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市天天说 正文

退而不休“隔代带孙” 该不该给爸妈付“带娃费”?

2018-03-03 09:36  来源:杭州网—每日商报 

  今年春节前,阿里巴巴开出年薪40万酬劳招聘“广场舞领袖”,之后从3000份简历中杀出的10位优质老人,各显神通竞争这一高薪“岗位”,“银发族”价值引爆互联网。

  然而,眼下很多老人选择了另一种形式的“退而不休”——帮子女“隔代带孙”,一方面是亲情使然,另一方面也是帮子女节省一笔不低的保姆费用,现如今金牌月嫂的价格高达每月上万。

  那么,父母放弃自己的再就业机会“隔代带孙”,我们该不该给爸妈们付“带娃费”?

  女儿明码标价

  每月给外婆3000元“带娃费”

  “老人辛苦一辈子,晚年就应该放松身心,安享晚年,如果家里实际情况需要老人帮助带孩子,就需要付‘带娃费’。我就给我妈妈‘工资’的。”二胎妈妈小徐说。

  小徐家住萧山,是一名牙医,婚后在婆婆开办的牙医诊所上班。小徐和婆婆工作都很拼,基本上每天都要从早上8点忙到晚上6点,遇到患者多的时候,还要加班到很晚。小徐老公是公务员,公公还未退休,两人平时工作也都很忙。

  2008年,小徐的儿子出生,奶奶爷爷都无暇顾及,小徐和丈夫也不可能全职带娃,大家商量后,决定问问家住临安的外婆能否来帮忙带孩子。

  外婆刚退休不久,退休前从事会计工作,正考虑返聘的事。不过女儿一家提出帮忙带孩子,外婆考虑再三,决定放弃再就业,来杭州帮忙。外公因为还在上班,一个人留在了临安。

  考虑到这些情况,孩子的奶奶很是过意不去,家里商量后决定,每个月给外婆支付3000元“带娃费”。

  儿子上了幼儿园后,外婆回了临安。

  2013年,二宝出生,是个女孩,于是外婆继续回来带娃,小徐一家也和之前一样,继续给外婆“带娃费”。

  在外人看来,付“带娃费”好像有些生分,但小徐不这么认为。

  “市面上雇个全职保姆,价格远远超过了付给外婆的费用,而且还不放心。外婆照顾孩子的吃喝拉撒不说,从小开始各种兴趣班、补习班,都是外婆一个人跟着张罗,这些精力和用心都是花钱买不到的,家里付一点钱给母亲,是一点心意和回报。”小徐说。

  “带孙子的问题上谈钱,多伤感情啊!”

  不过,像小徐这样“亲父母明算账”的案例还是少数,记者日前在杭州一些社区、街头及朋友圈中随机采访了十多位老人,除了一位老人选择再就业外,其他老人都选择了帮子女“免费带娃”。

  朱阿姨今年67岁,孙女现在已经念初中了,但从出生起,就是由她一手带大的。

  “带孙女的过程中,我非常开心,而且是心甘情愿的,别说要儿子的钱了,我自己都要多拿出点来给孙女用。”在朱阿姨看来,自己的钱以后也是儿子的,一家人不用计较那么多,而且带孙子辈,本来就是老人天经地义的事情,无需计较那么多。

  孙女10岁之后,她在商场里找了一份卖钟表的工作,做了五年,每个月收入2000元,直到这家店转型关门。如今,她和社区的很多老人一起组成了志愿者服务队,为社区的居民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每个月的退休金足够我生活,我也没考虑过让儿子给生活费,无论是带孙辈、再工作,还是参加志愿者,我都是想给自己的晚年生活找点乐趣。”

  今年76岁的赵伯伯帮儿子带过两个小孩子。

  他打趣说,“不贴补子女已经很不错了,怎么能指望他们给钱呢?而且在带孙子的问题上谈钱,多伤感情啊!”

  记者采访的多位杭州老人都表示,目前很多杭州老人都有退休金,生活条件都不差,帮着带孙辈基本上不会考虑钱的问题,但是子女逢年过节都会包个红包、送礼物,也算是变相地给一些费用,他们更看重的是情感上的回馈。

  来杭“隔代带孙”没有“带娃费” “老漂族”偷偷打工减轻压力

  不过,也有老人因为没有“带娃费”感受到了一些生活压力,选择偷偷打工。

  李阿姨算是“老漂族”,是浙江嵊州人,老伴早逝,来杭带娃之前没有正式工作,一直为自己的晚年养老忧心不已。

  李阿姨觉得作为奶奶,带孙子是天经地义的事,带孙子时也是乐此不疲。但她心里有很多不安,因为自己没有什么积蓄,也没有退休金,一旦身体出现问题,开销会很大。在嵊州时,她会做一些零活儿贴补家用,来到杭州,因为要带孙子,她迟迟未去工作。

  带孙子的这段时间,儿子儿媳会将买菜煮饭的零用钱备好,但除去花销、给孙子买点日用品,基本上就没有结余了,她也不好意思开口和儿子要钱,儿子媳妇也没有要支付费用的意思,无奈之下,李阿姨就偷偷出去找工作。

  儿子儿媳下班后,她就借口出去散步、跳广场舞,去做家政,一个小时30元,到周六周日,每天做三份。有一次儿子发现她在做家政,她就借口说是给好姐妹帮忙。

  “其实我并不是想赚多少钱,只是想攒钱给自己买个养老保险,给自己个保障,不给儿子添负担。如果他们肯主动给我买了保险,或给我一些生活费,我也是不会拒绝的。”李阿姨说。

  带孙女和子女教育理念有冲突 老人选择再就业给子女贴补养娃费

  欧阳先生是采访中唯一选择再就业的老人,他的观点是,自己再就业,给子女贴补养娃费。

  今年70岁的欧阳老人来自四川自贡,部队转业后在当地一家环境监测站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工作能力突出,广受好评。由于行业的原因,资格老的环境影响评价师非常紧俏,欧阳先生经常收到环境公司的返聘邀约。不过,儿子儿媳工作繁忙,需要老人帮忙带年幼的孙女,欧阳一直很难下决心。

  直到2014年,欧阳老人终于决定再就业,来到杭州,在朋友开办的一家环保公司开始工作。

  “其实在带孙女的过程中,和子女的教育理念不同,矛盾也是有的。与其在培养孩子上导致家庭矛盾,晚年不快,不如换另一种方式发挥余热,让自己的余生更有质量,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多赚很多钱,给子女贴补养娃费,让家里的生活更上一层楼。”欧阳老人说。

  “带娃费”需要按实际情况考量

  “带娃费”该不该付,年轻人又怎么看呢?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大部分年轻的受访者都表示,如果家里有小孩,还是希望父母能帮自己带孩子,主要是放心。至于支付“带娃费”,如果按照市场价给父母,一来自己会觉得价格太高,二来也担心父母会觉得太过生分,不会接受。

  “中国式亲情还是比较看重情,有时候账算得太细,会伤了感情。”在一家金融公司上班的白领小张说,她的父母为自己带孩子多年,她没有直接给过父母“带娃费”,但是过年时红包会包得大一点,父母生日或是一些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自己也会用心地挑选一些礼物给老人。以后父母养老需要自己时,自己肯定也是义不容辞。

  而在一些社区工作者眼中,“带娃费”这个事还是应该一分为二的来看待。

  江干区景苑社区工作者小张说,其实,在他们社区,像前文提到的李阿姨这样的情况也不少。很多老人一方面想为子女分担,享受儿孙绕膝的快乐,另一方面也会考虑实际的经济条件,想用带孩子的时间去做点工作赚钱。

  江干区景苑社区从事志愿者工作的许大伯表示,他平时工作时接触到的老人较多,如果老人经济情况允许,一般都不会考虑“带娃费”的问题,反过来还会贴补自己的子女,为他们分担。但如果老人自身没有经济来源,子女还是应该考虑给予适当的补偿。

  “我碰到过一些家庭,老人带娃时因为生活费花销问题发生矛盾,这种情况又以老人没有收入来源居多。是否应该给父母‘带娃费’,给多少,需要依据家庭的实际情况而定,但给予适当的补偿总是不会错的。”许大伯说。

编辑:徐光

相关阅读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