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湖州8月21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黄玉环)湖州之美,美在日新月异的城市,更美在不断嬗变的乡镇。
从湖州城区出发,经南浔、德清再到安吉,经历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洗礼的乡镇,个个美丽不可方物。
今天,记者跟随“乡村巨变看湖州”媒体采访团,走近了湖州基层,品味浙北大地描绘的乡村振兴画卷。
石淙镇蚕花文化园
南浔石淙镇:荒地变景区
今年6月,一个占地面积86亩的蚕花文化园在石淙镇区南部正式完工,不仅让石淙蚕桑文化有了一个对外展示的窗口,也让当地居民像城市里的市民一样,拥有了一个可以休闲娱乐的场所。
记者在现场看到,整个文化园依河而建,包括了石淙蚕桑文化展示、亲水平台、娱乐休闲等区块,配套蚕花山、喷泉、二十四节气石柱、健康广场等设施。
“以前,这里是一片荒地、边上还有一个养猪场,养殖污水、违法建筑、生活垃圾一度让这里成为全镇最‘脏乱差’的地方。”石淙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任元清告诉记者,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中,当地“化腐朽为神奇”,以旅游景区的标准,将这里打造成了景观节点,并植入石淙的特色元素,为百姓送去了福利。
如今,每当夜幕降临,蚕花文化园便成为石淙居民们聚集的场所。老人们跳着广场舞,孩子们在喷泉边玩耍,还有巾帼舞龙队不时在此排练,显得热闹不已。
蚕桑文化园的“蝶变”,正是石淙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一个缩影。去年以来,石淙镇对镇区主干道利铭路、连心路两侧区域以及太君庙周边进行环境整治与改造,共涉及实施项目18项,总投资21120万元。三百多个日日夜夜里,当地干群艰苦奋斗、不懈努力,让全镇的面貌发生了巨变。
眼下,石淙镇的路宽了,街亮了,空中蜘蛛网也不见了。主要道路两侧的房屋外立面、灯光都经过精心设计,空调外机采用花边式框架,以及雨棚、晾衣架等都充分展示了石淙特有的民俗文化和水乡特色。
而在镇区东部,一个占地500多亩的花海观赏区域也已经落成。在这里,游客们不仅可以欣赏到成片的花海,还可以在用绿皮火车车厢搭成的茶室里休憩品茗。
“在积极建设美丽环境的同时,我们也在探索产业转型。”任元清表示,在小城镇整治中,当地腾退了不少低小散企业,并鼓励农民以“藕虾共生、稻虾共生”的生态养殖方式养小龙虾,实现了亩均4000-5000元的收入。
改造后的新市古镇
德清新市镇:古镇换新颜
从略显破败到宜商宜游,新市古镇只花了一年时间。
过去的一年,新市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突出古镇、水乡的特色,对保留下来的古镇进行修缮改造,通过修复危房、拓宽道路、亮化镇区等方式,让古镇面貌焕然一新。
从小在古镇长大的朱安菊阿姨,对古镇的变化深有感触。她告诉记者:“过去,一到雨天,古镇里的老房子,就是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经过改造以后,不仅保留了原貌,也变得更加舒适。”
据了解,改造后的新市古镇水清景美,许多游客慕名而来,这也让古镇的商业氛围也变得更加浓厚。
如今,行走在新市古镇,不仅能感受“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韵味,也可以看到咖啡屋、音乐吧等休闲场所,还能在“新市书场”里享受喝茶听书的悠闲与惬意。旅游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后的古镇,也已经成功申报国家4A级景区。
在大力提升古镇的同时,新市镇还新建6个停车场,改造镇区9条主要道路沿街建筑立面,新增绿化面积5560平方米等,让整个集镇的面貌焕然一新。
同时,新市还开展以“讲卫生、垃圾不落地,讲秩序、出行守规章,讲节俭、办酒不铺张,讲和睦、邻里关系好”为主要内容的小城镇文明行动,让乡镇居民的素质普遍提高,文明之风随处可见,打造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湖州模式”。
地中海风情的山川乡民居
安吉山川乡:青山变金山
虽然盛夏时节,但步入安吉县山川乡,微风中依旧透着凉爽。而更让人倍感“爽”意的是,这里步步皆是美景。
建设四季主题系列浮雕、一纵一横主干道建筑立面改造、打通“断头路”……近年来,山川乡围绕功能完善,打造出了美丽的人居环境。
据统计,自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开展以来,山川乡对主次道路及背街小巷采取杆线整理及“上改下”,累计完成12.45公里,完成比例104.5%;拆除违法建筑共计8000多方,同时以“三治融合”为模式强化基层治理,在垃圾分类、庭院整治、邻里和睦等方面自我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此外,依托自然山水资源,山川乡创立了“浪漫山川”旅游品牌,成为首个国家乡域4A级旅游景区。目前,正在创建全域省级旅游度假区。此次结合小城镇整治,引进各类优质项目约30个,发展民宿(农家乐)140余家,总投资达49.62亿元,旅游产业已日愈成为该乡的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