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3月4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刘乐平 王世琪 顾雨婷)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波及了正常的经济秩序。近期,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各地恢复正常经济的各项举措陆续出台。
这是一场艰苦的博弈,也是考验浙江经济韧性和发展战略定力的时刻。
某种意义上说,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也是倒逼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契机,在这个“窗口期”谋划推动高质量发展尤为重要。
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有没有定力、经济底盘是否扎实,有时,是重压之下方显韧性,狂风巨浪下的抉择和突围,往往预示着一个地方未来经济发展的高度。
在我省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调整为二级响应之后,浙江随即举行扩大有效投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共推出537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达8864亿元。
此举释放了什么信号?我们又能从中读出什么?
决心
先人一步 占据主动
与时间赛跑,与危机较量。
最近,一连串的好消息令人振奋:省本级551个续建省重点项目已全部实现复工,41家年成交额百亿元级以上的商品市场全部正常开业;截至2月底,全省企业复工率为90.86%……
此次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给这一节奏添了把“火”。
“占地千亩,建成后年产20GWh锂离子电池及系统总成,预计年产值180亿元。”在嘉善经开区利天万世新能源有限公司项目现场,总经理李正斌兴奋地向记者描绘这一项目的前景。作为国家重大外资项目,该项目的进展备受瞩目。
就在半个多月前,李正斌对项目能否顺利动工心里还没底。受疫情影响,荷兰方面的代表不能来了,项目建设需要的物资能否顺利拿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工人能否按时回来……这些都是未知数。“我们原本都以为,3月份肯定动不了工,拖到下半年都有可能。”
项目如期开工,大大出乎李正斌的意料。就利天万世新能源项目而言,在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协助下,他们顺利解决了工人交通、住宿、防疫物资等一系列问题,这是该项目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浙江在疫情防控上采取的有力、有效的举措让我们很安心,对项目建设更有底气了!”
大项目好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达效, 就能早一天加入全球化“竞技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让重点项目尽早动工,浙江上上下下为此付出了极大努力。一段时间以来,各地为解决企业复工复产的用工问题,包专机、开专列、包大巴,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面对疫情,大部分地方其实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这个时候谁谋划得早一些、谁办法多一些、谁动作快一些,谁就更容易占得战略先机、赢得发展主动、取得领先优势。”采访中,不论是省级部门,还是地方干部,无不透露出一种紧迫感。
种种的“千方百计”,凸显的是“咬定目标不放松”的决心和魄力。这次参加集中开工活动的共计537个项目,总投资8864亿元,项目单体平均总投资16.5亿元,创历史新高。
“稳增长关键在于稳投资,稳投资关键在于做好重大项目压茬滚动建设,疫情之下更是如此。” 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追赶全年经济发展目标,起步要有力,要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压舱石”作用。
在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潘毅刚看来,当前我省疫情防控的重点,已从原先的疫情防控为主,转变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兼顾。
“此次重大项目集中开工,能够看出浙江正竭尽全力,让按下暂停键的经济复活起来,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更进一步来说,浙江考虑的不仅是眼前,更是在未来发展中如何占得先机。”潘毅刚说。
恒心
追求优质 突出“有效”
总投资105.5亿元的宁波金发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20万吨聚丙烯热塑性弹性体及改性新材料一体化项目、总投资163亿元的温州市鹿城区集新未来社区试点创建项目、总投资160亿元的浙江泰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超薄玻璃基板深加工项目……
每次重大项目集中开工,都是我省紧抓新一轮发展机遇,激发产业转型新动能的缩影。“从这些大、好、高项目中,能窥出全省经济发展的方向。” 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长兰建平说。
“对优质项目的追求实际是对有效投资的追求。”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优质项目的落地将资本引向社会发展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必将大大推动制造业创新发展,推进新旧动能加快转换。
构建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产业结构,是浙江一以贯之的追求。分析历年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情况,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都居于比较重要的位置。比如,2019年第一批集中开工项目中,高新技术产业总投资41.1%,而在此次开工项目中,这一比例达到61.0%。
“如今,汽车行业正面临巨大创新机遇,吉利控股将主动迎接变革,以创新引领发展,推动出行领域变革。”台州星空智联科技有限公司卫星试验中心项目开工现场,谈到自己跨界造卫星的初衷,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这样说。
企业谋转型,政府则更多考虑城市的产业布局。台州市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该项目的落地,将为台州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为城市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
补短板——这是我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的另一关键词。纵观5年来8次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交通治堵、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民生保障补短板项目同样居于重要的位置。本批项目建成后,将新增城市快速路及轨道交通280公里,新增医院及养老床位6000张、中小学及幼儿园班级1100个。
要想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的促进作用,关键是释放有效投资,抑制无效投资,而重大项目作为投资的载体,其质量往往决定着经济发展的“含金量”。“有效合理的投资一定要具有延续性。”兰建平认为,新增项目与已有项目和发展方略相得益彰,方能实现“1+1>2”的效果。
此次各地的主打项目无不遵循了这一思路。杭州的阿里巴巴达摩院南湖项目将在之江实验室、西湖大学的基础上继续补强杭州的基础研究能力;上海之窗·智慧科学城项目则加快了嘉兴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步伐……
“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我们要有定力,要有恒心。”兰建平认为,着眼于引导投资方向、优化投资结构乃至长远的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谋划重大项目建设,这样才能发挥出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
信心
数字赋能 项目快跑
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浙江的科技力量、“柔性”治理体系站上台前,依托数字经济发展优势,在全国率先推出“一图一码一指数”,并建立精密指控机制,兼顾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浙江在此次防疫和复工两场硬仗中的优秀表现,源于多年来对智慧城市的研究和对数字经济的探索。在将数字经济作为“一号工程”进行多年培育后,浙江正逐渐为我所用,将产业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
借由数字政府建设的契机,数字技术正在加速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特别是,围绕项目审批数字化等方面的探索,一直被视作浙江一流营商环境的绝佳注脚。
参与本次集中开工的利天万世新能源有限公司新建年产20GWh锂离子电池及系统总成项目,投资超百亿元。这样一个体量庞大的产业项目,从项目备案到完成开工所有手续,只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赶在春节前做好了开工准备。
高效背后,是一个强大的平台——浙江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目前,该平台已经升级迭代到3.0版本,实现了申报项目从立项、规划许可、施工许可到竣工验收的全流程网上审批、全过程监管。
“在疫情总体可控的前提下,尽可能加快经济发展,其实是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水平的重要考量。”兰建平认为,这些数字化应用本质上是浙江治理能力的提升,也是浙江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仍能稳步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秘密武器”。
数字化并非只是特殊时期下的应急之策,而是发展中的常治之道。2019年,我省推出“标准地”数字地图——各地推出的“标准地”将集中在这一平台展示,企业在浙江投资可以像逛淘宝一样,登录“标准地”数字地图,寻找合适地块。
这一改革举措受到投资者广泛好评。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次集中开工的项目里,就有不少企业,通过浙江“标准地”数字地图,实现了土地资源的精准对接。“这一改革,是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一项重要探索,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项目、土地‘两张皮’的问题。以数字地图为载体,土地项目的精准对接将更高效。”
“我们要看到,一次性推出总投资8000多亿元的537个项目,这背后的精密组织、协调,包括接下来的项目推进、投产等,都有数字化的支撑,这是浙江的底气和信心。”对此,清华长三院新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吕淼分析道。
在潘毅刚看来,这次疫情是对我省数字化治理和应用的一次检验。他认为,只有从省到市县的数据和分散的平台数据打通,确保与经济相关的动态数据够精准,才能有效推进诸如重大项目开工等助推经济发展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