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19日讯(浙江在线通讯员 陈海燕)今年,虹桥镇被列入省级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达标镇,该镇重拳出击,将建成区及周边共23个重点整治村庄列为整治范围,以飞虹路、幸福路等主干道及新丰路、育红路、新市街、虹南路、虹桥路等次干道为主的道路两侧及背街小巷为重点,开展各项整治工作。
该镇对照工作要求,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坚持突出群众主体,以“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深层发动,广泛调动群众齐抓共管积极性,整治氛围日趋浓厚。
拆出新空间
10月16日,在飞虹北路,伴随着“轰隆”声,水泥简易房轰然倒塌,总面积300多平方米的违法建筑点得以顺利拆除。
该违建点为模具经营店,搭建已有多年,由于位于马路边,影响了市容市貌。此前,中城工作片工作人员发放了拆违通知书,又和户主进行耐心细致的沟通,得到户主的同意。
“今年以来,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等问题,大家拧成一股绳,拆违势如破竹。我们发动党员干部带头,引导村民自拆,进展比较顺利。工作片共拆除违章建筑十多万平方米,村民反响较好。”中城工作片负责人邵秀存介绍。
拆违拆出新空间,是今年以来不少村民的感受。10月8日,仙垟陈村的环城北路上,上百间违法搭建的出租房一天之内被拆除。拆违当天,住户已经将物品搬离,道路两侧杂乱的简易棚得到了清除后,呈现了新面貌。
近期,四村拆除了200多间违建,拆除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拆违涉及140多户村民,均得到村民的积极配合。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镇共拆除了1000多个拆违点,拆除面积达40.5万平方米,超额完成全年任务。
改出新天地
在东垟村,拆除的违法建筑被一盆盆盆栽扮靓,在周宅村,村口昔日露天坑变身口袋公园,成为村里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在东街村,原来街上的小摊小贩消失了,该村老年人活动场所作为小吃集中点,40多家摊贩统一集中到此,不仅环境变美了,还给村集体带来超100万元的收入。
在大力拆违的同时,该镇注重拆用结合、拆改结合,把腾出来的土地规划好、改造好、使用好,把拆的“红利”实实在在分享给群众,进一步促转型、治环境、惠民生。
近日,在邬家桥村,兴华西路沿街违法建筑得以拆除,村路瞬间变宽了。据悉,该路连接着石帆街道,是通往绅坊火车站的必经之路,这些违法建筑拆除后,使其成为交通要道的重要一环。该村驻村干部表示,拆并非终极目的,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建,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受益。
随着拆迁力度的有效推进,违法建筑拆后空间如何进行有效利用,各村挖心思因地制宜出招。在建强村,河边搭建的临时建筑棚拆除后,在建一个200多平方米的口袋公园。接下来,该村已经做好规划,将拆后空间得到有效利用,再建三个口袋公园。
干群齐合力
前不久,东街村村民老戴主动将屋顶搭建的蓝皮棚拆除。他感慨地说:“原本我接到通知书是不愿意的,工作人员耐心讲解政策。现在,隔壁邻居全部拆了蓝皮棚,路面违章广告没了,违法建筑少了,清清爽爽,环境大变样了。”
老戴只是众多主动自拆村民的个例。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涌现出了众多积极支持的群众,才使得工作有序推进。
不久前,在育红路店牌店招统一整治中,老瞿家的店牌焕然一新,深刻感受到变化的他,自己出资将其另一间店牌也进行粉刷。
虹桥镇城建办副主任倪立宝说:“今年以来,拆除违建工作呈现新的特点,工作人员一个个到现场做工作,一个个跟踪拆除,做到即拆即运,不留垃圾,服务更全面。大家的辛苦换来了群众的理解与支持。拆违时的阻力少了,关心的话语多了,村民们自发拆除蓝皮棚、腾出房子的多了,环境变靓了。”
据悉,虹桥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以“拆、整、清、建”为组合拳,形成长效机制,建立一个管理平台、一支巡查队伍、一套工作机制、一系列考核办法,设立包村制,每个班子成员分管一个村。另外,每周将五个工作片进行排名,连续两周倒数第一名的工作片由分管领导约谈,由此倒逼社区干部推动拆违。该镇还在镇政府传达室建立了违法建筑举报邮箱,公开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推进人居环境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