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4月2日讯(通讯员 苏依琳)生活垃圾分类是疫情防控链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为贯彻落实最新疫情防控要求,在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与科学防疫中寻找平衡点,海宁长安项目积极完善疫情防控措施,保障垃圾分类工作有序运行。
受疫情影响,海宁长安镇暂停线下宣教活动,为拓展垃圾分类宣传途径,同时缓解居民在疫情期间的焦虑心理,伏泰科技打造的微信小程序“掌尚垃分”发挥了线上宣传的作用。
居民们可以在小程序参加每日分类答题获得积分,还可以通过分类词典搜索垃圾种类,同时可查看每日分类足迹、分类质量,及时关注家庭垃圾分类情况。在积分排名中还可以看到同社区的用户积分排名,形成良性“竞争”。居民还可以浏览环保资讯,关注垃圾分类、学习垃圾分类、参与垃圾分类。
疫情期间,长安镇持续发挥“全循环智能分类生态管理系统”的实时监管作用,依托“互联网+智慧收运”服务,通过实时动态数据、远程监管功能,加强辖区内居民垃圾分类投放监管,促使居民准确分类。
同时,平台通过“分类收运管理子系统”,合理安排收运人员在疫情期间的收运工作,通过大数据收集远程监管一线人员的工作情况、车辆轨迹,打造远程环卫作业,减少人员聚集。平台监管人员每日监管平台数据,合理安排垃圾运输时间,提高环卫作业效率,减少现场停留时间及病毒传播可能性。
为保障一线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海宁长安项目积极落实防疫物资保障,每月为收运人员配备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上岗前,由专人进行员工体温检测,并督促员工加强自身健康检查,如工作中出现身体不适,及时上报。为避免病毒传播,收运人员按照“专人、专线、专车”要求,将农户垃圾直运到指定中转房,对收运车辆、垃圾桶全面做好清洁及消杀工作,工作完成后再次对中转房进行消杀,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
同时,为协助各村做好垃圾分类防疫宣传工作,海宁长安项目积极配合村委,通过小喇叭宣传,守好一米线,做好垃圾分类宣传。为监督村民在特殊时期下的分类自觉性,宣教人员与各村委联动,挨家挨户上门检查二分类桶,对分类不合格的情况做好统计,在疫情结束后做好精准入户宣教的准备。
疫情当前,使命在肩,海宁长安镇垃圾分类一线员工仍坚守在自身岗位,“前线有人,后方不能拖后腿。”在办公室的一摞摞文件中,更多的“垃分人”也时刻忙碌着,为阻断疫情筑起严密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