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镇即时报 正文

新昌城乡统筹打开乡村振兴新天地 活力小镇的美丽绽放

2018-08-12 09:47  来源:浙江在线 记者 周咏南 翁杰

  浙江在线8月1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周咏南 翁杰)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小城镇是城乡统筹发展和乡村振兴的“神经中枢”。充分激活这些“半城半乡”的中枢,便能让劳动力、知识、技术、资金在城乡之间双向顺畅流动。

  在山区县新昌,一个个小城镇功能日臻完善,腹地的空心村重现昔日繁华;新型城镇建设彰显各自特色,带动山村抱团差异化发展;各级政府深层次统筹,加速各项要素优化配置……

  释放小镇活力,新昌打开了乡村振兴新天地,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今年上半年,新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同比增长9.2%,城乡居民收入比进一步缩小,达到1.95:1。

  振兴小镇产业

  集聚乡村人气

  周五清晨,麻家田村村民张国红骑着电瓶车,赶去6公里外的梅渚镇上班。而这时,同村的张汉忠也起了个大早,拉着一车蔬菜,送往镇上的高新园区。他们都曾外出打工,而今却都回到村里,一个务农,一个务工。

  和张国红、张汉忠他们一样,村里人原先大多常年外出打工,有的在新昌县城,有的去了绍兴市区、宁波、杭州。“那时候的麻家田村,是个典型的空心村,留守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担任多年村干部的张再沛说,现在镇上的产业园发展起来了,全村778人有600多人又回到了村里生活。

  乡村产业要兴旺,因地制宜发展小城镇经济是关键。作为第二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对象,位于梅渚镇的新昌智能装备小镇这几年发展迅速,聚集了“三花”“日发”“五洲新春”等一批全国乃至全球产业“单打冠军”。去年,梅渚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3亿元,逐渐形成制冷配件、智能纺机、汽车零部件、生命健康等高端产业集群。

  产业兴,游子归。一次偶然的机会,常年在外打工的张国红得知,镇上的企业现在一个月工资也有三五千。他在心里盘算:在外打工开销大,一年到头也攒不了多少钱,还照顾不到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倒不如在镇上找份工作。于是,张国红回到村里,很快便在园区找到了一个装配工的岗位。

  “为了帮助更多老百姓在当地就业,镇政府因地制宜推出了‘家门口就业工程’,并落实了一系列激励帮扶措施。”镇党委副书记梁祎春说,第一次“家门口就业”招聘会现场就有300多人达成初步意向,其中本地人有230人。

  一部分农民离土不离乡,也促进了另一部分农民向职业农民转化。“作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新昌通过发展小城镇,让一部分农民就近实现就业,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新昌县农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此基础上,他们大力培育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截至2017年底,新昌土地流转率达52%,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837人。

  实现乡村振兴,职业农民是中坚力量。在梅渚镇,张汉忠便是职业农民这支生力军中的一员。早两年,他看到小镇人气越来越旺,便回乡流转了10来亩农田用于蔬菜种植,供应园区里的企业。他说,现在村里通了公路,直通县城的南岩隧道也已通车,农产品进城更便捷了。

  靠着种植经济作物,张汉忠的农场亩均产值有两三万元,类似的规模农场在麻家田村已有五六个。如今,全村280亩农田没有一亩抛荒。

  彰显小镇特色

  避免千村一面

  在儒岙镇,镇党委书记求雪军最近时常“吟诗诵词”——可不是这位书记附庸风雅,他是铆足了劲在为儒岙打造一张新的金名片——诗路小镇。

  城乡一体化发展,不是“一样化”发展。“小城镇要具有自己的特色,才能更高效地带动乡村同频共振。”求雪军说,以儒岙镇为例,这里有历史文化名山天姥山等自然人文景观200余处,不少名士曾在此留有传世佳作,打好诗路小镇这张牌,自然就能让人更容易地记住儒岙的乡村。他希望,以后人们提到儒岙,首先想到的就是唐诗,想到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的《壮游》。

  发展特色小城镇体系,能带动乡村共生发展。为此,求雪军请来浙江大学专业团队为全镇进行通盘谋划,在小镇上设计了诗路公园和唐诗广场,按照唐风改造集镇的立面、景观。

  山乡小镇的差异化发展背后,是乡村日渐增强的文化自觉与自信。在求雪军看来,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格局下,城镇建设应该更多考虑将乡村文化融入其中,改变过去那种城市向农村的单向文化传播模式,扩大乡村文化的辐射范围。

  以乡村文化引领小镇建设,以资本加速乡村振兴。通过诗路小镇建设,儒岙镇吸引了越来越多工商资本,盘活闲置农房资源,让一个个接近荒废的山村重焕光彩。

  在南山村,“天姥山居·尚诗堂”民宿项目预投资8000万元,租用闲置农房13户53间,租期30年,并流转了周围350多亩山地;在甘湾村,“秋山行吟”民宿项目投资1000多万元,租用闲置农房3000平方米;在会墅岭村,千里走单骑集团、舍不得民宿等高端民宿集团带着设计方案主动上门,计划租用71间3500平方米农房……截至目前,儒岙镇7个村12个点1.7万平方米闲置农房已被激活,吸引总投资1.7亿元。

  除了唤醒乡村文化,自去年以来,新昌通过小集镇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全面提升了乡镇一级的公共基础设施,完善了乡镇功能。在梅渚镇,不仅梅渚卫生院、梅渚小学、梅渚幼儿园等已建成投用,占地约86亩的商业综合体项目“邻里中心”如今也已启动建设。

  “到时候,咱们小镇上也会有电影院、大型超市,生活质量不比县城里差。”张国红告诉记者。

  统筹小镇城乡

  强服务聚资源

  在小将镇南洲村,村民丁正超自己动手,将家里闲置的老宅改建成了民宿,取名“九曲小院”。民宿完成改造后,建筑设计专业毕业的丁正超对营销却一筹莫展。今年4月初,小将镇打造的“共享小院”平台正式上线,为他的民宿找到了出路。

  小将镇将丁正超的民宿和其他闲置房屋一起,分类统计传至平台,游客可通过这一平台在线预订。小将镇党委书记吕旦霖介绍,像“九曲小院”这样条件较好的小院成了深受游客欢迎的民宿。那些尚不具备接待条件的小院子也会在网上进行招商,吸引喜欢农村生活的都市人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装修,获取一段时间的使用权,深入体验农村生活,同时农户也能获得经济效益,实现共赢。

  “城乡深层次统筹,需综合统筹行政资源、市场资源和地方力量。”吕旦霖说,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他们通盘谋划,整合小将镇全镇的闲置农房。通过信息化手段,在小将镇闲置农房资源与市场需求之间搭建了一个供需平台,对外宣传和推介形成合力,对要素进行合理配置。

  城乡统筹促进山乡要素集约,也激发了村民创业的激情。据介绍,“共享小院”上线前,全镇仅有10多家民宿。仅4个月时间,如今“共享小院”已先后录入51家小院、172个房间,线上已成交订单200余件。

  小镇连城带乡,更要引导各项要素向农村集聚。“去年以来,东茗乡通过省‘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就争取到乡村振兴资金2000多万元,在下岩贝等6个村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东茗乡党委书记俞正英说,他们同时整合乡村旅游项目、招商引资、PPP项目等项目资金,不断提升旅游基础及配套设施条件。

  昔日默默无名的偏远小山村,如今成了省A级景区样板村、省3A级景区村庄。下岩贝村党支部书记赵永汀告诉记者,正是在县乡各级政府支持下,下岩贝村先后完成观景平台、景观生态停车场、游步道改造提升、三线入地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而今,全村有农家乐、民宿13户,民宿床位180张。今年端午节3天时间,村里旅游收入13.5万元,许多村民在家门口就赚了不少钱。

编辑:石潇俊

相关阅读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