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
在毗邻临平地铁站的两幢写字楼里,承租公司CEO多还是80后、90后,经营范围漂洋过海,才一两年光景,年销售收入千万起步,甚至接近10个亿,说起梦想,他们希望在海外打造中国版“ZARA”“H&M”。
这些年轻人选择了相同的行业——跨境电商。
1981年出生的郑辉,在这个群体里要算“中老年”了,曾屡次辗转于传统外贸企业。2015年底,行业遭遇“寒冬”,他在临平的保元泽第小区租下一套跃层,6个人的团队创立“子午线”并涉足跨境电商,卖服装。
G20峰会前夕的排查中,主管跨境电商的余杭区商务局副局长吴宏伟得知,自己住的小区里竟然藏了一家成长势头不错的企业。他旋即到访,此时郑辉的公司已有30多名员工,年营业收入近3000万元。
“当时已经快没地坐人了,货满地都是,吴局长就告诉我眼光要长远,搬出去能吸引更多人才,还能享受优惠政策。”郑辉说,搬到离地铁站300米的写字楼后,团队两个月内迅速发展到80多人。
跨境电商能改变余杭当地的产业链生态吗?
郑辉的感触是,随着大订单的减少,服装工厂正告别流水线式的生产模式,追随跨境企业在千余个SKU(服装单品)中选择爆款:“一些小批量产品可能让工人分成几个小组,每组3-4人,专注做一款产品。”
一街之隔的“子不语”则是余杭区跨境电商的龙头企业,拥有20万个线上单品,平均每天上新100种,日均出单量超过4万。创始人华丙如今年30岁,如今正打造十余个品牌:“不存在竞品,每个品牌针对的国外客群都不一样。”
比如夏季女装,巴西顾客喜欢鲜艳的、带蕾丝的,欧美人的风格比较性感,可能没几块布料。这种信息来自专业团队的跟踪反馈,以及对国外“网红”引领潮流趋势的判断。华丙如还在临平开出1000平方米的线下实体店,可体验国外“爆款”。2013年才成立的“子不语”,今年销售额有望突破15亿元。
吴宏伟说,跨境电商企业不仅带活了传统服装产业,还带火了当地的写字楼:“以前业主单位都是跟着我们出去招商,现在我打电话都租不到地方,真正促进了产城融合。”
据初步统计,余杭区今年一季度跨境电商出口额达1.5亿美元。
“E揽全球”跨境电商百万创新服务行动征选报名将于5月31日结束,市综试办欢迎各类创新项目继续报名参与。只要添加微信公众号“中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点击底部按钮便可进入报名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