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章丹丹
“榨菜泡面二锅头,骑上摩拜遛一遛,啤酒代替鸡尾酒,放弃健身房去广场走一走……”,这是前段时间朋友圈里流行的自嘲。前些年80、90群体还在关注“中产阶级”类文章,今年,“隐形贫困人口”的概念就走红了,大家已毫不讳言自己就是“吃土少女(男)本人”了。
随着每个人都大喊“5元以上的活动都不要叫我”,“10元5双的袜子很好穿”,眼下低价商品生意越来越好。前不久,凭借“低价团购”在电商模式脱颖而出的拼多多上市时,“消费降级”这个学术词汇也成为不少人嘴上的口头禅,意思即因为口袋瘪了,不得不消费低价商品。
另外,一些数据似乎也在印证人们的消费有所改变。比如,近五年来,国内方便面销量一直处于下跌态势,跌幅一度高达16.66%。但近日,据方便面各大龙头企业发布的财报显示,方便面销量五年来首次止跌回暖,这让“消费降级说”的判断似乎得到了进一步支持。
那么,“消费降级”真的围绕在我们身边吗?这种观念是否潜移默化地改变了着我们的日常消费观?为此,记者走访杭城市民日常消费的一些场所,发现人们的生活似乎也在悄然地发生变化……
“消费降级说”有偏颇 人们的消费心态更为淡定和成熟
进入2018年以来,关于“消费降级”热议不止。对此,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在9月回应称:“这个说法有失偏颇”。并表示当前市场出现部分大众化商品销售较好的情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消费升级的新趋势,消费观念和消费心态的升级。
的确,消费者都具有多样化的消费诉求。以近年来迅速崛起的共享单车为例,它并不是便宜的代名词,而是以解决人们最后一公里的服务产品。城市中不少中产甚至富裕人群也会使用,人们选择它也有节能环保方面的考虑。如此看来,共享单车还应看成消费升级的物化体。
另外,前段时间,据方便面各大龙头企业发布的财报显示,方便面销量五年来首次止跌回暖,主要归功于高价方便面的销售增长,也就是说是中高端品类消费在增加,这也恰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消费升级的趋势和特点。无独有偶,在日常用品方面,阿里巴巴集团旗下阿里妈妈官方微信近日也针对“消费降级说”发表过一篇文章。文章中写道:“在天猫旗舰店上,高端品质商品依然受到消费者青睐,高端智能家电、高端水、保健品、宠物消费等均明显提升,天猫新零售的一系列数据佐证,消费升级还在继续。”
除此之外,9月9日《央视财经》还针对“消费降级”的话题专门做了一期节目。节目中评论员章弘称:“消费升级还是降级不是看价格高低。过去向别人表达体面,可能会买一套名牌衣服、名牌包,但现在大家消费观念已经开始回归理性,可能会选择比较适合自己的搭配。”
如此种种说明,人们的消费并没有降级,而是一直处于升级的状态。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随着消费经验逐渐丰富,在提升物质生活品质的同时,消费心态也更为淡定和成熟。
“消费降级”论调热传 杭城各日常消费场所:感受不明显
有人说,2018年是“消费降级”的一年。在近期拼多多(团购平台)、名创优品(低价日用品店)和闲鱼(二手货交易平台)日益增长的数据背后,都有“消费降级”的影子。据统计,拼多多的月流水超过200亿元。在该平台,一支5.9元的眼线笔半年卖出了14万支;9.6元的20支装衣架四个月卖出110万个;13.9元10包的抽纸一年卖出358万件。
真的是我们消费下降了吗?记者走访杭城许多日常老百姓的消费场所,发现“消费降级”之说,虽然存在,但对于杭城市民生活的影响并不大。
位于下城区屏风街的汉傧名媛会所门庭若市,针对店内今年来是否出现了“消费降级”现象,店长孙良权表示:“近几年来,店里的生意都比较平稳,并没有感到顾客的消费是否有变化。”问及店内今年在价格方面是否有调整时,孙良权说:“我们唯一有调整的是洗剪吹的价格,去年是六十元,今年洗剪吹价格人均有所下调,特价三十九元,我们并是不靠洗头发来赚钱,主要是靠烫染,这个调整对我们来说影响也不大,其他染发、烫发等大项目没有调整。”
除了理发行业从业者今年在价格上稍做了微调以外,旅游行业的一些从业者在日常的业务销售上也做了相应的调整。“现在旅游的客户大多看重性价比,而不是一味追求高端精品旅游路线了,以民宿产品为例,之前的价格是1000元,销量不错,现在价格要降到700元才能卖出去,目前高价位的产品销量走低。” 崔航说。
崔航是一家在线旅游公司创始人,谈及“消费降级”这一话题,他表示,消费降级对于个人来说是相对的,总体来说现在大家的消费更加谨慎了。由于现在物价、房价、房租等固定消费成本不断增加,人们只是在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开支。
对于现在人们都看重性价比这一点,做水果生意的赵先生也有相同的感受。“来我们店内消费的人群,其实经济实力都不错的,但是很多年轻人在相近品类的水果选择上更倾向购买单价比较低的那一种,我也会经常做一些低价促销来提高销量。”
赵先生的水果店“时鲜果业”位于西湖区圣东街,这里高档小区云集,居住人群消费能力较高,但他们在水果的选择上依然会选便宜的,比如西瓜一两块钱一斤,哈密瓜四五块钱一斤,西瓜永远都是店内卖得最好的。
赵老板告诉记者,相比去年,今年店内营业额没有明显的变化,有部分水果价格随着市场情况有上升趋势。而对于行业年内是否有感受到消费降级的情况,赵老板则表示,他没有感受到特别明显消费降级,只是觉得对追求物美价廉的诉求,收入较高的人群也不会例外。
正在店内购买水果的刘先生,听到消费降级这一话题,也说出了自己看法。
“这几年商品的选择越来越多了,选择更实惠的东西,也不能代表消费降级吧?你看一样的水果,品种不同价格也不同,但都有自己的市场,便宜的东西都喜欢买,但并不意味生活品质的降低。”消费者刘先生说。
从事建筑工程行业的材料销售员洪伟斌也表示,施工方在购买材料前,一般会比较3~4个品牌的产品,然后选择价格较低的材料。在这个过程中,生产厂家为了获取订单会互相竞争,压低自己的产品价格,这是一直以来的行业竞争,今年没有过多的变化。杭州的流芳面馆老板李恺说,面馆里的商品价格本身就低,人们的消费变化对他们行业的影响不大。
专家:物价上涨和收入减少 导致每个人心中 都有一个“消费降级”
既然消费降级不存在,为什么之前很多宣扬“消费降级”的文章或说法能赢得如此广泛的支持?难道所有的人都是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
对此,经济学家、资深财经作家岑嵘分析道:“当下社会化的生产模式使得产品的制造成本降低,产品的功能性和实用性没有降级,但是商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快,新款一出,旧款价格马上降。比如电脑芯片,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推出新款,部分商品的价格起伏不一样,消费者多会选择物美价廉的产品,价格较高产品没那么受欢迎了。消费者看到自己购买的产品价格降低,错认为是自己消费在做降级,事实上不是这样。”
至于为何普通老百姓都觉得自己没有钱花,舍不得花钱这一现象,岑嵘表示,近年来物价和房价的上涨,有的家庭还生了二胎,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影响了部分家庭的财产状况,除了必要的开支外,可支配的资金自然变少,老百姓们自然会产生手中没钱花,不敢花钱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