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两岸美景。记者 李忠 摄
一
谁将妙笔,写就素缣三百匹?天下应无,此是钱塘江上图!
235公里,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接力聚就杭州母亲河,浩浩荡荡,奔流入海。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月涛声吼地来,卷起沙堆似雪堆。”从山水画廊新安江、美丽富饶富春江到“钱塘潮涌自天来”,钱塘江这个大大的“之”字,曲折回转,构成一幅伟大的江南画卷;又好似一条巨龙盘旋在浙江大地,气势恢宏。
澎湃奔流钱江水,沿岸文明养育成。跨湖桥独木舟的一横,铸就杭州8000年文明历史;良渚玉琮的一竖,立起杭州5000年璀璨文化。南宋定都临安,已是800多年前的故事;离胡雪岩经过新安江进入杭州,也过去了近200年——钱塘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敢为人先的时代弄潮儿,也滋养了如诗如画的人文胜景。
今日钱塘江,是杭州城市发展的重要轴带。
“枕钱塘”日渐变成“拥钱塘”。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杭州确定了加快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市委城市工作会议,杭州明确提出实施拥江发展战略,着力拓展优化城市发展空间,为加快城市国际化、建设世界名城奠定坚实基础。
这既是贯彻中央和省委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体现,是贯彻落实省委书记车俊调研杭州“以一流的状态建设一流的城市”重要讲话精神的实际行动,也是杭州加快世界名城建设的重要部署、战略支撑。
这是从“三面云山一面城”向“一江春水穿城过”的嬗变。
二
揽江入怀大杭州!
在杭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赵一德在参加萧山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以前钱塘江是城边江,今后要变成城中江。这是我对钱塘江两岸建设发展的梦想”。
钱塘江之梦,折射出的是建设世界名城的“大杭州梦”。
明者因时而变,智者随事而制。
“后峰会、前亚运”打开战略机遇窗口,杭州处在新的历史方位,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有机遇、更有责任、更有底气,开启建设世界名城新征程。杭州要加快城市国际化,以一流状态建设一流城市,就要自觉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站位”为要求,不断增强中心城市聚集和辐射功能,以市区发展带动均衡发展,以市域发展带动杭州都市区共同发展,以杭州都市区发展带动长三角南翼加快发展,进一步提升在全球城市体系中的能级。
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就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当前,杭州适时推出了“拥江发展”战略,以235公里钱塘江为主轴,实现跨江发展向拥江发展的大跨越,为杭州发展打开了大空间,为杭州推进新型城市化理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擘画了蓝图。
这是杭州站在建设一流城市的高度做出的超前规划,是提升城市国际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的重大举措,是对城市历史与未来发展做出的高度审视与呼应。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
大江大河历来是建设伟大城市的主轴,杭州较早实施的“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等战略,使得城市发展由“西湖时代”大步迈向了“钱塘江时代”。
把钱塘江作为杭州未来发展的主轴,是历届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的谋划。在“跨江发展”的时期,杭州为了解决老城市发展资源不足的问题,把钱塘江南岸纳入到杭州城市发展整体规划当中。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如今,钱塘江两岸已经具备了坚实的发展基础。沿江产业布局不断优化,区域协作逐步增强,两岸城市面貌差距缩小,“城中江”已经显山露水。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举世瞩目的B20、G20峰会就在钱塘江两侧的钱江新城和钱江世纪城“隔江”召开,“双子星”交相辉映,向世界呈现了创新活力之城开放之美。
以此为前提,杭州进一步实施“拥江发展”战略,拓展优化城市发展空间、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将成为杭州历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个制高点。
潮来势转雄,猎猎驾长风。
蓝图跃然眼前,杭州箭已在弦。
拥江发展,就是杭州城市发展要从钱江两岸,铺陈向更加广阔的钱塘江流域,以更大魄力,在更大区域、更多的资源上,实现全杭州的整体提升,成为全省“大湾区”建设的主平台。
拥江发展的主体,不仅包含着日新月异的沿江区域,也包含了大杭州无限生机的广阔腹地。
这,就是实现城市空间布局从“三面云山一面城”向“一江春水穿城过”嬗变的跨越工程;这,就是以城带乡、以东带西、构建城乡共富共美新格局的重大举措;这,就是一道激发后劲的乘法,支撑起建设世界名城光荣梦想的磅礴力量。
大河何壮哉,訇然自天来。勇立潮头的杭州,之江的“之”字,必将因“拥江战略”而书写得更优美更恢弘。
三
规划,是城市的成长坐标;发展,是城市的成长结果。
着眼长远,着眼全局,加强顶层设计,渐次推出、扎实推进,思路才更显开阔,气度才更显从容。
改革开放以来,杭州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分别在1981年、1996年和2001年,杭州对建设现代城市的“谋篇布局”,打开了城市的框架。
然而,以西湖为核心,使杭州的城市建设就像“螺蛳壳里做道场”,更何况,1982年杭州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仅在环西湖圈内,就有名胜古迹达220多处。“西湖”不能动,那么,发展空间在哪里?683平方公里的土地,已难以承载城市的快速发展。
世界上著名的城市,大多依水而建,因水而兴,伴水而名。江河意味着资源、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而杭州,恰好具有这样得天独厚的优势,把目光放到了广阔的钱塘江上。
早在新世纪之初,杭州开始实施“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着力于解决杭州城市发展空间限制问题。钱江新城,成为从“西湖时代”迈向“钱塘江时代”的“桥头堡”;“一主三副六组团”新城市格局,开始构建;由单中心的城市结构向多中心、多组团型大都市发展,杭州迈开了坚实的脚步。
其后十几年间,以此为基础、逐渐演变和完善的钱塘江沿线发展思路,一直被提及。1996年、2000年和2014年三次行政区划调整,杭州的城市版图,正在不断向四周扩张,从683平方公里扩展到4876平方公里,为杭州带来了空间基础。杭州一跃成为长三角地区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城市。
画布变大了,小型壁画空间成为大型组画。
如何规划、如何发展成了第一要务。2014年的杭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到“进一步理顺萧山、余杭两区融入主城区的体制机制”。2016年杭州下发杭州市经济体制改革“十三五”规划指出,到2018年萧山、余杭、富阳与主城区全面融合。从“融入”到“融合”,一字之变,是杭州从西湖时代步入钱塘江时代的一个鲜明注脚,也是杭州多年来不变的初心。
如果说以西湖为核心的老城区是杭州的“独特韵味”,那么以钱塘江为轴,拥江发展建的新城就是“别样精彩”。
如何解决好新城建设和旧城保护,长远利益与近期利益的关系,体现着城市管理者的高瞻远瞩和历史的责任感,体现着这座城市市民的文化追求。城市建设不是比高、比新、比奇,以人为核心的科学规划,才能真正打开通向“诗意栖居”的大门。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梁思成和陈占祥提出“梁陈方案”,建议在完整保护旧城的基础上,在北京城外的西郊建设新的行政中心,把城市分为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几个功能区,形成“大北京”,新旧并存。
杭州次第推出了“保老城、建新城”“两疏散、三集中”的重大决策。杭州把保护的重点放在老城区、西湖、西溪、运河,不搞大拆大建,选择了“巴黎模式”,主城区历经修缮,城市格局和风貌却基本没有改变,形成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杭州模式”;把建设的重点放在新城区,以钱塘江两岸资源为依托,沿江先后建设了湘湖新城、之江新城、滨江新城、钱江新城、城东新城、钱江世纪新城、空港新城、下沙新城、江东新城、临江新城。新增大江东、城西科创和城北三个城市副中心,实现名城保护与城市化推进“双赢”,似与当年的“梁陈方案”有异曲同工之妙。
杭州,呈现了悠久的历史积淀、世代的匠心营造,呈现了“天人合一、诗画江南”的独特城市肌理,呈现了独有的城市品位和鲜明个性。杭州,也展现了创新活力之城新经济新业态的蓬勃脉动,展现了数不胜数的创业园区孵化梦想,展现了各类互联网、生命科学、金融及生活服务创业企业雨后春笋般的生长。过去与未来在这里相连,科技与人文在这里融合。
城之西,西湖涟滟;城之南,钱塘浩瀚。老城传承古韵,新城壮观气派,新城老城相映生辉,杭州成为现代城市的典范。
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法国建筑大师柯布西耶在《城市的光辉》中写道:现在,设想你是一座光辉的城市中的一位居民。一座城市是否完美,在于居住在那里的居民对它的感知。
坚持在人文关怀上见温度,把以人为本体现和落实在城市建设管理的细节上,充分考虑人的感受,更多关注人的需求,尊重人、方便人,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贴心的服务,为市民塑造一个良好的有秩序的和谐的城市环境和城市生活,杭州做到了。
从2013年起,杭州就将“治水、治气、治废、治堵”作为政府最大的民生工程,着力修复因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破坏的环境,打造“人在景中走,如在画中游”的城市景致。今年以来,杭州各城区城中村改造都按下了“加速键”。“十三五”末,杭州要完成所有178个城中村的改造提升,让市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生态环境成为杭州最具魅力、最富竞争力的独特优势和战略资源,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样本。
作为一直走在全国重要城市前列的“智慧城市”,杭州为城市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上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以大数据破解社会治安、城市管理、旅游、医疗、养老等民生难题,无论是在全国率先免费开放WiFi,在医院推行“先诊疗后付费”,还是“智慧政务”“智慧旅游”“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城管”“智慧社区”等智慧应用方面,杭州是城市智能化的先行者,实现了“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目标。
一个环境更优美、生活更便捷、人民更幸福的杭州,正在扑面而来!
四
“城市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与最美好的希望,城市的未来将决定人类的未来。”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爱德华·格莱泽在城市学畅销著作《城市的胜利》中的表述,如今正在杭州城市发展中得以印证。
从“跨江”到“拥江”,虽然只有一字之变,给杭州带来的不仅仅是面积的变化,更是区域经济地理格局的改变。
“拥江发展”,就是要以大江大河的气魄,揽江入怀,突显钱塘江这根最重要的发展“主轴”,从东西南北四个维度,做大做强城市发展空间——
城东智造走廊,打造杭州先进制造业增长极;西面钱塘江生态经济带和科创大走廊,突出科技引领和绿色崛起;南面萧山及滨江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加快江南副城融入主城区;北边高水平推进杭钢新城、运河新城、良渚新城规划建设,强化临平副城副中心功能,打好“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生态型”的世界名城框架。
未来,杭州将在钱塘江流域这一更大的坐标系中,规划空间资源,打造“三江两岸”城市带、产业带、交通带、景观带、生态带和文化带,疏解主城区非核心功能,合理引导人口向外转移,推动主城区有机更新,实现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共生,使钱江两岸成为践行“两山”理论的新样板。
“母亲河”的黄金水道将串起的“珍珠链”,连点成线,连线成面,培育着杭州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极和增长带,高起点推动杭州从“西湖时代”迈入“钱塘江时代”。
推动基础设施和优质公共资源向副城、组团和西部地区延伸,是实现沿江“明珠”串珠成链的重要路径。杭州围绕打造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枢纽,大力推进空港枢纽、高铁枢纽和轨道交通网建设,为杭州实施拥江发展战略,拓展优化城市发展空间开拓了新方向。
目前,杭州将在已经建成的182公里快速路网基础上持续发力。未来,杭州要建成绕城高速公路内“四纵五横”总长约250公里,“三连”总长约22公里;绕城高速公路外“十一延”总长约192公里。快速路网将通往大城西、大江东、富阳、临安方向,最终实现主城、副城、组团“45分钟时空圈”,不仅为2022年亚运会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盘活沿江区域的发展,也让杭州人更好地拥抱世界、世界各地的朋友更便捷地到达杭州。
城市国际化是城市化进入高级阶段的产物,城乡一体化是以城带乡、统筹城乡发展的前进方向。推进城市国际化、城乡一体化,杭州一直在路上。杭州不断探索深化区县协作、联乡结村、结对帮扶,持续推进“六个西进”,着力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实现了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快速提升。
今天,杭州吹响了全域协同发展的“集合号”,力争在都市圈协同发展、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上实现新突破,这是杭州聚集高端要素、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的必由之路。杭州将通过补齐交通、市政、信息等城市基础设施短板,做好公共服务高质量均衡性国际化发展文章,着力提高市域基本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发挥杭州城市国际化与城乡一体化互动融合的优势,进一步增强集聚和辐射功能,最终实现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与城市功能定位相适应、与人口规模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凸显杭州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集聚辐射作用,更好发挥在杭州都市区中的龙头尖兵作用。
一个新的时代正乘风破浪而来。
实施拥江发展战略,最终是要把美丽杭州建成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名城。
这是造福子孙后代的百年大计、千年大计。
这是一代代杭州人必须持续努力的历史使命和重大责任。
历史的“接力棒”传到我们手里,我们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抓住机遇,趁势而上;我们要当好“薪火传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我们要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不断拉高标杆、扬长补短,一茬一茬踏实干,一张蓝图干到底;我们要让“拥江发展”经得起历史检验,给子孙后代留下宝贵历史遗产,努力把杭州建设成为和谐宜居、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世界名城!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一千多年前,白居易诗中的钱塘江景色。滔滔江水,从历史长河中再度喷薄而出。钱塘江这条巨龙必将腾飞,一幅现代化大都市更美的文章、更美的画卷,正在向世界徐徐展现。
拥江发展、勇立潮头,手把红旗旗不湿;谋事在人、敢为人先,扬帆奋楫谋新篇。
今天,钱塘江成就杭州;明天,杭州成就钱塘江!
别样精彩的杭州,必将书写这座伟大城市光耀千古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