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区滨江商务区洪殿片区一组地块的出让公告引发关注,在城市中轴线北段的该地块将建设一栋300米至330米的超高层建筑。
温州的城市天际线为何要不断向上刷新?温州大学建筑专家等认为,这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齐头高”建筑“不动听”
近年来,温州市区的超高层建筑不断涌现,城市天际线不断向上,从开始的100多米、200多米,再突破300米,温州城正在变得越来越“国际范”。
但是,城市的天际线也存在一些问题。温州有关部门曾就“城市建设短板在哪里”进行探讨。有建筑专家认为,温州市区瓯江路沿线有很多高度100米以内的楼,对于开发商来说,这个高度的楼效益高,但从城市形象来说,从瓯北往瓯江南岸看,感觉这一排临江建筑好像是理了平头。这样“齐头高”的建筑,就像只有相同的一个音符,不动听,需要改变这种不美观的面貌,打造超高层建筑扮靓城市。
城市高度不断向上刷新
本月25日,市公共资源交易网推出滨江商务区03-01-01等地块的出让公告显示,在03-01-14地块,应设置两栋标志性塔楼。其中一栋建筑高度要在300米至330米之间,且建筑总高会大于等于330米。
330米是个什么概念?据了解,目前的“温州第一高楼”为温州世贸中心大厦,建筑高度为333米。温州世贸中心大厦位于市区解放南路街区8、9号地块,地上68层、地下4层,共72层。该超高层建筑占地3.1万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超过18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超过25万平方米,是一座集商业、办公、观光、娱乐、餐饮、会议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商贸办公大厦。
该大厦多年来一直雄霸“浙江第一高楼”的称号。今年4月,位于宁波东部新城核心区的宁波中心大厦举行动工仪式,这是一座高450米的超高层建筑,建成后将成为宁波标志性建筑,同时也将成为新的“浙江第一高楼”。
说到温州的高楼,不少市民对于市区飞霞路上的温州电信大楼印象深刻。该大楼总高度为156米,建成于1999年,当年被评为温州城市建设十大新景观之一。这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刷新了当时温州的城市高度,同时也是温州市第一座智能化高楼。
迈入千禧年后,温州的高楼不断涌现。2006年,温州火车站附近的华盟商务广场建成,这座总高度168米的建筑,其顶楼拥有温州写字楼首个停机坪,一时吸睛无数。
主楼高达258米的温州置信广场,则是温州市民眼中的高楼“新宠”。这个位于市区飞霞南路与锦绣路交叉口的综合体项目,拥有威斯汀超五星涉外酒店、360度全景平层大宅、时尚购物中心、5A甲级写字楼等多种建筑形态,是一个总建筑面积达21万平方米的地标级大型城市综合体。
这是城市发展必然趋势
“温州城市天际线不断向上,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这是温州城市发展的一个必然走势。”温州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主任池丛文分析认为,每个城市发展形成的天际线与这个城市的总体功能定位有着密切关系,也就是说,当他人首次来到一座城市时,基本可以根据建筑情况来判断这座城市哪里是商业核心区,哪里是行政文化区,哪里是居民住宅区等。
“温州规划在瓯江边的滨江商务区打造超高层建筑,或许也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池丛文举例说,上海浦东新区黄浦江畔的陆家嘴,高楼林立,还拥有中国第一高楼(高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厦),该地块也成为了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金融中心之一。
池丛文说,随着城市功能的不断调整与完善,温州的城市框架会逐步拉大,这也意味着高楼将不单单“挤”在老城区,而是会不断外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