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喜鸟“智能工厂”自动裁床。
浙江在线9月21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李知政 王艳琼)2015年9月,财经作家吴晓波发表《庄吉之死》一文,“庄吉”这个曾经被誉为温州服装风向标的业内巨头由此淡出人们视线整整两年。庄吉的轰然倒下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当时整个温州服装业面临的成长烦恼缩影——温州服装总产值连续几年降幅超过5%。
痛定思痛,浴火重生。就在不久前,庄吉带着斥资1.65亿元打造完成的私人定制智慧工厂重新出现在众人面前。而此次回来的不止是庄吉,一度萎靡的温州传统服装业也在个性化定制的春风中大步而来。在温州,除了庄吉外,报喜鸟、东蒙等一批温州服装品牌企业正通过个性化定制寻求转型,个别中小型服装企业的私人定制占比甚至从30%提高到前所未有的70%。而一些“小而美”的定制店铺也在温州街头不断涌现,一股浓厚的定制氛围已在温州服装产业形成。个性化定制的积极作用也似乎反映在了数据上:今年1至7月,温州规模以上企业服装服饰业主营业务收入144.87亿元,同比增速7.6%,利润总额12.03亿元,同比增长11.1%。
那么,个性化定制究竟能否带领温州服装再创新辉煌?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走进这座“中国休闲服名城”找寻答案……
新车间
“只要花上几秒钟,你便能通过机场的智能量体机把你的体型数据记录下来。然后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数据上网搭配一套合身的西装,5天以后,它便会到你手上。”温州平阳县昆阳镇平瑞路586号的总经理办公室内,温州庄吉服饰有限公司CEO吴邦东向记者讲述着未来的一个消费场景。而随着VR和智能制造技术的日益完善,吴邦东这一“几秒量体,几天成衣”的个性化定制体验,也许将在不久的将来得以实现。
走进温州庄吉服饰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5台自动裁床一字排开,每裁一张布料,都要根据电脑提示调整裁剪方式;吊挂上每件西装的颜色、款式、面料都不尽相同;每个工位都配有一部电脑识别终端,工人通过扫描物料的磁条,根据显示的数据进行加工……“这是目前全世界唯一一条从面辅料仓库到成品入库一体化全智能的生产线。”裁床组组长温正延说。
和庄吉相比,在个性化定制领域摸索了十余载的报喜鸟更有发言权。
“虽然报喜鸟早在2003年便推出量体定制业务,但智能化生产改造完成后,才算真正实现个性化定制的规模生产。”报喜鸟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邱成奎向记者介绍,自2015年以来,报喜鸟逐步部署互联智能体系,项目包括“一体两翼”,以MTM智能制造透明云工厂为主体,以私享定制云平台和分享大数据云平台为两翼。通过智能吊挂、MES制造执行、智能ECAD、自动裁床等系统的建设,报喜鸟已实现“一单一流、一人一版、一衣一款”的全品类模块化客户自主设计,克服了个性化中质量和效率的这组矛盾:生产效率提高50%,生产周期从平均15天缩减至7天,产能从日产600件扩大到1200件,合格率从95%提升到99%。
新效益
智能化改造带来产能和效率提升的同时,也为报喜鸟公司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2015年以来,个性化定制业务实现年增长50%以上,物耗和能耗各下降10%,生产人员精简10%,2016年实现定制业务收入8亿元,2017年将突破12亿元。“去年7月,我们还有幸成为全省唯一一家成功评上2016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的服装企业。”邱成奎自豪地说。
“我们现在平均每月能收到300多个定制订单,要提供给10几家定制门店。”温州市费隆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奇志坦言,自3年前从批量生产转型做私人定制生意后,公司效益远超过他的预期。做了20多年批发生意的陈奇志,最好时年产值做到四五千万元。“2014年,温州服装市场掀起了私人定制风潮,当时我就预感机会来了。”于是,陈奇志专门在厂房里另外设置了定制生产车间,抽调员工进行培训,重新制定流程,打开了定制的业务市场。
“1件定制服装的利润相当于100件批发服装。”陈奇志告诉记者,以前的服装走量,微薄的单件利润靠量做大总额,现在私人订制靠高品质的体验,打破了薄利多销的局面。“虽然当下来看,跑量还比定制的利润高,但我愿意为未来买单,个性化定制将会是以后的趋势。”陈奇志对此坚信不疑。
除了给企业带来利润的增长外,个性化定制也为企业打造品牌和拓宽市场提供了新的路径。“过去销往国外的订单,我们只能将大货送至当地门店,无法打入当地市场,推销品牌更是难上加难。”邱成奎说,随着个性化定制业务的开展,原本封闭的通道被打通,国外的客户同工厂直接联系在了一起。报喜鸟便能通过优质的服务和文化输出,在日益增加的国外客户群体中逐步建立口碑,从而在当地市场打造报喜鸟品牌形象。
新生态
今年6月,温州收获了一张“中国服装时尚定制示范基地”金名片,这意味着温州服装定制业迈向了新台阶。而这张名片的背后,不仅是大规模服装企业的发展,“小而美”的时尚定制店铺的开枝散叶也成为重要砝码。
在温州市区开源路上,记者发现沿街商铺都挂着“高级定制”的牌子。自2012年,这里开出第一家服装定制店后,定制生意就在这条街上逐年火爆。走进街角的“伊士嘉”女装定制店,记者碰见了正在店里试衣的张雁瑜,她告诉记者,由于身材较胖,她连续3年到定制店里选购衣服,“主要还是因为定制的服装款式合身,样式独一无二。”从事女装定制生意5年,温州商人郑秀仙目睹了沿街定制店铺的变化。她说:“5年前,本土服装定制门店较少,现在,市民在着装上越来越追求个性化,定制服装也越来越讲究。”
不只是成人对服装有定制需求,儿童服饰也开始向定制领域靠拢。同样在开源路,一家童装定制店显得与众不同。90后创始人郑彬诺通过微信公众号推广定制信息,她的店很快积累了众多的粉丝。
相比于大企业具有战略性的定制生产业务,小门店多走精细化、品质化的定制路线。在老城区的人民路上,西装定制店LDIAMON凭借较好的口碑和过硬的品质,成为了“老街新宠”。“最近每个月收到40多个订单,旺季更是忙得不可开交。”80后店长郑麦告诉记者,从选料到成衣,他们要经过六道工序,不断修改和调整的过程只为保证服装质量、让顾客满意。
“报喜鸟为全国各地四五百家服装定制店输送服装原材料、帮助生产加工等,一年有上万个订单。”云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国良透露,云翼是报喜鸟搭建的同个性化定制门店合作的桥梁。通过这种模式,既拓宽了大企业的服装销售渠道,又保障了小门店的服装生产需求,实现共赢的同时,也形成了良好的全国个性化定制“生态圈”。
“接下来,温州服装将制定首个时尚定制地方标准,创造温州服装产业新辉煌。”温州市服装商会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