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7日,萧山发电厂2号发电机与电网解列(发电机与系统断开),至此两台燃煤机组全部关停解列。(资料图片 萧山发电厂提供)
1992年7月2日,萧电一期工程奠基。(资料图片 萧山发电厂提供)
2015年底,浙能萧山发电厂对两台燃煤机组实施关停,率先结束燃煤发电模式,进入纯天然气发电模式。在完成前期燃煤机组评估、拍卖、拆除等一系列工作后,昨天下午4点,萧山发电厂燃煤机组烟囱成功实施爆破,标志着萧山发电厂燃煤发电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老朋友,我们送送你”
从浦阳江畔望去,5座“矮胖”的冷却塔中间,这根180米高的大烟囱显得格外显眼。昨天下午,萧山发电厂外拉起了警戒线。警戒区域外来了不少居民,有骑自行车和电动车的,有开车的,也有步行来的,大家都是为了来看这根大烟囱最后一眼。很快,它将成为人们的记忆。
3点半后,人陆续多了起来。大家一边举起手机为萧山发电厂的大烟囱记录最后的样子,一边交流着有关这根烟囱的消息:“电厂早就不烧煤了,用天然气,所以要拆咯。”
3点58分,乌云逐渐遮住了太阳,人群也渐渐安静了下来,江风吹动着草木叶簌簌作响。人们目不转睛地正视着前方那根高耸的烟囱。
“5、4、3、2、1!起爆!”4点整,随着“轰”的一声,萧山发电厂燃煤机组烟囱实施爆破,飞溅的石头从底部炸开,瞬时尘烟翻滚,与此同时,黑烟从烟囱口升起,笔直的烟囱断成两节,顺势倒下。从起爆到完全倒下,只过了15秒,这座矗立在浦阳江畔26年的大烟囱就此退出了历史舞台。空中只剩一缕黑烟,逐渐飘散。
和在场的其他萧电人一样,职工钱师傅的眼里噙着泪花,目送这位“老朋友”离开:“我进来的时候就看到这根大烟囱立在厂里了,它陪伴了我们萧电人20多年。如今,因为企业转型升级需要,要说再见了,我们来送送它吧。”
“作为萧电人,我们都百感交集,‘大烟囱’见证了一代萧电人的青春与芳华,另一方面,它也是浙江能源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作为企业,我们更要展现应有的社会担当,走在能源产业转型升级的前列。下一步,我们也将践行新发展理念,为杭州为萧山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萧山发电厂副厂长陈强峰表示。
燃煤机组功成身退
目前为纯天然气发电
1992年7月,萧山发电厂项目在临浦正式奠基。一期两台125兆瓦的煤机分别于1993年9月3日和1994年4月7日投产发电,并在2002年和2003年经过通流部分技术改造后,扩容至130兆瓦。
此后,为配合杭州区域经济发展规划,萧山发电厂对一期燃煤机组还进行了供热改造,向萧山南部镇街热用户进行集中供热,加强能源利用率,设计供热量为150吨/小时。
随着能源行业改革向纵深发展,萧山发电厂也意识到清洁能源将是未来发电的主流方向。2005年,该厂天然气发电项目正式开工。二期工程两台400兆瓦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分别于2008年1月16日和4月14日投入商业运行,意味着萧山发电厂从燃煤发电模式进入到“燃煤+燃气”发电模式。
三期工程规划建设两台9F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机组,分期建设的第一台420兆瓦机组被列为2011年浙江省政府保供电抢建行动计划第一类项目,于2012年6月30日首次并网发电,成为浙江省14个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抢建行动计划中首台并网发电的机组。如今,萧山发电厂的总装机规模为1226兆瓦。
为响应浙江省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落实杭州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进“无燃煤区”建设,以及配合G20杭州峰会召开的需要,2015年12月7日,两台燃煤机组全部永久关停。经测算,两台燃煤机组关停后,每年可减少燃煤使用量62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排放量分别为330吨、520吨和70吨。
《临浦镇志》记载:“(萧山发电厂)一期工程的建设投产,对于改善浙江省电源分布,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改善杭州地区,特别是萧山、滨江两区的投资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重要作用”体现在数据上就是,截至关停,两台燃煤机组实现安全生产日5715天,累计发电量达到347.45亿千瓦时,累计对外供热量103万吨,为杭州南部地区的安全、稳定供电给予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