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7月1日讯 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引领全国后,金华市城市垃圾分类再次实现破题。
从源头看,实行定时投放、定点收集垃圾的城区小区(社区),源头分类率达到90%以上;从终端看,厨余、可回收、有害、大件、其他和建筑垃圾等六类垃圾,分开清运,各有终端处置,像厨余垃圾变成碳、建筑垃圾变成砖。
我国的垃圾分类试点始于2000年6月。金华是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两次四分”模式的发源地,是全国首个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的地市,还制定出台了全国首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地方标准。对垃圾分类颇有办法的金华市,去年以来试点城市垃圾分类工作,逐步探索形成了城市垃圾分类“两定四分”模式。
垃圾围城是世界难题,难在前端不愿分、终端难处理、缺长效机制。金华是如何破解这3道难题的?近日,记者就此进行了专门探访。
前端不愿分怎么办?
定时定点,专人盯着分
早上6时28分,65岁的黄小宝出现在金华市金东区东孝街道枫乔苑小区大门口的垃圾投放点上,他是东孝街道第67号垃圾投放点的巡检员。接下来的两个半小时,他将与小区志愿者陈昌根一起,守在垃圾投放点上,接过居民垃圾袋,破袋检查并打分。
现有住户231户800多人的枫乔苑,只有一个垃圾投放点。且只在上午6时30分到9时、下午6时到8时,接受居民投放。不定时定点投放的居民,要被扣分。
定时、定点,这就是金华市探索出的城市垃圾分类“两定四分法”的“两定”。
84岁的胡昌言住在11幢2单元101室。老人家起得早,拎着垃圾袋,第一个来到投放点。“这位是我们4月份的先进户,垃圾分类做得最好的人家。”黄小宝边打开垃圾袋,边对记者说道:“看看,都是厨余垃圾,清清爽爽的,都是些菜叶、剩饭、西瓜皮,没有其他杂物。老陈,应该打5分吧?”
黄小宝先把垃圾倒入“厨余垃圾”桶,又把空垃圾袋投入“其它垃圾”桶。站在一旁的陈昌根认认真真地在“枫乔苑小区6月垃圾分类记分表”上,找到胡昌言的房号,记上5分。亲眼看着分数被记上,胡昌言才满意地离开。
胡昌言为何如此“分分计较”?
趁着前面投放的人少,陈昌根说带记者去看看答案。往小区里走百来步,陈昌根在小区公示栏停下脚步,说道:“就因为这个。”
记者看到,这是一个垃圾分类等级公示栏。一张写着“枫乔苑5月份垃圾分类等级公示栏”的超大表格,占据了公示栏右边。表格上密密麻麻写着房号,后面红、蓝、黄、灰四个等级颜色,分别代表着先进户、合格户、促进户、空置户。左边的区块是笑脸墙,贴着垃圾分类先进户受表彰的照片,个个喜笑颜开。
“按照每天打的分数,月底评出个好差,公示在这个大公示栏里。每个单元的楼道口还有一个小公示栏,公示着单元里每户人家的好、差。你想想这么公示,谁还不想当先进户呀?”陈昌根说。
陈昌根说得头头是道,东孝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沈旭东和金东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房产物管科科长方岳明在一旁偷着乐。
沈旭东说,原先东孝街道有大大小小垃圾桶分布较多,垃圾分类根本没法监督。现在,村改居的社区和城市小区一样,按照每三百户设一个投放点的标准,整个街道就只有83个垃圾投放点,“‘两定’好在监督容易了。只要每个投放点配一名巡检员、一名志愿者,由他们监督居民,就能保证垃圾源头分类。”
“两定”办法好,可金华市也整整摸索了1年多。众所周知,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工程,从前端的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到末端的运输、处理,必须环环相扣。与农村一样,城市的第一难也在源头分类。但与农村不同,市民大多不是不会分,而是不愿分。
农民不会分,金华市因地制宜,用农民最耳熟能详的“会烂”“不会烂”,打破了僵局。而市民不愿分,率先进行探索的金东区东孝街道提出用定时、定点“两定”法来破题,挨了市民不少骂,“倒个垃圾还要看表,没事找事。”
“垃圾分类事关全局、事关子孙后代。之所以难,难就难在要形成习惯自觉。”最后还是金华市领导下了决心,挨骂也要推广,并加大宣传力度。
以枫乔苑为例,原本小区有13组垃圾桶,居民24小时都可以投放垃圾。居民有没有分类,分类的标不标准,都难以监督。如今,小区只有一个垃圾投放点后,只需要黄小宝和陈昌根俩人每天用四个半小时,就可以“管”牢所有居民。公示栏上,枫乔苑的231户住户中,只有5户没有做好分类工作,被贴上了促进户的标签。
按照“两定”法,金东区将城区范围内所有小区(社区)垃圾投放点由过去721个缩减至现在139个,减少率61%以上。每个小区按照上午两个半小时、下午两个小时的标准,可自定时间段,有效破解了城市垃圾分类的第一难。其他县(市、区)也已逐步推开。
终端处置难咋解决?
寻找外援,向企业借力
垃圾分类不等于垃圾治理,更不等于垃圾减量。要想垃圾减量,很大部分取决于后端的有效处置。如果说垃圾分类前端难在居民不配合,那么末端难在政府如何与企业协同,撬动市场的力量,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建构起从垃圾产生到资源利用的再生资源循环的闭环体系。
金华市多年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优势再次显现。
自2014年金华市推行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中,就按照“会烂”“不会烂”的标题,分为两大类。再在“不会烂”当中,分出可卖的、有害的、其它垃圾。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大同小异。因此,金华市把城市生活垃圾分为四类,分别为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它垃圾。并且,严格按照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清运、分类处置”要求,运用企业撬动市场,“四两拨千斤”逐一破题,真正实现“闭环运行、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
厨余垃圾是生活垃圾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生活垃圾总量的30%-60%,一直是垃圾处置的难点。在农村,金华农民利用厨余垃圾可烂的特点,通过建阳光垃圾堆肥房,把厨余垃圾变成了有机肥。在城市,厨余垃圾怎么办呢?
方岳明告诉记者,金华把厨余垃圾变成了生物碳,成为花肥。
记者随方岳明赶到位于多湖街道杨宅社区的再生资源利用中心——浙江金锅锅炉有限公司生活可腐垃圾协同园林废弃物生物碳化项目基地里。这个每天要处理7吨厨余垃圾的项目基地里,几乎闻不到异味。工程师王俊抓着一把如米粒般大小的碳,告诉记者说,“这就是用厨余垃圾变出来的。”
5年来,政府大张旗鼓地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企业也嗅到商机,早早跟着谋划。“农村厨余垃圾可以堆肥,城市怎么办?可不可以学习大自然,把垃圾变成碳?”金华本地企业浙江金锅锅炉有限公司董事长吕后明的“异想天开”,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为把“异想”落地,“金锅”又找到了致力于能源再生研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勇助阵。
经过几年努力,项目终于研发成功,并于去年11月投入运行。“项目总投资800万元,我们主要用在设备上。两万平方米的土地,是政府无偿提供我们使用的,得知企业有资金困难,政府还主动帮我们找到金华银行提供贷款支持,让我们可以加大环保装备的投入。”董事长吕后明介绍,按照设计,我们每天可以将20吨“厨余垃圾”变为市场前景广阔的有机肥和炭基肥。如今,随着金华城市垃圾分类的推进,他们基地每天厨余垃圾的处理量,也从开始的1吨上升为7吨左右。
有一组数据可以印证,金东区按月各小区(社区)对厨余垃圾和其它垃圾的统计,完成分类后,对“厨余垃圾”进行再生资源利用,垃圾减量比例达到了63%。
上午9时,黄小宝和陈昌根完成了上午的工作。二个半小时,两人收集两大桶厨余垃圾。为防止异物发散,黄小宝拿着透明胶带,把厨余垃圾桶团团胶好。10时,环卫工人方新行开着厨余垃圾转运车到枫乔苑,再把其运到2.5公里外的戴店垃圾转运站。经过初步压缩后,由一辆大垃圾转运车转送到再生资源中心,变成碳。而枫乔苑的其它垃圾,由方新行的另一辆转运车运往戴店转移站压缩后,再统一运往金华垃圾焚烧厂,进行焚烧发电。
与“金锅”比邻而居,金东区再生资源中心里还有一家资源再生单位——北控城市服务公司的可回收垃圾分拣中心。
为方便居民出售可回收垃圾,金东区引进了北控城市服务公司,在小区(社区)按照每300-500户安装一台智能分类回收机的标准,在全区安装了68台智能分类回收机。而后由北控城市服务公司统一收集,运回再生资源中心,统一分拣,实现资源再利用。智能分类回收机同时还承担节能灯泡、电池等有害垃圾统一收集,并统一运送至金华市固体废物处置中心处置。同样的,占地3200平方米的分拣中心,提供“北控”免费使用。
城市生活水平高,装修、拆迁常有大件垃圾、建筑垃圾。金华市也早有谋划。2017年十大民生实事——日处置规模20吨的大件生活垃圾处置中心,已于去年1月使用。破家具、旧家电等,都可进入该中心,能修复重新使用的进行修复再使用,不能重新修复的,经过破碎分拣变废为宝。
还有建筑垃圾,早在2016年1月,金华市国有企业城投集团就与中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合资,组建了金华市中天城建绿色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该公司年可处置建筑固废100万吨,资源化利用率达85%,建筑垃圾到了这里可以变成再生砖,售价每平方几十、上百不等。
金华市政府主要负责人说,金华市能把城市垃圾“吃干榨净”,主要得益于借助企业的力量,让难事不难。
如何建成长效机制?
奖罚分明,用制度管人
人的精神,也和自然力一样,有着无限的潜力。
5年前,金华市开始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时,没人想到会如此成功。一件城里人都做不好的事,农村人怎么做得了?怎么能成功?事实证明,在垃圾分类工作上,农民比市民“更时尚”。
前端开始分类,后端处理井然,但要确保这个闭环长效运行,离不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黄小宝自从成了枫乔苑的巡检员,他就把自己当作小区居民了。“垃圾分类工作做好了,居民好,我也好。”他说,按照区里统一规定,巡检员工资按照“基本工资+加班补贴+考核奖励金”的形式发放,倒逼责任落实。同时,以街道为单位评选优秀巡检员,给予一定的奖励,激发工作积极性。
至于居民,市里要求巡检员和每个小区志愿者按照十分制进行打分,实行逐日累加,最高可按每月15元标准兑换实物积分奖励。“钱虽不多,但这份是荣誉,代表着我们家对生态环境贡献度。”心怡小区住户刘笑眉说。
与此同时,金华市还建成层层考核制度。市里对各县(市、区)进行考核;县(市、区)对乡镇、街道(部门)进行考度,每月按照宣传发动、分类覆盖、分类成效、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年度岗位目标责任制相挂钩;乡镇、街道(部门)对小区(社区)每月进行考核,就宣传培训、设施配置、队伍建设、分类成效等方面评出等级,每半年给予差别化奖励。还有清运单位考核制度,将垃圾清运公司工作经费的20%-30%作为绩效奖,由区和街道不定期进行暗访抽查。
垃圾分类涉及千家万户。为取得更多居民的支持,金华市还重点打造了楼道长和志愿者两支队伍。由各小区选聘责任心强、积极性高的离退休党员、干部、教师或者热心群众为楼道长,再利用由中青年学生、移居城市的农民为主的志愿者队伍,或进户宣传,或值守投放点,形成“垃圾分类是新时尚”的氛围。
陈昌根是武义县履坦镇履二村农民,去年为带孙女进城后,就受儿子推荐,当起了志愿者。“我们在村里就分了几年了,这工作做得很顺手。我老农民都分得好,一些小年轻没分好就脸红了。现在大家都很自觉。”65岁的陈昌根说。
然而,对于多次提醒仍不按规定投放的居民,巡检员上报并经县(市、区)行政执法局查实后,根据《浙江省城镇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给予200元以下的罚款。截至目前,仅金东区就处罚垃圾未分类案件294起。
种种奖励、补贴,这钱划算吗?已经实现城区范围内所有小区(社区)全覆盖的金东区,算了一笔经济账,按目前小区日常运行情况看,厨余、有害垃圾清运费,巡检员工资和对垃圾分类达标居民的激励等,种种加在一起,约1300万元。相比过去垃圾填埋或焚烧的经济成本,财政完全可以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