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的台州,上上下下讨论最多的热频词之一,无疑是“湾区经济”。拥有全省三分之一的大陆海岸线、五分之一的海岛,台州的港湾资源禀赋独特。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我省六大重点湾区中,台州独占三湾,三门湾、台州湾、乐清湾紧紧相拥。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台州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补齐交通短板,大手笔构筑立体交通
“交通”,一度成为台州人心中的痛。以省城为座标,从台州乘坐高铁抵达杭州约2个小时,开车约3个半小时,虽有军民合用的机场,但运输能力也跟不上台州人的需求。支撑湾区发展,健全基础设施体系、发展综合交通网是重要一环,交通短板的补齐迫在眉睫。
7月10日,甬台温高速至沿海高速三门联络线(上三高速东延段)将铲下第一锹土。从地图上看,这条高速划下有力的“一横”,连接甬台温高速和沿海高速,从而完善台州北部的路网。
纵览道路的走向,它贯穿三门县珠岙镇、亭旁镇、海游街道......犹如一条纽带,从腹地直通东海之滨的重要港口健跳港。“上三高速东延段,不仅拓宽了三门湾与宁波台州都市圈的快速联系通道,完善我省的高速公路网络。对于推进台州港口一体化建设,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解决湾区外联、内通具有重要意义。”台州市发改委主任颜士平介绍。
近年来,台州把“综合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三大历史任务之一,着力构筑海陆空一体化的交通圈。例如,十三五期间台州铁路建设的重头戏——金台铁路,贯穿金华、丽水、台州,这条客货兼顾的铁路成为台州与浙中、皖赣,乃至深入全国中西部腹地客货交流的重要便捷通道,并连接临海头门港,促使赣东北、皖南等地的货物通过“铁路+港口”从台州输出。
又如,国内首条民资控股的杭绍台铁路,不仅为建设“一小时交通圈”的目标写下重要一笔,还为天台、玉环两地发展掀开新篇章。乐清湾沿岸的玉环市,将告别不通铁路的历史,实现交通末端向区域交通枢纽跨越的“一大步”。今年6月底合龙的乐清湾跨海大桥,让区位偏远的玉环与台州主城区、杭州、上海及长江经济带的距离不断拉近。
交通的外联、内通是台州湾区经济打造的一篇大文章,市内道路的主干和毛细血管打通后,资源、要素流通起来,由沿海县市向天台、仙居等北部内陆地区辐射的格局初步形成。台州还将在“十三五”期间,打造15分钟上高速和15分钟三区快捷交通圈、30分钟“三市”同城交通圈、1小时市域交通圈。此外,台州机场改扩建、通用航空等航空项目将在“十三五”期间相继建成。
培育新增长极,构筑湾区经济大平台
站在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办公室向外眺望,原本荒无人烟的滩涂,如今已变为热火朝天的大工地。不久的将来,这里将崛起全国首个无人机特色小镇,将创造首个无人机全产业链生产基地、首个无人机定点检测点等诸多“全国第一”。
不仅仅是无人机项目,还有投资42亿元的新吉奥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生产项目动工建设;年产20万辆整车的吉利V汽车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巨科年产1亿只铝轮毂项目开工,世界500强麦格纳等配套企业加快建设;中车配套产业园已开工,初步谈成6家高铁零部件配套企业入园。
主攻项目,转型发展。台州湾集聚区是台州大湾区的主平台。产业扶持政策驱动,航空、高铁等高端装备制造业集聚,集聚区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今年1-5月,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6.9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2.4%,高于全市平均增速10.6个百分点,核心区块东部新区的增幅达40.5%。”集聚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处于台州湾北侧,“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海洋布局中“两翼”的“南翼”关键节点——头门港新区,是台州湾集聚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头门港新区拥有华海药业、联化科技等一批上市企业,形成医药化工、钢铁机械、汽摩配等支柱产业。今年上半年,头门港新区刚刚完成“升级”:建设浙江头门港经济开发区,实行省级经济开发区政策,港、产、城的协调发展迎来新起点。
台州初步计划,发展湾区经济,要将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向南北延伸,在三门建设台州北部滨海新区、在玉环建设台州南部滨海新区,整体构建湾区经济大平台。
同时,台州将以“大湾区”为契机,构建“南连温州,北融宁波,西承金义,东接海上丝路”的开放格局。主动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城市群发展,深度参与“一带一路”的建设。今年7月初(7月4日),宁波、台州两市举行工作交流会并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其中三门湾被“划重点”:共同打造更具优势的湾区经济,高标准谋划“大湾区”建设行动纲要,共同推进三门湾开发。
台州还打算抓住科技创新的“牛鼻子”,为民营经济创新发展提供新动能。一场名为“科技新长征”的行动已经开启,配套出台科技创新“1+X”政策体系,谋划建设“环台州湾创新走廊”,加速推进台州科技城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