“扶贫日”,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乐清市按照“资金投入从分散到集中转变”和“扶贫方式从输血到造血转变”的思路,以精准扶贫三年行动计划为主抓手,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广泛动员和凝聚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切实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和低收入农户增收。

  两年来我市共筹集扶贫资金3.62亿元,救助困难对象1万余人,今年以来共发放低保救助金5780余万元。市民政局、卫计局、人力社保局等部门加快推进健康扶贫方案落实,修订《乐清市医疗救助办法》,提高了低保对象自负部分救助比例,着力减轻低收入农户看病负担;教育局大力抓好教育扶贫,全面落实低收入农户子女教育资助;市残联深入实施低收入残疾人安居工程。各部门根据工作职能,凝心聚力,切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让困难群众享受“一站式”医保结算

  10月17日,乐清市农办联合乐清市老促会在淡溪镇开展送医送药活动,选派了村民需求较大的妇产科、内科、外科等20多名志愿者组成医疗保健团队,给村民义诊。同时,市农办还准备了3万多元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药物免费配发,普及健康防护知识,进一步落实扶贫惠民举措。

  岭底乡农产品集散中心。

  义诊只是健康扶贫的“开胃菜”,市农办通过统筹安排,建立健全扶贫工作体系,将好政策“势能”转化为抓落实“动能”,让困难群众真正享受“菜单式”服务。

  大病救助、医保报销、基础设施、教育资助、残疾补助……精准扶贫,下面千条线,上面一根针。今年以来,乐清市通过依托政府主抓、市扶贫办牵头,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脱贫攻坚体制和工作机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截至去年底,我市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10亿多元,911个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且经营性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提前两年完成任务。

  芙蓉镇西岙村的小俞姐弟俩同患尿毒症,父亲得了肝癌晚期,无力承担高昂的医疗费,一家陷入了绝境。“一个人每个月需要做8次血透,除去社保报销,两个孩子一个月还需要8000元的医疗费。”乐清市民政局救灾救济社会福利科科长林时松介绍,对于城乡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同时具备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义务人无法履行义务能力的,列入市民政局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

  截至目前,我市共有特困人员428人,2018年上半年共下拨特困供养经费345.95万元。除特困人员的供养外,社会救助工作还涉及低保、大病医疗救助、儿童福利等。

  “社会救助工作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发挥社会救助兜底功能。”林时松说,截至8月底,乐清市获得医疗救助的困难群众共计9922人次,民政救助总金额达1596.7万元。

  为了让每一个困难群众看得起病,今年我市推出《乐清市医疗救助办法》,对特困人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实行零起点救助,个人自负部分按100%救助;救助对象可享受“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实现了医疗救助“零次跑”。

  “社保、民政、医疗机构等多方数据共联共享,从看病到结算再到报销,各个业务科室可以做到无缝对接。”林时松说,让贫困患者在各级定点医疗机构就医能“一站式”享受即时结算报销服务。截至6月下旬,全市已有1125名特困和低保对象享受了“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符合医保范围的医药费共618万元,全额给予刷卡报销,其中医保支付397万元、医疗救助支付221万元。

  人人都有家庭医生

  “谢谢杨医生,感谢这项健康扶贫政策,减轻了我们一家人的经济负担,我儿子也能不间断地服药了。”大荆镇镇安社区的贫困户老项说。

  日前,大荆镇镇安社区的贫困户老项与其精神障碍患者儿子小项来到了大荆镇镇安卫生院,与家庭医生杨维锋签约。这是老项、小项与杨维锋第二年签约。

  小项患有严重精神障碍,每月购买药物治疗总费用达1500多元。签约后,小项服用基本抗精神病药物费用得到了全额保障,无需支付费用,一年可节省约18000元。

  为响应国家精准扶贫号召,镇安卫生院结合现有自身条件组建了由全科医生、中医师、护士、药剂师、康复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组成的家庭医生签约团队,打造“流动健康服务站”。为基层贫困人群、慢性病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重点人群提供“一对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上门入户随访健康管理,为辖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健康体检,开展健康知识讲座等。此外,市级医院医师“双下沉”与诊疗数据信息化平台,让群众享受到市级医疗专家为其诊疗及转诊预约服务,还推出适用不同人群的基层家庭医生个性化诊疗服务包。

  “通过上门面对面地交流,为大家提供更好的健康服务,增强健康意识和卫生意识,加大了医疗救助政策的知晓度和患者的参与度。使广大百姓不出家门、不上医院,也能有自己的家庭医生,减轻贫困群众及慢性病患者医疗负担,有效减少了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同时解决了患者‘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市卫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截至10月15日,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开展低收入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100%;2018年,全市农村低收入签约任务数为6770人,现已超额完成。

  让每个孩子都上得起学

  在全国第五个“扶贫日”来临之时,乐清中学资助管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忙开了,积极筹划着新学期助学工作相关事项,充分收集、了解学生信息,对贫困学生给予相应的关注和帮扶。

  “在乐清,有不少因为家庭贫困而上不起学的孩子,这种现象在我们学校也不少见。每年10月,乐清中学会启动新生助学工作,让班主任对学生个人情况进行摸底了解,鼓励贫困学生提交助学申请。”乐清中学德育处政教员陈小苡说,“每年,大约会有50-60名学生向学校递交国家助学金申请,10多名学生接受爱心企业家、优秀校友奖学金的资助。”

  该校贫困学生纷纷表示,依靠国家助学政策,得到了学校的帮扶,他们能够更加安心、坚定地学习生活,朝着自己想要努力的方向前行。

  近年来,乐清市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市教育局成立学生资助中心,各学校把学生资助工作纳入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日程,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由政教处、教务处、总务处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资助管理办公室。各部门积极落实各项资助政策,做到“公开公正”“应助尽助”,同时不断规范资助资金管理工作,确保国家资助政策落实到位。

  乐清日报全媒体记者从市教育局获悉,2016-2017年,乐清市普通高中享受五类生免学费及代收费461人次,资助金额为99万元;享受国家助学金学生1832人次,资助金额为183万元。职业高中享受免学费34717人次,资助金额为7395万元;享受国家助学金学生1043人次,资助金额为104万元。义务教育阶段家庭困难学生享受营养餐8493人次,资助金额为425万元;义务教育阶段住宿五类生享受生活450人次,资助金额为27万元。学前教育五类生享受免保育费143人次,资助金额为23.59万元。

  “一键通”助力智能化助残

  近日,乐清市残联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乐清分公司在市残联会议室举行了“一键通”综合服务项目签约仪式。

  市残联工作人员表示,此次协议的签订,不仅让“一键通”服务项目顺利展开,还进一步提升了智能化助残服务水平,切实保障了残疾人的居家安全。不久后,全市一、二级视力、肢体残疾人将免费享受“一键通”综合服务,其中包含紧急呼叫、主动关怀、特殊“助急”三项基础服务。

  今年以来,市残联用实际举措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残疾人。深化残疾人“助听、助明、助行”项目,开展巡回普查义诊活动,走访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家庭,发放宣传资料和药品;继续实施安居工程,完善残疾人家庭住房救助机制,加大加快残疾人家庭及居住环境的无障碍改造力度;正式启动乐清市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运营工作,确定运营方案,充分发挥好托养中心使用效益;全面落实残疾儿童基本康复服务与补贴制度,实施残疾儿童早期干预训练工程;扎实推进残疾人就业创业,鼓励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促进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和多种形式就业;加大残疾人事业宣传力度,大力开展残疾人文体活动……

  据统计,截至9月份,乐清市现有各类持证残疾人22356人。目前,已有4447人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8039人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发放补助资金2408万元;补助残疾人职工基本养老保险500人,补助资金100多万元;帮助全市残疾人免费参加城乡基本医疗保险,补助资金480多万元。

  扶贫项目焕发农村新活力

  “这条机耕路建起来后,方便了村民的田间劳作,也有助于上面400亩山林的开发,预计给村集体收入增加年租金3万多元。”芙蓉镇西塍村村委会主任张建斌说,去年11月份开始,该村在市农办的支持下,开发建设550米长的机耕路,覆盖村里的300多亩农田,总投资53万元,市农办补助了40万元,解决了村里多年来的原始田埂作业的困难,也打开了村里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路子。

  宽阔的停车场、平坦的机耕路、漫山遍野的杨梅树,岭底乡夏林头村的杨梅基地一片生机盎然。该村在开展乡村振兴工作中深挖特色抓亮点,依托杨梅等特色水果种植优势,大力发展杨梅产业。目前,夏林头村有杨梅基地1000余亩。

  “原来都是泥地,上山采摘杨梅很不方便的。而且都是水梅,卖不起价格。现在这条路修好了,我们上山施肥、采摘杨梅下山都非常方便。”夏林头村村民夏曹生笑着说,村里还牵头对杨梅品种进行了改良,种上了“东魁”,他一年都有5-6万元的收入。

  据了解,该村在2016年5月开始建设岭头岗杨梅基地,其中修建850米、宽3米的机耕路及采摘道,总投资约45万元,市农办以扶贫项目补助30万元。“原来山上的杨梅基本都烂在树上,自从杨梅基地开发后,村里的240户村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上了杨梅,每年收入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很多游客还自己到杨梅山上采摘,带动了采摘游。”夏林头村党支部书记夏操妹介绍,夏林头村岭头岗杨梅基地开发以来,带动了周围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发家致富,真正让闲置的土地“活”起来、村级产业“兴”起来、百姓口袋“鼓”起来。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市农办针对我市欠发达地区的特色产业,如铁皮石斛、茶叶等把符合“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的农特产业作为扶贫策略,按照“政府作为、社会帮扶、农民参与”的办法,对欠发达地区在道路、交通、电力、水利、旧村改造和环境整治等基础设施方面做到精准扶贫,助力乡村振兴,帮助老百姓脱贫致富。

编辑:徐光

相关阅读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