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5月24日、25日,本专栏已连续刊发两位省领导的调研报告,引起了各方关注。我们期待各级领导干部在开展“‘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大调研中,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多撰写调研报告,在我们的专栏中分享。
4月17日至20日,根据省委要求,我带3名同志到缙云县河阳村开展蹲点调研。这期间,我们在村里召开基层干部、村民代表座谈会,走访调研河阳小学、村卫生院、村黄茶加工厂,慰问5名老党员和困难群众,对7名村民代表进行了深入访谈,并随机走访30多名村民,还查阅了《缙云县志》《走进河阳》等文献资料。调研后,我对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了一些思考。
一、河阳村情及特点
河阳位于缙云县城之西15公里,面积4.7平方公里,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村落。全村现有1642户3788人。现有党员121人,其中60岁以上49人,50年以上党龄的就有19人,年龄结构偏大;党员中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的28人,高中18人,初中56人,小学19人。2017年河阳集体经济收入173万元,人均年收入1.5万元左右。河阳村的主要特点有:
(一)河阳人和景美,展现了美丽乡村建设成果。踏入河阳,巷道整洁有序,农院干净舒适,溪水潺潺,翠竹摇曳,一派宁静祥和的田园风光,展现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这几年,村里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拆除违法建筑,开展道路硬化、卫生改厕、村庄绿化工作;推进“五水共治”,2014~2017年已投入近千万元,今年又投入1095万元用于饮用水库建设和自来水管道更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对部分古民居进行了修缮,加大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发展乡村旅游。多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惠民政策,让河阳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老百姓对这几年的变化普遍很满意,由衷地感谢党和政府。
(二)传统文化得到保存传承,淳朴民风得以延续。河阳不仅有保存完好的古旧建筑,深厚淳朴的村俗民风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村内现有大小祠堂15座,古庙6座。河阳村一直保留着尊宗敬祖的传统,每年清明节前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祖活动。每年3月还举办河阳民间非遗文化节,在200米古街大摆千人“状元宴”,传承耕读文化。我们观察到,河阳村民风淳朴,对父母长辈都很孝敬,邻里之间互帮互助、关系融洽,村里的治安很好。
(三)“最多跑一次”改革延伸到乡镇,老百姓满意度高。据统计,2017年河阳所在的新建镇便民服务中心共办理事项3680件,我们对随机抽取的20位办事村民进行了电话回访,除1人自己忘带材料跑了两次外,其余全部一次办结,受访者对办事效率和服务态度满意率100%。
(四)养老、医疗保障比较充分,兜住了民生底线。2017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237人,参保率80%,154名失地农民全部转成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2861人,参保率98%,基本医保加上大病保险总报销比例为55%左右。村民对现在的保障政策满意。
(五)职业技能培训效果好,深受广大村民欢迎。近年来,缙云县人力社保局组织的培训针对性强,效果好,河阳村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很高,烧饼师傅、母婴护理培训更是热门,报名踊跃火爆。据统计,2014~2017年,河阳共有134人参加了技能培训,其中烧饼师傅73人、电子商务24人、母婴护理师7人、育婴师7人。
二、面临的几个问题
(一)如何振兴乡村产业。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调研中,我们对河阳的产业情况进行重点关注和了解,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外出养虾产业很不乐观。前些年,养虾产业行情好、利润高,很多养殖户外出到广东、广西等地养虾。但近4年来,受环境、种苗、饲料、技术等因素影响,多数养殖户亏本,主要问题是这些养虾户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缺乏技术指导,基本上是靠天吃饭。二是黄茶产业有无序发展趋势。黄茶产业这几年发展较快,政府也鼓励村民种茶,种两亩以上每亩补贴1800元,村民种茶积极性很高,当地黄茶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同时四川、湖北等地也开始大面积种植缙云黄茶,再返销过来,导致黄茶价格下降,利润降低。三是毛竹产业不赚钱。
(二)如何留住年轻人集聚人气。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河阳出去的人多,回来的少。近3年来,每年考上大专以上的有25人左右,但回村发展的基本没有。据统计,目前回村发展的大学生只有11名,主要从事电商、经营民宿、种植黄茶等。虽然村里的基础设施不错,但村里留下的多是老年人。整个村人气不够,缺乏生机和活力。
(三)如何处理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目前,河阳正在创建4A级景区,当地干部和村民在保护和开发之间举棋不定,不开发村民收入上不去,随意开发又怕破坏了古村落风貌。目前县政府已划出120亩土地,打算用于古村落居民迁移安置。河阳景区管委会已对古村落部分危旧房进行了加固、修缮,共投入2000余万元,也在考虑古村落发展业态和开发问题。
(四)如何更好落实惠民政策。河阳村老人多,文化程度不高,对政府出台的政策不熟悉。当地基层干部表示,现在的政策比较多、碎片化,有些连自己都吃不准,老百姓更弄不清楚。我们对此进行了认真分析,由于历史原因,不同时期对同一个问题的认识不同,一件事情可能会出好几个文件,存在打“补丁”现象,再加上有时政策宣传不够到位,影响了效果。
三、启发与建议
在河阳的调研,引发了我对乡村振兴的思考。我以为,要把乡村振兴战略放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格局中来思考和把握。就河阳而言,我们的建议是:
(一)一定要将产业振兴作为重中之重。当前河阳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应当引起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比如养虾业,政府可考虑组织专家把脉会诊,开展针对性的技术指导。鼓励引导虾农成立协会,开展相关培训,引导虾农参加农业保险等。又如黄茶产业,政府要有系统的考虑,不能让村民一哄而上,要引导他们赚长钱。要从土壤改良、种植、养护、采摘、加工、包装、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全产业链升级,系统打响缙云黄茶品牌。要加强原产地保护,提升加工工艺,提高黄茶品质,打响品牌。再如毛竹产业,出路还是在毛竹的深加工。现在毛竹经过初步加工成竹地板、竹凉席,每根价值20元左右,但如果能够进一步深加工,进行综合利用,价值会更高。
(二)振兴乡村要吸引并留住人,特别是年轻人。从我们调研的情况来看,只要家乡有机会,有些年轻人还是愿意返乡创业的。吸引集聚年轻人,需要政府摸清年轻人需求以及适合从事哪些产业,进行精准施策,充分运用当地的资源优势,为年轻人创造平台和载体,让他们有发展机会。
(三)要让乡贤能够回归农村作贡献。乡贤是乡村振兴的宝贵财富。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改革开放以来,从河阳出去当干部、做学问、办企业的人很多。这些人有知识、有人脉、有能力,也有家乡观念和乡愁情结,愿意为家乡发展做点事。尽管现在各地都很重视乡贤,但大多缺乏制度性安排,乡贤的作用没有真正发挥出来。我们认为,还是要从制度安排上作些探索和突破,让乡贤能真正回得来、住得下来,专心为村里贡献自己的余热。
(四)注重古村落的原生态保护,不宜由资本主导和控制。河阳古村落历经千年依然生生不息,是“历史活化石”,关键在于有原住民住在里面生活。我们认为,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还是要着眼于未来,不能完全让资本来主导和控制,不能搞大拆大建大迁,把人都迁出去。在原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可以作一些商业开发上的探索。
(五)加大对农民教育培训,提升新时代农民综合素质。教育农民,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我们要抓好新时代农民的教育培训。不仅要进行技能培训,使他们有一技之长,还要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理念、职业道德、文明生活习惯等培训。要开展大规模、有系统的培训,一批一批地教、一年一年地教、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改,这样持之以恒抓几年,老百姓的精神面貌一定会发生巨大变化。
(六)去芜存精,发挥好优秀传统民俗文化的教化功能。河阳民风淳朴,邻里和睦,平安戏等传统习俗发挥了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对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推广传承很有意义。但我们也有担忧,毕竟唱的戏基本都是传统剧目,其中难免掺杂了糟粕,还是要有所扬弃。有关部门要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传统剧目进行合理的改造,利用唱戏这个受百姓欢迎的宣传平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旋律内容融入其中,使唱戏民俗彰显时代价值。
(七)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由于种种原因,现在各种政策还是很多,越到基层需要落实的政策越多。我们想,应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契机,对政策进行定期梳理,解决政策碎片化、补丁化的问题,然后再精准宣传、精准落实。考虑到就业、社保等民生政策比较多,这次我们商请缙云县人力社保局选择20个村先做试点,每个村选择培养一名村民作为人社政策志愿者,向村民宣传、解答人社政策,解决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在缙云试点后,再适时向全省推开。
(八)加强党的领导。如何发挥党领导农村的政治优势,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件大事办好?我们建议:一是切实加强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要在这方面继续加大制度探索和创新。支部书记选得好,可以成为带领村民致富的一面旗帜。二是选派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下村任职。基层是培养年轻干部的“淬火炉”。现在80后、90后年轻干部,直接从学校门到机关门,没有在农村和老百姓一起生活过,对农村、农业、农民缺乏了解。我以为,对机关年轻干部要抓紧补上这一课,建议省里探索从省直机关选派一定数量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驻村挂职。
【作者为省人力社保厅副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