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今年宁波的春天注定令人振奋。
1月,新上任的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郑栅洁用“三抢”(即抢机遇,抢人才,抢项目)来为宁波的高质量发展破题,让人耳目一新。
2月,春节后上班的第二天,郑栅洁代表宁波市委、市政府作出项目争速、产业争先、科技争投、城乡争优、服务争效、党建争强的“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部署。一场新的城市发展思想风暴由此掀起。
3月,由郑栅洁三度出马争抢的一个世界级降温薄膜项目正式落户宁波,从签订框架协议到完成注册,仅用1个月;同月,《宁波市区户口迁移实施细则(试行)》正式实施,大大降低人才落户门槛。
在过去10年中,宁波这个有着较好区位优势的沿海开放城市,发展相对迟缓,被多个同类城市超越,并拉下不小的距离。但进入新时代后,短短数月,宁波经济社会就显现出强劲的追赶气象。无论是“抢”还是“争”,传递出来的都是“宁波发展的春天来了”的积极信号。
数据是最有力的说明。4月26日,宁波市统计局发布今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初步核算,一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51.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6%;完成财政总收入885.6亿元,同比增长14.1%。一系列数据勾勒出今年开局,宁波经济一条稳健的增长线。
工业撑起半壁江山
与全国、全省主要依靠服务业拉动有所不同,今年一季度宁波经济的较快增长,主要得益于工业的较快增长。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市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4.7%,同比增长6.4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4.2个百分点。作为工业大市,工业对宁波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提高。
由宁波博德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0.015毫米的微米级切割丝,是目前行业内的顶尖水平,今年一季度公司产销两旺。
“要提高工业制造的精度和光洁度,就必须用到高端切割丝。目前高端切割丝在欧美发达国家的用量比例为40%,而国内目前只用到5%左右,在这5%的用量里,我们生产的高端切割丝占到70%。”宁波博德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万林辉说,随着中国制造迈向高质量的发展,由他们主推的高端切割丝需求必定会大幅度提升。
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结构优化是一季度宁波工业的一个重要表现。一季度,在规模以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装备制造业、信息经济核心产业等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6.9%、12.9%、12.8%、11.5%和8.5%,增速均高于规模以上工业。
“这些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成为引领宁波工业经济结构优化的关键力量,对工业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明显,也说明前几年的结构转型,已经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宁波市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方建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
内生质变是增长的“动力源”
宁波进口商品中心内,来自世界各国的商品琳琅满目,即便是国外的“爆款”,也能随时买到。今年一季度,宁波进口商品中心1100多家企业的进口总额达到2.3亿美元,同比增长26%。
以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为代表的新经济蓬勃发展,成为推动宁波经济平稳增长和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市完成全社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1.9亿元,同比增长10.6%,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3.0个百分点;完成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8.3亿元,增长11.5%,同比提高8.1个百分点。
外贸出口占全国份额继续提高。一季度,实现自营进出口总额1881.3亿元,同比增长11.5%。其中出口1174.3亿元,增长10.1%,出口占全国份额的3.32%,比去年同期提高0.11个百分点;进口707.0亿元,增长14.0%。
除了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和投资结构也在持续优化。一季度,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3.2%;全市工业投资增长18.3%,其中高新技术工业投资增长15.7%;民间投资增长26.2%,其中项目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分别增长23.4%和27.9%。
“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项目投资是关键。”方建新认为,今年以来,一批高精尖项目相继在宁波落地。这些项目更加注重导向性,尤其是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中国制造2025》项目,以及现代服务业项目,将会对宁波今后发展起到很好的引领带动作用。
发展潜力仍在临港大工业
总的来看,一季度,宁波经济发展延续了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态势,主要指标总体稳定、协调性较好,实现了良好开局,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打下了比较扎实的基础。但也要看到,工业投资增长缓慢,外贸运行不确定性上升,内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仍然突出,支撑经济持续向好的基础尚不稳固。
宁波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阶段,宁波要按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全力推进“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聚焦改革、发展、民生,推动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宁波的潜力仍在临港大工业发展、港口及城市功能型的服务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等几个方面。”在方建新看来,下一步,宁波主要应落实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项目投资,特别是产业项目投资;二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工业传统产业技术提升,着力延伸临港大工业产业链,培育、扶持高新技术产业;三是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围绕港口发展和文明城市建设目标,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功能型生产性服务业。
“此外,还要密切关注外贸形势变化,同时也要严防企业金融风险。”方建新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