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5点左右,诸暨市暨阳街道安家湖村的3名保洁员便开始忙碌起来,他们收集各家各户的垃圾,并将厨余垃圾运送到村垃圾处理站的发酵罐中。发酵后的垃圾产出沼气,然后又通过管道输送到各家各户。村党总支书记楼建仁幽默地说,安家湖村的垃圾从厨房出来,到外面“逛”了一圈,又回到厨房,就是这样一个循环,可每年为村集体增收70万元。
一个养猪场主的实验
安家湖村由桥下、赏霞畈、新畈3个自然村合并而成,是诸暨城区居民的“菜篮子”,这里不仅有500亩蔬菜基地,还曾有四五家养猪场,养殖规模达到上万头。当初,为了能够消化养猪场的猪粪,一位猪场场主自己投资建了一个小型沼气池,产生的沼气让村里的亲朋好友和邻居免费使用。
当时的赏霞畈村两委会看到这一情况后,觉得这是一桩造福于民的好事,便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资金。2010年,村里投资100多万元,建成了全省首个村级沼气集中供气工程,让全村家家户户都用上了沼气。根据测算,一个3口之家,使用沼气每季度燃气费用仅需45元,这样的实惠,让村民们兴奋不已。
2012年后,养猪场陆续关停,猪粪没有了,沼气工程成了“无米之炊”。楼建仁说,为了不让沼气断掉,村里专门组织人员到各乡镇收购猪粪,每年需投入费用3万元,但向村民实际收取的费用只有2.5万元左右,村级集体每年都要贴钱,但考虑到众多村民的利益,村两委会坚持了下来。
一场“能源”更迭的探索
2015年后,随着垃圾分类的实施,安家湖村被暨阳街道确定为“垃圾分类示范村”,如何消化村里的垃圾,成了村两委会思考的一件大事。有人提议,厨余垃圾是否可以通过沼气工程进行再生利用?然而,经过试验,结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垃圾不易腐烂。
经多方论证,2017年,村里引进厌氧菌发酵技术,并投入100多万元对沼气工程进行了改造提升,新安放容量为40立方米的12个厌氧菌发酵罐,终于取得了成功。投入使用后,沼气站每天能处理附近12个行政村、5000户居民的4至5吨可腐烂垃圾。
记者在村里看到,每家门口都有一灰一蓝两只垃圾桶,农户自觉地将厨余垃圾放进蓝桶,其他垃圾放进灰桶。厨余垃圾运送到村垃圾处理站后,站管员郑新校对垃圾进行再次分类,清除塑料袋、骨头、螺蛳壳等不会腐烂的垃圾。村委主任吴燕平说,这是对垃圾的第三次分捡,第一次是农户自己,第二次是收集的保洁员。最后,郑新校把经过严格分捡的垃圾投放到深埋在地下的发酵罐中,整个过程就完成了。
暨阳街道城南驻村指导分中心副主任余勇超说,应用厌氧菌发酵技术,不但能彻底“消化”掉村民生活中产生的剩菜剩饭、烂菜叶、水果皮、水葫芦和死禽死畜等可腐烂垃圾,还可产出质量上等的沼气和农民朋友爱用的液态有机肥。郑新校指着垃圾处理站边上种植的蔬菜、水果和花木说,这些作物的有机肥就来自厌氧发酵池产生的沼液。
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
厨余垃圾变身为沼气和液态有机肥,同时为村里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楼建仁说,厨余垃圾的再生利用每年可为村级集体增收70多万元。目前,安家湖村承接周边12个行政村的厨余垃圾消化任务,暨阳街道每月给予3万多元补贴,一年有40万元左右;产生的沼气集中供应给村里400余户村民,每年可产生经济效益12万元左右;而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残液又是极好的有机肥,用泵输送至田间贮肥池,为周边500亩蔬菜基地供肥,又可产生15万元左右的收益。郑新校乐呵呵地说:“下半年雨水少,适合施肥,田间贮肥池里的沼液将变得很抢手!”
记者在村民韩国炎家的厨房里,打开沼气灶,瞬间蓝色火焰熊熊燃烧。韩国炎说,他算过账:“沼气每立方米只需要1元,比起使用罐装燃气,要省一半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