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一方文化亦能使一方水土风光无限。富阳区新登镇潘堰村,就是千年历史文化瑰宝中一块“璞玉”。
如何令“璞玉”焕发光彩?在“百千万”调研活动中,杭州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办公室联系潘堰村,调研组发挥决策咨询工作优势,精心“雕琢”,积极为村里未来发展出谋划策。近日,调研组邀请浙江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高校的农村建设规划专家到村里开了一场咨询会。专家与镇村干部、乡贤、村民代表围坐在一起,研究本村文化特色建设。
潘堰村人杰地灵,历史可以上溯到10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小小一个村庄,历史文化名人却有十多位,包括东吴大将凌统、中唐改革家凌准、明朝抗倭英雄方廉、明代湖广左布政司参议凌志等。不仅如此,调研组在调查中发现,潘堰村还有着丰富的文化遗存,比如宋代方腊起义留下的“打铁铺”、炉头古民居、沈家古井、多处名人古墓遗址和石雕群等。
其实,在全市范围内,一个普通村庄拥有这么多的文化遗存并不多见。由于缺乏系统梳理和研究,这些优质资源长期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村里的老人叹息,“有些年轻人连本村的历史都很难说得全。”
在上半年蹲点调研中,“深入挖掘本地文化资源”的思路已逐渐被大家提起并引起共鸣。今年5月,村“两委”换届后,大家把建设“历史文化名村”当作一件大事,列为美丽乡村特色村建设的一项内容。前不久,村里又委托了专业设计单位对本村文化资源进行普查,提出初步建设方案。
这次咨询会上,专家们从乡土文化挖掘、历史文化名村创建、农村人居环境、乡村全域旅游等方面展开了讨论。
“乡村文化建设要与民生工程结合起来,重点把握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专家们提出了真知灼见:首先,要主动对接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省级历史文化村落建设要求,在明确建设标准的同时,积极争取配套资金。要突出特色,深挖“中唐改革家凌准故里”的独特优势,弘扬改革文化。同时也要注重与产业结合,把本村文化特色与现有产业结合起来。
整整一下午推心置腹的交流,镇村干部和村民们都表示受益匪浅。接下来,村里将与设计单位一起修改方案,争取在5年左右的时间,修缮一批名人古墓遗址、建设文化长廊、提升文化礼堂,建成一个名副其实的“文化名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