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镇即时报 正文

让每一所乡村学校都“美”得有特点

2017-10-07 11:06  来源:央广网 
浙江城镇用户数最多,
影响力最广的微信公众号

  解题“城镇挤”

  大班额加快消解,随迁子女就学更有保障

  像许多地方一样,大班额给山东省中小学教育带来的问题日益加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阻碍了教育改革,加重了教师负担。

  解决大班额问题从何下手?山东抓住“人、地、钱”三个要素:建设学校有没有地方?教育教学有没有人?投资建设有没有钱?

  对于“人”和“钱”两个要素,在师资补充配置方面,山东及时调整教师编制,设立临时性的教师周转编制专户,完善教师补充机制,通过“县管校聘”等一系列举措优化师资配置。在财政投入方面,山东省在保障财政投入的基础上,强化金融扶持,全面加大财政金融投入支持学校建设的力度。根据山东化解大班额问题专项规划及实施方案,到今年底,解决大班额问题的总投入将达到1220.17亿元,建设中小学2963所,新增学位253.766万个。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介绍,目前各地建立健全了大班额情况摸底排查机制,逐县逐校全面排查义务教育大班额的数量与分布情况,按照消除大班额计划的总体目标和工作标准,细化量化年度工作目标和阶段性工作目标,科学做好规划,明确了消除大班额的时间表和路线图。2016年,全国共有义务教育大班额45万个,比例为12.7%,与2015年相比减少4万个;超大班额有14万个,同比减少3万个。自2009年以来,大班额比例平均每年下降1个百分点以上,城镇学校规模大、班级拥挤状况开始逐步化解。

  “各地积极完善义务教育学校建设的地方性法规和制度,加强统筹规划,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构建与常住人口增长趋势和空间布局相适应的城乡学校布局结构,有序扩大城镇学位供给,满足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需要。”吕玉刚介绍。

  为了避免地方经济发展挤占、缩减、挪用教育用地,江苏省南京市把依法保护教育用地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制定并实施《南京市中小学幼儿园用地保护条例》,并编制与之配套的教育专项规划和准则,明确了中小学和幼儿园配套建设的义务、产权移交、零星开发等一系列问题,在法律层面为中小学建设发展设定了“硬杠杠”。

  破解二元教育结构,除了消除城乡教育差异,也要破除“城市内部二元结构”,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提供均等的受教育机会,促进随迁子女与就读学校的文化融合。

  按照国家要求和部署,各地在坚持“两为主、两纳入”(即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同时将常住人口纳入区域教育发展规划,将随迁子女教育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保障随迁子女就学政策基础上,正加快建立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积极为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创造条件。2016年全国外出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共有1397万人,在公办学校就读的比例达到80%,加上政府购买民办学校服务后,纳入财政保障的比例超过86%。

  财政部、教育部自2017年春季学期开始,统一了城乡“两免一补”政策。2017年,中央财政安排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资金1170亿元。全国约有1377万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生获得生活费补助,约1400万名随迁子女享受“两免一补”和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资金可携带政策。公安部加大督促指导力度,推动各地出台居住证实施办法。截至目前,全国共有29个省份出台了居住证实施办法,为建立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奠定了基础。

  吉林省探索推行“一站式报名”和建立网上报名通道等方式,简化随迁子女入学办理程序,按照相对就近原则,划定服务学区学校,方便随迁子女入学,同时规定随迁子女在分班就读、奖励评优、入队入团、升学考试等方面享有同城同待遇。上海实施“新优质学校”推进项目,提出“让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都优质,让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并成立专门的项目组,总结和推广大量招收随迁子女的普通学校的办学经验,推出更多关注学生内心世界、关注教育过程丰富、师生关系和谐、多样化学习需求得以满足的典型学校,促进随迁子女融入流入地和育人质量的提升。

  下活“一盘棋”

  统筹城乡师资配置,乡村教师更有奔头

  连续两次让乡村学校的孩子捧回全市校园文化艺术节合唱第一名,高番平声名鹊起。如今,每逢乡镇有大型活动,她都受邀负责排练节目。看到台下观众的笑脸,听着不断响起的掌声,高番平的职业幸福感油然而生。

  近5年来,山西省孝义市累计招聘708名像高番平这样的本科毕业生、110多名研究生,将他们全部补充到农村教师队伍中。年轻的血液,为农村教育注入了蓬勃发展的活力。

  教师是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关键力量。均衡配置城乡师资,是促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关键所在。

  山东省创新编制管理办法,按照“总量控制、统筹城乡、结构调整、有增无减”的原则,建立教师编制定期动态调整机制。在统一城乡教师编制的基础上,向农村学校倾斜,对年级学生数达不到标准班额的学校,按班师比配备教职工;承担教学改革任务或育龄女教师较多的学校,按不超过5%的比例适当增加教师编制;采取有编即补、退一补一、市域统筹、县域调剂、设立临时周转编制户等方法,创新编制管理;建立教师编制定期动态调整机制,每3年核编一次。2016年6月,乡村教师核增3.76万名,针对承担教学改革任务或育龄女教师较多等情况核增2.78万名,增加临时周转编制1.29万名。

  四川省成都市优化校长教师“动态交流”机制,建立名校集团内教师交流制度、学区内学科教师“多校任教”制度。海南省规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不足的,可在本地区事业编制总量内从其他系统的预留编制中调剂解决;无法调剂解决的可从每年自然减员的教师中使用1/3的名额,通过先进后出的方式引进优秀教师。

  如何增加乡村学校的吸引力,让越来越多的“高番平们”到农村任教,并让他们留得住、教得好?这是城乡教育一体化改革中面临的一大课题。

  各地在统筹配置城乡师资基础上向乡村倾斜,积极实行乡村教师收入分配倾斜政策,稳步提高乡村教师待遇,不断增强乡村教师岗位吸引力。原来农村教师总想逆向流动到城镇学校,如今实现了城乡双向流动。

  人社部、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做好2017年度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大对农村和艰苦边远地区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的支持,评价标准要综合考虑乡村学校和教学点实际,对长期在农村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中小学教师可放宽学历要求,不作论文、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侧重考察其工作业绩,提高实际工作年限的考核权重。人社部正在着手研究修订义务教育学校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进一步优化岗位结构比例,吸引优秀教师向农村流动。

  北京市要求乡村小学副高职称比例不低于10%,高、中级职称合计不低于75%;乡村中学副高职称比例不低于30%,高、中级职称合计不低于80%。黑龙江省统一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高、中、初级岗位结构控制比例,同时要求城镇学校招聘的新教师入职后5年内必须到乡村学校任教2年。

  据了解,教育部、财政部继续组织实施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2017年中央财政安排奖补资金38亿元。人社部、财政部对包括教师在内的乡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实行乡镇工作补贴,补贴标准不低于月人均200元,并向条件艰苦的偏远乡镇和长期在乡镇工作的人员倾斜。住建部指导各地切实将符合条件的乡村学校教师纳入住房保障范围,通过实物保障与租赁补贴并举,解决其住房困难。贵州、云南、河南、湖南等20多个省(区、市)已累计在乡镇建设公租房120多万套。人社部、教育部建立了乡村教师荣誉制度,于2016年教师节前夕,对在乡村从教30年的教师开展首次荣誉证书颁发工作,涉及400万名乡村教师。

  仅仅依靠“支教”式外部力量援助,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教师资源均衡问题,要由“输血”变“造血”,必须建立内生型的教师发展机制,通过各种途径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培养土生土长的优秀教师队伍。

  山西省孝义市结合实际,由城区优秀学校牵头,组织区域内农村学校组成共同体,开展了“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改革,并将其作为重点工作纳入督导评估方案,每学年进行专项考核。正是这项改革,将城乡学校的发展捆绑在一起,教师在学校发展共同体间交流提升,学生在城乡教育交流碰撞中成长。

编辑:潘洁

相关阅读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