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镇即时报 正文

洞头:蓝色海湾的蝶变之路

余光中先生亲书墨宝为洞头代言:洞天福地,从此开头

2017-10-15 11:06  来源:浙江在线 通讯员 张凯凯 本报首席记者 王湛
浙江城镇用户数最多,
影响力最广的微信公众号

  浙江在线10月15日讯(浙江在线那通讯员 张凯凯 记者 王湛)“洞天福地,从此开头”,自从2010年余光中先生偕同家人前往洞头游览后,这八个字就深深烙在了他的心中。2011年初,载有这八个字的墨宝从台湾漂洋过海,翩然来到洞头,成为有“百岛之县”美称的洞头最好的旅游宣传语。

  短短几年时间,洞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2年被评为国家级海洋公园,2015年起实施的“渔港综合管理改革”,2016年7月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撤县设区……这个浙江东南沿海的最美渔港,正走在蝶变的路上。

  物业化管理下的“最美渔港”

  9月初秋的一天,下午三时许,一拉开温州市洞头区东沙渔港管理局二楼办公室的阳台门,一股海风便灌了进来。倾斜的阳光顺着东沙渔港西南面的山坡倾泻在了港口的水面上,近百艘渔船正整齐地栖息在这里,等待着下一次的出行。

  作为洞头区面积第二大、避风性能最好的渔港,东沙渔港每天都会接纳近百艘渔船。渔民信赖地将自己赖以生存的船只停在这里,台风来临时,东沙渔港更加成为了不二的选择。而数量众多的渔船并没有给东沙渔港带来一点瑕疵:整个港区水面清洁无垃圾,渔船排列整齐有秩序。渔港行政执法大队副大队长叶华友告诉记者,这样的景观,几年之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以前,每到开捕季节,渔港水域内随处可见的都是垃圾。”叶华友试图用“生产生活垃圾”来概括垃圾范围之广——小到塑料袋、饮料瓶,大到泡沫箱、大米袋。看着每日都与自己相伴的渔港,叶华友不是不想做好,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渔港里的人手不足是一大难题。近几年来,老同事退休,编制缩减。”叶华友告诉记者,目前在东沙管理站只有一名正式在编人员和两个编外用工,尽管日常的任务随着港口的发展日益增多,人手和资源却没有增加。

  庆幸的是,自2016年9月启动的“渔港设施物业化管理”为东沙渔港带来了转机。为了有效实施渔港设施管理,洞头海洋局引入社会化服务模式,即“渔港管理物业化”。该模式采用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将渔港内的非执法管理任务交于具备资质的社会企业管理。

  “物业公司根据合约给我们配备了多个管理员和保洁员,而他们可以说是我们的‘眼睛’。”叶华友告诉记者,这些管理员和保洁员主要负责防波堤、码头、港池等区域的保洁,渔港内渔业码头以及配套设施的管理等工作。“将清洁、纠错、提醒、劝导等非处罚类的工作交给他们,能够最大程度上及时并且准确地解决隐患。”叶华友说。

  如今,“渔港设施物业化管理”已经运行了一年,做到了在执法人员、资源不变的情况下,管理更加有序,渔港更加清洁。“省市领导前来视察时,也觉得像我们这样干净、规范化的渔港实属不多。”叶华友自豪地告诉记者。

  “三线并行”打造蓝色海湾

  如今,“渔港设施物业化管理”的成功实践,使东沙渔港变得井井有条,整洁美观。而这其实也只是洞头区海洋环境综合治理的一小部分。

  洞头海洋与渔业局办公室的陈增城告诉记者,为了落实“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洞头区目前着重建设三方面的内容,除了海洋环境综合治理之外,还有沙滩整治修复与生态廊道建设。

  作为全国首批8个整治项目之一,洞头区的蓝色海湾整治项目已经大有成效。通过实施东沙渔港疏浚工程,洞头区完成清淤疏浚64万立方米,港内水深平均提升2.7米,有效解决了以往因港池淤积造成避风条件下降,渔船经常发生碰撞事故的问题,满足了各类渔船安全避风的需要。

  发生变化的远不止东沙渔港这一例,过去被周围百姓挖得一干二净的东岙沙滩,现在已经恢复了过往的模样。曾经,由于建筑需要,岛上的居民纷纷就地取材,将沙滩上的沙子作为建筑材料。面积达1.84万平方米的东岙沙滩竟只剩下裸露的碎石块,吹着海风,迎着海浪。2017年1月,东岙沙滩的修复工程启动,经过运输、吹沙,洞头区这片最有名的沙滩终于恢复了原貌,重新接纳慕名而来的游客。

  海洋生态的修复势必会带来旅游业的发展,而“旅游兴区”也是洞头一直以来所努力的方向,生态廊道的建设便是这最恰当的体现。为了实现“移步换景,处处是景”的目标,同时为了与蓝色海湾整治项目衔接,洞头正在打造46公里的环岛海洋生态廊道,同时整治修复环洞头本岛海岸线。踏上东岙沙滩旁的生态廊道登上山顶,放眼望去,整个东岙沙滩戏水的游客与靓丽的风景尽收眼底,“观音训狮”“蛤蟆欲仙”等秀丽的奇石也让人啧啧称奇。

  “这里原来什么也没有,没有这条路,没这么干净,也没有这么好的环境。”钱江晚报记者在东沙渔港采访时遇见了一位前来垂钓的大爷,满头白发的他说自己一直生活在海岛上。“现在,渔港里什么鱼都有,我嘛,主要来钓黑鲷。”大爷边说边跨上电动车,装在饵料桶里的玫瑰色酒糟中,露出了一只朱红色的虾头。

  不管项目书上怎么写,也许,洞头的蜕变,本就是为了这群岛,以及岛上生活的人。

  在采访洞头区渔政执法大队副队长叶华友时,他讲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过去渔民安全意识单薄,在安全和金钱两者之间选择,总是后者占优,以至于船上许多安全设施设备配备不到位。发生意外时,后悔不及。

  而这恰是叶华友在办理执法签证时所需要重点检查的内容,“检查一艘,合格一艘,放行一艘”是他的工作标准。可渔民却不一定买账,检查过程中总是有这样那样的不顺。少了个灭火器要求补上,结果被渔民百般推脱,“一个灭火器而已嘛!”叶华友的态度坚决一点严厉一点,又被说成“苛责”。

  但好在叶华友坚持了下来,且一点要求也没放松,直到有人尝到了甜头,主动加入支持他的行列里来。

  有了铁的规定,有了积极的宣传,几年下来,渔船安全设施不合格的数量从两位数降到了一只手。

  被问及渔港几年时间的变化时,叶华友说,莫过于渔民意识的提高了。以往随手倒到海水里的废油,现在被渔民主动搜集起来集中处理;以往需要监督的安全设备配备,现在渔民们会自觉进行检查……解铃还需系铃人,管理部门力所不能及的,还是需要每一个个体的意识提高。

  就如同东岙的那片沙滩一样,既然问题始于人,若非周围的居民每个都体会到了沙滩的重要,堆上再多重量的沙子也是无济于事。若求根治,惟止于人。所有自上而下的规划,唯有获得了自下而上的响应,才能如同洞头这般成功地蜕变。

编辑:南希

相关阅读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