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市天天说 正文

一条神奇的创业“天路” 文三路互联网往事

2019-10-06 08:34:03  来源: 记者 朱文科 梁应杰

  生态

  从1999年来杭州加入阿里,到后来做投资人,李治国大部分时间都在华星路和文三路一带。他说杭州最早一批创业者和阿里关系密切,出来创业也就近选择,华星路和文三路这一带就是这么慢慢火起来的。

  这也是林志明选择在这一带创业的原因,他2007年辞职创业,在华星世纪做了一款页游《热血征途》。对他来说,这块地方最大的优势是数码广场林立。

  游戏上线后,林志明很快发现一个问题,由于流量增长过快,服务器很快就不够用了。如果拿账上的资金去买一台新服务器,三个月后才能买第二台。

  “当时的做法是到数码广场找认识的老板赊账,下个月钱到了再付款,先满足线上的流量需求。”林志明说,这几乎是当时互联网公司和硬件老板们通行的做法,“对方也知道我们是干什么的,不用多说。”

  当然,这样的情谊也和多年来“攒机”建立的信任有关。像林志明这一代,无论是学生时代还是工作以后,都和电脑打交道,创业时为了省钱,公司服务器都是自己攒的,在这个过程中和一些硬件老板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早期创业者选择在这里起步,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找人和找钱都方便。

  2004年,27岁的李治国第一次离开阿里创办口碑网,河南人讲义气,不从老东家挖人,就试着发了个帖子,结果真的招来一个工程师。两人约在文三路丰潭路口见面,一个长发飘飘的年轻人骑着山地车匆匆赶来,没问薪水就答应在一个月内搭好网站。

  8万元起始资金很快花光,无米下锅,是马云夫人张瑛私人借款200万救了急。

  这段经历对李治国的影响很大,后来他投资快的打车、蘑菇街、有赞、麦苗科技、时空电动、挖财等项目,开办福地创业园、福云咖啡等创业园区,都采取了包容开放的态度。比如在文三路中小企业大厦起家的51信用卡,和他的挖财是直接竞争关系,当孙海涛向他求助的时候,他伸出了援手。

  2016年以245亿元财富力压王思聪,在胡润研究院《80后白手起家富豪榜》夺魁的王麒诚,也是这一生态的受益者。

  他是浙江大学西溪校区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近水楼台,隔三差五就去附近几个电脑市场转悠,拉赞助,搞活动。

  2001年,还在读大二的王麒诚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100万,商机就来自他在市场里认识的一位销售光纤收发器终端设备的师兄,两人合伙开公司,一起代销这种当时很抢手的宽带设备。

  两年后,他在文三路上创建汉鼎,开始做智能化建筑,第一个工程师是他从毕业实习的浙大中控挖来的。所以后来汉鼎4次搬家,前三次都在文三路。

  裂变

  在淘宝上购物长大的90后和00后恐怕很难想象,本世纪初,逛文三路是种什么体验。

  浙大网新图灵最早的办公地点在黄姑山路,财务朱瑾还记得,当时黄姑山路破破烂烂,只有9路公交车直达,一家餐饮店都没有,所有店面都在卖各种电子器材,每天送货的小推车和购物者把马路塞得满满当当。

  孙华莹当时在颐高旗下网站IT世界网负责一个频道,他保留着部分当年数码产品的报价:组装一台赛扬、奔腾电脑要上万元,IBM笔记本电脑两三万,一张俄罗斯破解版Windows安装光盘三五十元,MP3光盘五六元。大多数人还在用容量只有1.44MB的3.5英寸软盘,U盘刚刚上市,4MB就要100多元。电脑炒股还没出现,看股市行情要用股票卡连在电视机上看,一张卡卖七八百元,经常卖断货。

  “电脑毛利高的有50%,卖耗材的都成了百万富翁。”姜鸣宇还记得,市场里摊位转让费炒到三四十万元一个,为了抢摊位,经常打架。

  姜鸣宇胆子小,几次转型的机会他都没有抓住,现在还在市场里守着一个卖机箱的摊位,挣点辛苦钱供女儿上高中。他最佩服的是,在当年那股洪流中,少数胆大心细的商户脱颖而出,走出不一样的人生路。

  作为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达沃斯论坛常客的长兴人田宁,就是其中的佼佼者。2000年从浙大动物科学学院毕业后,他在新开的颐高数码广场三楼租了个摊位,取名“盘石”,卖电脑,每天开着长安之星跑生意。

  田宁不像其他商户一样守株待兔,而是跑到文三路附近的几所高校,发展了一批“学生大使”,帮他卖电脑,每卖出一台,他给七八百元提成。

  盘石电脑赚得盆满钵满,田宁却急流勇退,将电脑业务留给合伙人,自己另起炉灶,进入中小企业营销和云服务领域。

  孙华莹印象很深刻,当年大家对关键词搜索还没感觉,田宁带着手下一家一家地跑中小企业,推广盘石代理的百度关键词搜索,为后来成为“全球青年领袖”打下了基础。

  翁南道在文三路上阅人无数,让他佩服的人不多,“聪明绝顶”的田宁算一个。

  当然,要想从上万商户中脱颖而出,光聪明是不够的,还需要一点点运气。

  2004年从中国计量学院毕业的新疆人史楠,是另一个故事。起初他在高新数码城一家电脑商行当伙计,每天守在电梯口,见人就发小广告,拉客装电脑。

  此时电脑城模式正如日中天,但史楠感觉到了危机。一是品牌电脑已然成风,二是淘宝抢走了不少生意。

  由于与老板理念不合,两年后,史楠拉着两个兄弟,花15元刻一个章,自立门户,炒芯片,炒内存,卖电脑。很快,整条文三路就知道了,颐高市场里有个厉害的新疆人。

  2010年,史楠成为英特尔在浙江、福建两省的总代理,还在文三路上开出国内第一家英特尔体验店,其地位大致相当于苹果西湖旗舰店。

  但史楠注定不单单做一个成功的电脑经销商,2014年新的机会又砸到他头上。

  当时,阿里的社交产品“来往”上线已8个月,但并未动摇微信的根基。CEO无招背水一战,着手开发钉钉。

  开发期间,思路卡壳的无招到大排档吃臭豆腐,遇到阿里人家属史楠,问他企业管理的痛点,史楠的回答让无招眼前一亮,于是邀请史楠参与钉钉共创,但既不给钱,也没股票。

  仅凭无招一句“让你用到爽为止”的口头承诺,史楠成了阿里钉钉全球第一个共创伙伴。

  2018年,钉钉注册用户数突破1亿,成为全球最大的企业服务平台。因为在共创中的重大创新和巨大贡献,史楠拿到阿里集团pre-A投资6000万元人民币,双方成立合资公司鑫蜂维,为中小企业提供阿里集团企业级产品的一站式服务。

  特例

  1998年,美国加州两个还没毕业的穷学生,向Sun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安迪·贝托尔斯海姆讲述他们的创业梦想。讲了半天,老头也不是很理解,但被两个年轻人的激情和梦想所感染,就对他们说:我听不懂你们的商业模式,先给你们一张支票,半年之后你们告诉我你们在做什么。于是,靠着这张20万美元支票起家,两人一步步打造出了今天的Google,而贝托尔斯海姆的20万美元后来演变成近3亿美元。

  这个故事,文三路也有一个相似的版本,并且是这条路上为数不多的与颐高和阿里都关系不大的故事。

  Google诞生的时候,华中科技大学毕业生陈宗年和胡扬忠在马塍路36号已经做了十来年技术员。这里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52研究所——一家研制监控设备的国家队企业,担负着打破日本人垄断的使命。

  2001年,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给数字监控市场带来快速发展。“9·11”后一个月,陈宗年、胡扬忠带着26名员工,在园区一层简易的办公楼内创立海康威视。第一款产品,是一块数字视频压缩板卡,不过还缺编解码技术,而且没钱。

  关键时刻,他们遇到了校友龚虹嘉。

  龚虹嘉不仅有编解码技术,还是个商界达人,此前曾与朋友联手创建了家喻户晓的德生收音机。转身做投资人后,专投校友,命中率奇高。

  龚虹嘉将编解码技术连同245万元资金一同注入海康威视,获得49%的股份,三人组成海康“铁三角”。

  创办初期,龚虹嘉隔三差五来马塍路,对两位校友进行商业科普,“股东就是我们的父母,不能因为年满18岁可以自食其力了,就不要父母,要养他们一辈子。”

  两个商业小白的任督二脉就此打通。而龚虹嘉自己,在海康威视获得的回报超过4000倍。

  张喆2000年进入电子市场,装机,卖股票卡,如今还在颐高市场里守摊,卖大华、海康威视、宇视等杭州品牌的安防器材。

  “一个人的命运,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这话说到他心坎里了。

  未完待续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阿里巴巴早已搬离文三路,史楠跟着去了未来科技城;挖财还在华星路上,但李治国大部分时间在各处创业园看人、看项目;区块链独角兽趣链刚从火炬大厦搬到滨江,有赞去了西溪路;盘石在北部软件园安了家,王麒诚也在城北新天地盖了豪华气派的总部大楼;陈宗年带着海康威视过了江,最后留守马塍路的员工,明年将搬去海创园。

  在此之前,东方通信、新华三、中国化工网(生意宝)、恒生电子、大华、51信用卡等从文三路起步的明星企业,纷纷散落到杭州各处新的科技园。

  文三路不再有当年的喧嚣,餐饮店取代了数码店,外卖电动车取代了送货小推车,卖场里不少商铺蒙上了灰尘,一些摊位变成了棋牌室和健身房。

  翁南道仍然坚守在这里,他的两套房子都在文三路上,每天在这条路上来回走几趟,时不时还去公司楼顶的人工草皮球场上,和年轻的创业者们踢上几脚。

  他和刘强东同时出道,但颐高没有成长为京东,要说没遗憾,那是假话。当年他没少找孙彤宇和张勇,但谈的是市场大户在淘宝上的扣点,如果聊的是更长远的谋划,现在说不定是另一番光景。

  不过,他说现在这份安静挺好,低调创业,埋头干活。

  “成天聚光灯照着,有些创业者变成表演型人格,真正的东西却没有。”

  事实上,翁南道并未闲着,颐高早已转型成为城乡数字产业运营商,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布局了267个各类型产业园区,投资运营了1600万平方米创业物业,整合创服机构1200余家,投资机构300余家,服务创业公司7万多家,颐高品牌价值过百亿。

  蒲公英被风吹散,将希望的种子撒向大地。这是文三路的幸运,也是杭州的幸运。

编辑:徐光

城镇原创

余杭瓶窑镇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艺晚会今晚举行 稻花飘香漫山翠 杭州灵山风情小镇今天开镇 钱塘新区前进街道:多彩前进人 弄潮向前进 探秘大国粮仓---智能科技让储粮更安全 西湖区美丽城镇建设带动茶产业文化蓬勃发展 未来可期 前进街道举行“钱塘永向前”群众性合唱展演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