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成广在上课
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四川省阿坝州理县,两个相距2000公里的地方,因为一场接力支教,联系日益紧密。
7月10日一大早,金华市永康二中数学教师麻成广,匆匆赶到杭州萧山机场,飞往远在千里外的理县中学。临行前两天,麻成广收到了数位孩子的祝福,他激动得数宿没睡好觉。
原来,在麻成广一年的驻点支教下,2019年四川省高考,理县中学共有9名学生裸分考上本科,改写了十余年来理县全县无一人裸分考上大学本科的历史。
从永康到理县,跨越千山万水,记者一路同行12个小时。在闲聊中,记者读懂了这位50岁援川教师的心声。
以下文字根据麻成广口述整理:
我叫麻成广,是金华永康二中的数学教师,从1991年算起,我已经教了28年的书。
去年6月,当永康市委组织部号召教师去四川支教的时候,我第一时间主动向组织申请。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瞒着妻子“先斩后奏”做决定,因为在这一年,我的女儿要上高三了。
那个时候,同事们都劝我:“支教是年轻人的事,你凑什么热闹?”“你身体万一搞坏了,以后还怎么养老?”“女儿上高三了,你不要再瞎折腾了”……但我都没有听。
其实在报名前,我并不清楚支教的具体地方,只知道那里离当年大地震的汶川很近。当时,我心里就一个想法:好男儿志在四方,在当老师的最后时光里,要为国家做点有意义的事。就这样,我成为了永康来理县支教的第一位老师。
理县中学校园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在我读书的那个年代,读书真是一件奢侈的事啊!我得每天早早起床,干完家里和地里的全部农活,然后匆忙跑向7里外的学校。如果赶上“双抢”时节,全天高负荷的劳动,早已让我腰酸背痛,读书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那个年代,读书也没那么多讲究。农闲的时候,我就带着一罐霉干菜住校,一个菜吃一个星期。虽然条件非常艰苦,但老师无处不在的灵魂拷问,让我无时无刻也不敢懈怠——你长大想穿草鞋,还是想穿皮鞋?
最终,一心想跳出“农门”的我,通过自己的寒窗苦读,成为我们乡为数不多的大学生,考上了浙江师范大学数学系。
2018年7月18日,我来到理县中学。理县距离汶川不到50公里,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理县受灾程度比较严重。但在灾后数年间,通过国家和省市的大力扶持,当地的经济取得大踏步发展。以佳山村为例,相比十年前,人均年收入已翻了十倍,都达到了万元以上。
老百姓的口袋也由瘪到鼓,有的种起了山核桃,有的栽起了大樱桃,有的干起了旅游,还有的卖起了高山蔬菜。我有一位当地朋友,一年种三季的高山蔬菜,一亩地一季就能收8000斤蔬菜,以每斤均价5毛钱算,20多亩地一年可赚20万元。
麻成广教授的藏族学生雷子杰,以理县中学第一名的成绩,被西南民族大学韩语专业录取。
但与经济发展不相相称的是,2008年地震以后,作为理县唯一一所高中,理县中学却没有出过一个裸分考上本科的学生。家长对理县教育也普遍持不信任态度,“家门口考不上大学”是一个大众化心理。许多条件好一点的家庭,都将孩子送往车程两小时以外的都江堰和成都上学,优秀的老师也跳槽到同样的地方。虽然现在不提倡应试教育,但在我眼里,这是一种严厉的“批评”。因此,重塑理县人“在家门口上学”的信心,成为我来这里支教的最大使命。
在理县当高三数学老师不到半个月,我就发现了教学质量不高的症结所在:学生的基础较差,但学习资料都向衡水中学看齐,这无疑是“打肿脸充胖子”,学生没有学习的获得感,老师也没有教学的获得感。
于是,在我的牵头下,老师们重新编写了教学用书,更加符合理县学生的学习情况,理县中学的改变就此开始。
家乡永康给予了我最大的支持,在理县中学高三(1)班,所有孩子们人手一台平板电脑,教室配备投影仪和自主答疑机,借用大数据实现精准教学。学生课堂上的解答同步传送到老师的平板电脑中,老师现场就能针对性讲解重难点。要知道,这套精准教学设备在永康还没有普及,在一个学生身上的软硬件投入就要1.2万元。
与永康相比,理县是一个高原峡谷并存的山区县,老百姓的思想观念比较闭塞,辍学在家务农或者忙于农活经常性请假的学生很多。所以,在我不教课的时候,我就走上田间地头,不厌其烦去做家长的思想工作,成功“捞”回了一些孩子,让他们重返了课堂。
今年,理县中学取得了破纪录的高考成绩,在重塑老百姓“在家门口上学”的信心上走出了一小步,我也看到了一些正在发生的变化——离学校开学还有一个多月,已有近十位原本打算外出借读的孩子回来了。
非常喜欢《送东阳马生序》里的一句话:其业有不精者,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如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我支教一年取得的成绩,正是靠着老师专心的教学,学生专一的学习。
再过半年,我的支教时光暂时告别,同事将接过我的接力棒,理县中学的蜕变仍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