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7月21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刘伟 通讯员 吴莉莉 陈传敏)不让一名群众掉队,不让一户家庭落伍,在打好精准扶贫这场攻坚战中,浙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1997年,全国第一个消除贫困县;2002年,全国第一个消除贫困乡镇;2012年,省定扶贫标准比全国标准高一倍;2015年末,浙江又全面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的绝对贫困现象,成为全国率先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省份……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我省坚持精准导向,走出了一条富有浙江特色的脱贫开发道路。接下来我省还将推出低收入农户全面小康计划,使群众“一户不漏、一个不少”地分享发展成果,高水平谱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篇章。
精准帮扶
庆元授技打开致富门
在庆元许多种植高山蔬菜致富的农户手上,还留着省农科院蔬菜所何圣米研究员编写的《高山蔬菜生产技术手册》。从2008年开始,何圣米指导庆元县荷地镇建成高山茭白示范基地,为当地农户开启了致富之门。“荷地和岭头是庆元高山茭白的主要产区,相对普通茭白而言,高山茭白的效益更高,劳动强度相对番茄、茄子等其他蔬菜而言较小。”王乃亮告诉记者,作为科技特派员,他的研究重点方向就是高山茭白,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技术帮扶,让更多的高山农户能够提升赚钱本领,实现家庭增收。
针对从山区搬迁到庆元县城的低收入农户,庆元县也采取了多种措施进行帮扶。“在这里我们不仅学会了赚钱的本领,更深刻认识到努力工作的价值。”在庆元县吴春燕来料加工厂,记者见到正在忙碌工作的吴高满。“我是荷地镇石木下人,2006年因台风‘桑美’袭击而受灾搬迁到了县城。当时除了干活种地,啥也不会,还好县里组织我们一起做来料加工。”经过12年的努力工作,他已经成长为一名公司管理人员,年收入更是翻了十几倍。当时和吴高满一起搬迁过来的很多农户最初都从事来料加工,后来很多人学会手艺后都自己创业了。记者了解到,这个来料加工厂的老板毛守军也是如此,最初夫妻两个人在家里自己做,现在成立了服装公司。“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我们这里很多山里搬下来的农民当初一无所有,现在都步入了小康甚至富裕阶层了。”毛守军说。
精准施策
开化发力特色产业
精准扶贫,关键在于精准施策。全省各地针对当地实际,重点发展贫困人口能够受益的特色产业项目,如特色农业、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等。在开化县大溪边乡,通过探索发展以红高粱为核心的特色效益农业,去年全乡种植面积达到800多亩,产值120万元,延伸酿酒产值760万元,亩均效益超万元,成为一个“既好看又来钱”的扶贫好项目。“用工量低、劳动强度低,正好适合我们这些留守老人。”70岁的余贤宝夫妻两人种植了10.5亩高粱,高粱和高粱酒合计产值达到了78500元,按人均算增收近4万元。
扶贫,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在开化,农村指导员就是这样的角色。在开化县齐溪镇龙门村,已经来了第6个年头的农村指导员胡小刚目睹了龙门村的点点滴滴变化。不仅仅是人均收入从几千元到现在的近两万元,更关键的是精神面貌改变了,人人都对就业致富充满了信心。胡小刚说,“我来村里后就想方设法发挥龙门村山水旅游优势,借助乡村旅游推动民宿与农户结对致富,先富带后富,让所有的村民都有活干、有钱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