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杭州湾大湾区经济发展的格局,嘉兴的经济社会发展在今后大有文章可做,特别要从杭州湾大湾区经济圈的角度来规划嘉兴的发展,提升对独山港和乍浦港的宏观地位的认识。
自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浦东开发启动,历史就给嘉兴及整个杭州湾两岸的浙江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良机。
浦东开发与杭州湾的机会
浦东发展意味着上海要在原来的科技中心、制造中心、商贸中心的基础上,将自己建设成世界级的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而浦东金融服务中心的建立和现代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洋山港的兴建与启用、松江学区的兴建等等,实质上意味着上海的金融中心、物流贸易中心与科技创新中心的“南移”。上海的“南面”就是嘉兴,就是浙北,就是浙江丰沛的民营资本。因此,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上海的金融网络和海上物流中心的建设就开始依托浙江,愈来愈多的浙江民营企业到上海证交所上市,上海将海上货物进出口基地建到杭州湾。从那时起,浙江经济尤其是嘉兴的经济与产业布局,实质上就已自觉不自觉地汇入了上海现代金融、物流中心“南移”、依托杭州湾和长三角发展的经济大潮中。
在最近三百年的历史中,嘉兴、湖州、苏州和上海,已经自发形成一个传统的都市圈。我们从陈寅恪的《柳如是别传》里,便依稀可以看出,由运河水网编织而成的苏州、嘉兴、松江的经济小三角,还有稍大一些的苏州、嘉兴、松江、杭州大三角,以两三天就可以转一圈的速度,完成物流和人员的流转。明清以降,以运河为南北边,苏州、张家港、上海是一个上直角三角形;苏州、嘉兴、上海则是一个下直角三角形。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的上游产业都是蚕丝与粮食,而上海则处于产业下游,形成近代纺织中心、食品加工中心和出口中心。这两个直角三角形都以太湖为底,从地图上看,太湖是上海经济都市圈的大脑,而事实上,太湖文化的确是上海发展的思想库。
上个世纪,太湖东南边与东北边为世界贡献了两位世界级的大数学家——陈省身与华罗庚。过去的一百多年里,太湖地区一直是中国人文、经济、科技最为发达之地。今天的嘉兴,仍然以其辖下乌镇的互联网经济而独领风骚,再次向世界显示浙江在人工智能、思维科学和现代信息领域依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所以我们要以更宽广的视野来规划杭州湾大湾区经济的未来。
抢抓接轨上海机遇
从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在与上海经济接轨的竞赛中,苏州曾一度领先于嘉兴。但近十来年,几个因素使得嘉兴与上海经济接轨有赶超苏州之势:一是张家港的出口贸易里外资企业出口增势减缓;二是中国整个产业结构都处于调整期,张家港台资企业的加工贸易这几年一直处于同比下降之势;三是洋山港的建立与开通,使上海海运中心从长江南岸、吴淞口南逐渐移至杭州湾,大大提升了嘉兴港的经济价值,使嘉兴港至洋山港的海上运输线成为三角形中的一条短捷的边,经济价值无限。
过去的十年里,嘉兴抓住上海金融、科技、物流贸易海上运输中心南移的时机,在对接上海方面取得了三方面的重大进展。第一,产业布局正在按工业4.0的标准规划。上海张江科技开发中心已在平湖落户,上海漕河泾高新科技开发中心也在海宁建立了分区,有一些芯片、生物制药、民用航空、人工智能的项目在嘉兴建立生产基地,嘉兴传统的纺织、五金为主要产业的经济结构正在发生转变。第二,嘉兴正在建立现代港湾经济。上世纪90年代就改造扩建了原来在70年代为金山陈山码头配套而建的乍浦码头,使乍浦码头成为拥有12个万吨级泊位的港口。2009年起又开始建设与洋山港配套的平湖独山港,至今已有20个万吨级泊位完工或在建。乍浦港与独山港开通的巨大意义在于,改变了太湖地区和杭州湾的物流方向和物流成本比较优势格局,使原来的以长江南岸、吴淞口为集散中心的海上运输布局,逐步转变为以嘉兴平湖为集散中心的海上进出口贸易格局。平湖独山港与洋山港之间每日往来转运,改变了原来高成本的“陆陆运送”方式,代之以廉价的“陆改水”和“水水中转”的方式,这就大大降低了大上海都市圈的物流成本。与此同时,以乍浦港、独山港为依托,嘉兴正面临经济史上大港湾基地必然面临的物流器材(如汽车零部件)、仓储设施建设发展的大好时机。第三,在嘉兴、嘉善和平湖等地已经初步建立起一套与上海社区生活对接的公共设施,在与青浦、松江、金山连接的区域,还建起一批跨省的共建行政生活小区和创业发展开发区,逐步增进了浙北地区与上海南部地区在人才和科技方面的合作。
从杭州湾大湾区经济圈定位嘉兴经济发展
放眼杭州湾大湾区经济发展的格局,嘉兴的经济社会发展在今后大有文章可做。
首先,要从杭州湾大湾区经济圈的角度来规划嘉兴的发展,提升对独山港和乍浦港的宏观地位的认识。如果能进一步提升其吞吐能力,使独山港成为太湖—上海大都市圈内与“北线”(即从长江南岸、吴淞口进出口)相提并论的“南线”(苏州、湖州、杭州到洋山进出口)的枢纽,则嘉兴在整个长三角经济版图里的地位就会大大提升。与此相应,嘉兴就须重新规划从苏州至独山港、乍浦港,从杭州至独山港、乍浦港的高速运输线的运转能力,让嘉兴成为整个长三角的货物集散地。如此,则嘉兴现有的产业规划也应有所调整。
第二,要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业。上海浦东正在成为全球金融中心,金融交易的方式正在以大数据为基础重新转换,浦东南面面对整个浙江经济和民营资本,需要有新的方式来实现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嘉兴现在拥有世界独一无二的乌镇模式,能否通过每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来寻找与上海金融机构的联合通道?这方面的关键点在于,要更多地引入像阿里巴巴这样的新型民营企业。
第三,上海自由贸易区建在浦东,而历来自贸区都是要依托一批生产—加工的工贸基地,这说明上海的工业生产基地也在“南移”。嘉兴接壤上海的青浦、松江与金山三个区,应该从与上海自贸区相连接的角度规划建成一批工业4.0标准的产业基地,集中精力建成三五个中小型的工贸区。以此为契机,注重制度创新,探索如何在浙江与上海自贸区之间实现政策优惠对接、科技成果转移机制,以及在通关、进出口、金融支持等方面如何破除现有制度的藩篱。在此基础上,建立适合于嘉兴发展的具体制度和办法。
第四,注重人文居住环境的建设,吸引人才。吸引外资、吸引人才、吸引企业落户,归根到底,还在于嘉兴这块土地能否留得住人,让人才为嘉兴发展尽其才能。嘉兴目前的生活成本相对上海还有明显的优势。近年来,上海房价高企,城市需要进一步外扩,但受到了地域与行政的限制,这却为嘉兴吸引人才提供了一些有利因素。不过,如何将这些潜在的有利因素转变为现实?还需要人文、环境综合建设水平的协调提升。因此,改善人文—自然环境是提升嘉兴实力的题中应有之义。
第五,嘉兴应注意与省内其他地区的联合。嘉兴一方面要接应上海物流、贸易物流、工业制造、科技研发中心和金融中心的南移,另一方面要加强与本省其他地区的联合。从版图上看,嘉兴是浙江的“耳朵”,应该在浙江起到信息领先的作用,并且与邻近地区加强联系。首先,是与杭州的联系,杭州正在“东扩”,嘉兴港口的建设本来就是杭州湾大湾区经济圈建设的核心部分,嘉兴须从建设杭州、洋山港、上海的经济和物流网的角度来认识独山港与乍浦港的价值。其次,要注重与湖州的联系,历史上湖州与嘉兴是一体的,同处太湖之滨的西南边,嘉兴应联合湖州共同迎接上海经济金融科技贸易中心之南移。再次,要加强与宁波、绍兴的联系,现在嘉兴境内有两座跨海大桥,分别连接宁波与绍兴,杭州湾大湾区经济圈正在形成。嘉兴可以利用杭州湾这两座跨海大桥联通杭州湾两岸的物流,使杭州湾北岸成为港湾连接的物流中心,杭州湾南岸则成为沿江沿海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走廊。如此,嘉兴将不仅是长三角的物流集散地,而且是浙江全省(通过跨海大桥)的物流集散地。
第六,如果上海是未来中国经济中的纽约,那么嘉兴就是中国的新泽西,嘉兴应该成为中国东南经济的物流集散地。目前,嘉兴最遗憾的是缺一所像普林斯顿大学那样的世界顶尖的小而精的大学,为嘉兴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
【作者为北京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