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明两年投资20余亿元打造“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实现“村村通、路路达”;组建五大教育集团,城区和农村学校资源共享,打通城乡教育融合“任督二脉”……行政区划调整近一年来,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新标杆成为海曙区发展的第一要务。日前修编完成的海曙“十三五”规划纲要,锻造出一把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金钥匙”。
“新海曙要大跨越、大提升、大发展,融合是基础。”海曙区委主要领导说,“此次修编从城乡融合入手,积极融入国家和省市重大发展战略,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等方面均为海曙未来发展精准导航。”
今年,海曙在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工作中进行了大胆尝试并尝到甜头。洞桥镇年初建起由中国工程院谭建荣院士掌门的宁波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成为全市智造产业发展新引擎,“智造小镇”呼之欲出;在革命老区章水镇,总投资6亿元的杖锡村等13个高山移民新村建设项目如期推进,高山民宿建设带动下的旅游经济风生水起。前不久,海曙出台“三农”“一号文件”,提出高质量建设实力乡村、宜居乡村、洁美乡村、人文乡村、活力乡村的发展目标,促进“一产、二产、三产”三大产业融合,“农业、农村、农民”三大主体融合,“生态、生活、生产”三大功能融合。
城乡“硬件”要富要美,“软件”亦不容忽视。教育系统今年参加城乡交流的校长、教师超过百人,城乡校际之间的差距逐步缩小;全区通过新建、改造、租赁、置换等方式,力推村(社区)养老站点建设并在年内实现全覆盖,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教育培训等不再有明显的城乡差别。今年4月,海曙区行政服务分中心在集士港镇启用,极大方便了西片区群众办事。
按照修编后的规划,海曙城乡融合将与区域空间科学布局联动,不断优化城镇空间、开发工业空间、保障农业空间、保护生态空间,加快推进形成“一心两带三圈”空间发展结构。城乡融合与产城融合双轮驱动,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形成区域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资源要素配置均衡、国土空间高效利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