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市天天说 正文

温州“外滩”如何精建精美再提升?专家建言献策

2018-10-16 09:51  来源:温州网 记者 笑银


1.jpg

  江心屿码头节点效果图。

2.jpg

  夜晚的瓯江沿岸流光溢彩分外妖娆。赵用航拍

  瓯江路道路及景观改造提升工程:西起东瓯大桥,东至香源路,总长10公里,其核心理念为“思源瓯江,活力外滩”,构建“一线四核”的空间结构。其中,“一线”即以滨江景观空间为载体,通过改造将其打造为滨江景观带、休闲带、旅游带;“四核”即江心屿码头核心区块——古屿览胜、望江码头核心区块——街区融合、安澜亭码头核心区块——多岸互动、杨府山码头核心区块——都市新光。

  工程分为两期实施,其中一期为市政和景观工程,二期为交通优化、码头改造、基础配套完善等。目前,据市城投集团介绍,瓯江路已实现骑行道、健跑道、漫步道“三线贯通”。

随着瓯江路道路及景观改造提升一期工程的亮相,被誉为“温州外滩”的瓯江路沿岸成为时下市民和游客休闲观光的人气场所之一。漫步在绿道上,看着沿岸秀美风光,人们不禁对今后瓯江路整体全面提升后的新容颜更加满怀憧憬。那么,作为温州的“外滩”该如何做到精建精美?下一步如何将沿岸建设与沉淀千年的瓯江文化相融合,打造独具魅力的盛世美颜,成为温州城市一道亮丽风景?本期“城市会客厅”邀请了3位专家为此建言献策。

  注重形象定位与瓯江沿岸的历史人文相融

  瓯江两岸有着几千年民风习俗文化的沉淀,她蕴含着温州先贤本着聪明的才智和勤劳的双手,在两岸生活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非凡事迹,诠释着温州人不畏风险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这些远去的历史画卷,有待于在今日瓯江沿线的景观带予以展现。

  在未来的规划和设计上,瓯江路沿线景观改造提升应与沿岸的历史人文相互融合。首先,注重沿江轴线的定位,就景观和硬件设施的配置上,在规划布局中要相对统一,把零散的各个文化节点连接成带,突出它的整体性。

  其次,做好江上与岸上的定调。要挖掘瓯江海洋文化和南北两岸的地域文化,运用现代的高科技手段来彰显历史的文化元素,突出它的协调性。

  第三,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定性。瓯江路沿线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因此在今后的规划和设计上要实现地域和民俗的文化、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得益彰,通过城雕、群雕、浮雕和景观小品、碑亭的标线手法,构成好山好水、人杰地灵的美丽画卷,突出它的观赏性。

  最后,长远规划和近期计划的定案。在建设过程中要严谨设计方案,实现总体设置和分段实施的结合,先易后难,保质保量,不断推进,不断完善,突出工程的连贯性。

  设置特色地标建筑打造瓯江沿岸视觉中心

  瓯江路沿岸地区的水体和建筑群共同构成了温州瓯江路沿岸的城市风光和人文背景。长期以来,瓯江路沿岸主要以传统的码头摆渡和大面积绿化及部分休闲步道为主,定位模糊,水岸功能缺失,整体的形象包括商业业态都比较单薄,缺乏特色。

  从建筑布局上看,由于瓯江沿岸风格单一的高层住宅建筑影响了整体天际线的美感和节奏感,并且缺乏亮眼和吸人眼球的建筑。所以,在规划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沿江附近地段内设计温州地标性建筑或者建筑大师作品,打造温州沿岸建筑群的视觉中心,对提升沿岸周边的建筑整体美感和城市形象有着巨大的作用。例如广州珠江南岸的广州新电视塔“小蛮腰”等。

  除了设计焦点式的地标性建筑,同样在横向空间布局上应该增加多处核心节点区域,重点打造以提升沿岸地区的全面发展和流线节奏。而目前瓯江沿岸的江心屿码头、望江码头、安澜亭码头、杨府山码头这四个传统核心码头则为这次的节点设置提供了可能性。接下来的二期工程可以利用沿岸码头自身的文化特征,建造针对码头自身特色的瞭望塔、灯塔等中小型的建筑设计构筑物,以增强建筑视觉上的空间变化和层次感。

  通过研究发现,瓯江沿岸地区部分建筑离岸线过近,很多住宅高层建筑离岸线不过几十米的距离,挤压了临水空间,使人在视觉和空间体验上产生压迫感。所以应该在未来的建筑设计和规划上,尽量将建筑后退,或者设计退台式的建筑,在沿岸形成更多的开放空间从而提升视觉上的层次感。而对于已经建好的区域,则可以把改造方向转移到临水区域,对堤岸进行扩张改造,打造亲水平台及亭廊式建筑物,丰富堤岸的功能与空间,使人的活动更加亲水。

  沿岸商业业态设置上,建议建设高端商业综合体或者临水商业Shopping

mall,打通商业休闲产业链,最大化打造一站式休闲消费体验地带,以餐饮娱乐为主涵盖办公、零售的复合功能组成,同时预留大面积的停车设施,最终成为本地人群及外来游客休闲、消费、观光的活力区,把都市休闲娱乐的概念从白天到黑夜诠释到极致。

  以精耕细作的工匠精神成就温州“外滩”新名片

  接下来瓯江路四个核心区块的打造是此次提升工程的重点,在打造过程中应形成多重叙事性、空间架构丰富的特色沿江景观带。并结合植物景观、文化小品、公共设施等,编织多样性开放空间,形成相互交织,相互连接成灵活通达的空间。

  注重流动的、动态的建筑空间的打造。配套建筑体量可分解成更加流动性和自然形态来呼应线型的沿江景观带,同时建筑体也在环境中形成一定的视觉缓冲,在交织过程中形成富有舞动的韵律感,回应活力瓯江的主题。

  同时,要强化滨水空间与历史文脉的关联和相互渗透。例如将朔门街段沿望江路的危房拆除,将富有历史印迹的朔门老街展示出来,打破原有老城自身封闭的空间界定,形成与活力瓯江的对话和互动,增强沿江文化的历史厚重感。

  扩展码头功能,带动片区的人气提升。利用废弃码头、船坞作为夜游码头或亲水景观浮台的载体,并设置公共配套设施如游客服务站、便利店、露天咖啡、夜市等,提供休闲、娱乐、驻足、漫步、观景的场所。同时充满活力的各个码头也将成为连接整个沿江景观的节点和视觉锚固点。

  缓解沿线交通压力,梳理周边交通,尽可能多地创造通往沿江的连接,把城市活力带到沿江空间。远期可通过加强滨水景观带与城市核心区和周边的互通性来放大本次线型项目的影响力,带动区域性的城市复兴。例如梳理和强化滨江景观带与城区公园(翠微山、景山公园,海坛山、陡门浦公园等)之间的联系,形成有机的城市景观互通性。

  此外,还要将全民健身的理念融入到沿江景观带。除一期完工的骑行道、健跑道、休闲道“三线贯通”之外,还可增加多样性的运动设施及场地,例如设置滑板、滑轮等专属区域。

  总之,瓯江沿线的复兴提升,需要精耕细作的工匠精神,需要决策者烹小鲜的心态,需要本土文化的植入和积淀,才能培育出能满足市民多样性诉求并富有本土文化特色的瓯江外滩。

编辑:徐光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