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镇即时报 正文

海宁桑农远赴乌兹别克斯坦“授经传艺”

2017-09-06 08:41  来源:杭州网-杭州日报 驻嘉兴记者 陆烨 通讯员 杜叙生

  海宁周王庙镇曾经是远近闻名的蚕桑大镇,许多村民靠着种植桑苗发家致富。这其中就以星富桑苗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许炳华最为知名。

  关于他的事迹,周王庙镇的桑农早已耳熟能详。他辞职做桑农第一单生意就卖掉了60万株桑苗,他只身一人开辟了大西北的桑苗市场,他的合作社的桑苗还走出国门远销日本、土耳其、葡萄牙……

  现在,许炳华的传奇经历又要添上一笔。就在前不久,他受邀前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乌兹别克斯坦,传授蚕桑技艺,还受到了乌兹别克斯坦丝绸工业部部长的单独会见。

  首桶金卖出60万株桑苗

  在星富桑苗专业合作社的办公室,许炳华盯着自己的手机,划拉几下,打了一些字,就安排好了一笔桑苗交易。“现在的时代真是和以前不一样了,我不用出办公室,动动手指,就能把生意安排好。”许炳华说。

  在许炳华刚做桑农的日子里,想做成一笔生意并不容易。他回忆起了自己做的第一单生意,在海宁火车站,巧遇了两个来自陕西的商人,需要买60万株桑苗,问许炳华哪里有桑苗卖。

  许炳华父亲正好种了桑苗,正愁卖呢。他马上跟那两个人说:“我有桑苗,跟我来。”

  “那时候胆子大,从来没有卖过桑苗,又要去收,又要安排火车运输,就这样接下来了。”尽管一点经验都没有,许炳华硬着头皮收集齐了需要的桑苗,安排好了运输,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他从此爱上了种桑、卖桑,辞职专心做这行,凭借着敢闯敢拼的性格,以及过硬的种桑技能,许炳华把海宁本地桑苗远销中国大西北,开拓了四川、云南、陕西、安徽等地市场,成为“东桑西移”的重要供货商,也带领着当地桑农发家致富。

  到了2007年,星富桑苗专业合作社还成为了全国第一家拥有桑苗自营出口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拥有了出口资格。许炳华把桑苗远销日本、希腊、土耳其、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

  “一带一路”种上海宁桑苗

  乌兹别克斯坦将桑蚕产业当作重点产业扶持,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丝绸织造一直是该国的重要行业。“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当地的丝绸行业在中国企业的投资下发展迅速。

  凭借过硬的技术和良好的品质,许炳华合作社的桑蚕让乌兹别克斯坦感到非常满意。今年,星富合作社就接到了来自乌兹别克斯坦共400万株桑苗的订单。

  乌兹别克斯坦有关方面还专程来海宁考察了许炳华以及合作社的种植技术,对许炳华本人也是赞不绝口,并向许炳华发出了邀请,邀请他去乌兹别克斯坦,指导当地农户的桑苗种植。

  前不久,许炳华从乌兹别克斯坦讲课归来,讲起这趟“一带一路”之旅,他感到特别自豪。

  “看到他们当地种植的都是我们合作社的桑苗,心里有一种特别骄傲的感觉。”许炳华说,他在当地参观了他们种植的情况,并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提出了一些种植建议。

  在乌兹别克斯坦的行程里,许炳华倾囊相授,从种桑选地、桑苗嫁接、桑苗品种优缺点、防病治虫等几个方面为当地桑农和技术人员作了深入仔细的讲解。

  “我作为一个中国农民,能受到乌兹别克斯坦这么重视,我一定会倾尽全力。”许炳华说。

  许炳华在当地的授课,受到了乌兹别克斯坦丝绸工业部部长的高度赞扬和单独会见,并希望许炳华能够进一步指导当地的桑苗种植产业。

  在许炳华的办公室里,还放着乌兹别克斯坦丝绸工业部部长送给他的礼物:圆盘中间有一棵树,边上的智者在传授知识。

  “我是一个农民,能够受到这么高的礼遇,我觉得这辈子是成功了。”许炳华说。

微信分享 关注浙江城镇网微信
编辑:徐光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