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小城市 > 泽国 正文

进入汛期的泽国多举措“治水”

2014-05-13 09:39  来源:温岭日报 记者 庞辉斌 文/图

 

  #!time!#自3月5日泽国镇全面开展“五水共治”以来,已历时两个多月。在这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垃圾河在全镇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往日随处可见的河面漂浮物在河道保洁人员的清理下明显减少,网箱、倒须笼等河道障碍物在统一安排下有序拔除,河岸违法建筑物也正在被逐步拆除,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五水共治”给了人们追求优美生活环境的希冀。

  进入5月,梅雨时节临近。此时,泽国的“五水共治”也基本进入了新的阶段——河道清淤、拓宽,如何在汛期防洪水、排涝水,给所有正在参与治水的人们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

  泽国汛期降水频繁

  泽国受季风气候不稳定性的影响很大,境内雨量充沛,常年平均降水量为1850毫米,多年平均降雨日达176天。一到汛期,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便频频来袭。

  泽国全年有两个明显雨期:4至6月为春雨和梅雨期,降水强度增加,暴雨次数增多;7至9月为第二雨季,主要受台风影响,多狂风暴雨,次为热雷雨,约占年雨量的35%。据统计,多年来,泽国平均日降雨量超过100毫米的就达25天,而日降雨量超过100毫米时,就会超出泽国现有的排涝能力,尤其是联树和牧屿等地势较低的低洼地、沉降地,会直接变成“汪洋泽国”。

  拓宽河道,蓄水排涝

  5月6日下午,下店街前河边,一台挖掘机正在做着河道拓宽的前期准备工作,沿着河道将岸边种植的果树一一往内侧移植。这条1040米长的河道接下来要拓宽6米,从现有6米~10米的宽度拓宽到平均12米。

  这一消息让村民们颇感欣慰。由于下店村是典型的沉降地,历年来饱受洪涝灾害的“荼毒”,只要一遇到台风或者暴雨天气,全村基本上都会被水淹。“去年国庆节那次台风,水积起来有至少半米深,漫到了大腿。”蒋明地比画了一下,在老房子的墙上,都留有一条清晰的水痕,最高的位置,离地面有七八十厘米。

  这给以农业种植为主的下店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单是去年国庆节的台风便使800余亩甘蔗直接减产三分之一。“这还是因为去年年底天气好、行情好,大部分甘蔗也基本上都卖出去了,要不然损失更大。”蒋明地对此反而感到有些庆幸。生于此地,饱经洪涝,无奈竟变成了坦然。

  但是,没有人会不愿意居住在舒心怡人的环境里,“五水共治”的初衷也正是基于此。河道的拓宽让村民们对今后的防洪排涝能力有了新的期盼。“尽管目前还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效果,但河道拓宽之后,相当于一条河变成了两条河,排涝能力肯定会有所提升。”蒋明地觉得,就算用挖出来的泥加高河道旁的地势,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河水倒灌,减少农作物的损失。而拓宽后的河道蓄水量会有明显提升,一旦遇到干旱,对于农业用水也多了一份保障。

  在下店村的“五水共治”安排表里,长1385米的下店人工河也被列为了拓宽河道。对于地势低洼的下店村来说,“五水共治”的意义尤为实在。

  在联树和牧屿,与下店村有着相似情况的村落不止一两个,这些一到暴雨天气就变身“一片汪洋”的村(居)纷纷制定了各自的河道清淤、拓宽计划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下店、双峰、湖亭、新秋4个村正在或者准备拓宽河道,另外有35个村共72条河道需要清淤,累计长度28650米,清淤工程量达267531立方米。

  全盘规划,步步为营

  “从总体上来看,泽国的水环境治理的基础工作做得还算不错,比如前期的垃圾河清理。另外,一个镇里面建有两个污水处理厂且每一个的污水日处理量都达到1万吨以上,相对于我以往接触的案例来说,这确实很难得,很多地方可能一个县才会配备一个日处理量1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上海勘测设计院设计师张俊在泽国进行实地踏勘之后由衷感叹,同时他也说道,泽国境内有台州市级河道2条、温岭市级河道5条、其他大小河道250余条,如此星罗棋布的水网更加需要一个统筹的规划才能条理分明地进行治理。

  “很多人没有深究过‘五水共治’到底指的是哪‘五水’,除去大家都在讲的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以及抓节水都是需要系统考虑的因素。”张俊说,仅从防洪水、排涝水两个方面来看,治水是可以从客观层面上看到实效的,而治污水和抓节水可能更是一个长远的成果。

  这与泽国水管站工作人员的看法一致,尽管在汛期期间,市级河道承担着主要的防洪排涝功能,但是支流的清淤、拓宽能在一定程度上分担主干道的排水压力。“在台风带来强降水等极端天气时,可能一条镇级河道或者村级河道受主干道排水速度慢的影响,水位上升会十分明显,但清淤以及清除河道障碍物之后,水流速度会明显加快。”张俊介绍道,一两条河道的清淤、拓宽只能对周边小范围的地区形成积极的影响,但如果所有河道都进行清淤、拓宽,那么效果会成倍地体现。不难理解,当整个水网的整治达到一定的规划规模之后,量变将引起质变。而这也就需要制定出一个包含全市所有河道在内的全局的规划。

  眼下,泽国正派出一支包括1台挖掘机和4艘船的专门清障清淤的队伍在全镇范围内进行作业,另外还有一支专门拔除树桩、竹子等不易除的阻水物的队伍在牧屿行动。

  “还有一个因素也不容忽视,那就是沿岸拆违。”“五水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之所以要拆除沿岸的违法建筑,除了绿化以及为今后河道拓宽留下足够的空间等因素外,还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防洪排涝,“当水漫过河岸的时候,市级河道两岸各预留10米、镇级河道两岸各预留7米的空间就能充当临时河道,那么一条河道的宽度就从原来的30米变成了50米,加快水流的通过。而如果两岸全是楼房,这些就是最严重的阻水物,防洪排涝也就无从谈起了。”

  雨污合流,“一厂两用”

  对于“五水共治”来说,污水处理厂有着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但严格来说,污水处理厂与防洪排涝应该是没有任何关系的,而在泽国却因为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导致了污水处理厂还兼具一部分排涝的功能。

  “10年前有这样一个措施,农村建房的时候为贪图便利和美观,雨污是合流的,不管雨水还是污水,都会流到化粪池里,然后全部由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丹崖污水处理厂厂长林国祥苦笑着说,当时设计人员在做这一存在弊端的规划设计时肯定想不到10年后的今天会有“五水共治”。从平时来看,雨污合流无疑给污水处理厂增加了不少无谓的负担,但到了需要排涝的时候,污水处理厂反而阴差阳错地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从长远来看,现在新建的楼房都是要求雨污分流的,这时房屋周边的排涝与污水处理厂不会产生任何关联,污水处理厂本身也不具备防洪排涝的职能。但在泽国现有遗留的雨污合流的情况之下,雨水进入化粪池后会直接输送到污水处理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确实能缓解局部地区的洪涝灾情。”

  另外,分布在各处的污水处理泵站在局部地区积水严重的时候也可以临时充当排涝设备,将周边的积水输送至污水处理厂再直接排放到河道中。这当然只是临时的应急措施,不过在积水严重的情况下,恐怕也没有人会犹豫是先处理污水还是先处理积水。

  采访札记〉

  建设生态水环境,应追求“整体效应”

  记者 庞辉斌

  参与过“五水共治”的人们或许碰到过这样一种情况:一条河道若恰好是界河,那么治理起来会更加有难度。假如一方没有足够重视并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那么另一方如何努力清理也是枉然。不管是东风压倒西风,还是西风压倒东风,整治结果无非是河面垃圾从一边漂向了另一边,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也确实看到过这样的情况。眼下仍处于治水初期,偶尔发生此类情况在所难免,但也应该引起重视。

  “五水共治”的最终目的是建设“山依然青水再次秀”的生态水环境,而环境应该是一个区域性的整体概念,包含水文、气候、地形、生物以及土壤等各个方面。这里所说的水环境,除了河道,还包括湖泊、湿地等,“山林水田湖本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所以,清理垃圾河的同时应追求整体效应,不能单单看到某几条河干净了就可以了,如果遇到汛期雨量增加,河道水流量加大会从别处带来更多的垃圾。

  同样的,某几条河道的清淤、拓宽在一时看来作用不甚明显,但对于整个区域的水环境提升起着基石的作用。这种作用短时间内看不见、摸不着,但其作用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比如河道整治之后可以提高附近居民的生活质量,或者本村的一条河道整治会给邻村带来积极的生态影响等,这些潜在的收获可能更要超出客观的排涝等“收益”。

  那么治水的同时,我们可以强调建设一种水文化。这种水文化包含人与水环境的关联,通过创造优美的水景观、水场所,让人们能够切身感受到水、接触到水,更直观地看到一些治水的好处。同时,进行水的教育,让人们对水环境的整体性有一个更加具体的认识,比如界河的这边清理干净了,对岸也要拿出实际行动来,双方要步调一致。而若是能进一步完善水质的管理制度,就可使大家都能参与到水环境的管理、保护中来,成为保护、治理、享受水环境的主人。

微信分享 关注浙江城镇网微信
编辑:王铮铮

相关阅读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