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旧时,农历三月初三,泽国便会举办迎神赛会。《太平胜事》中对此有所记载:古人所叹为难得也。
泽国的迎神赛会,原先分为一年两次,即“三月三”和“三月廿八”。“三月廿八”为东岳庙神诞,村人间岁或数岁奉神出游,谓之“迎赛”。在后来的演变过程中,“三月廿八”东岳神会逐渐销声匿迹,而“三月三”迎神赛会则仍旧年年继续着,直至1957年。在此之后,一停便是半个世纪。2008年,泽国重新举办“三月三”迎神赛会,才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延续。
追根溯源,英雄舍生取义
“泽国‘三月三’迎神赛会原是为了纪念两位为民献身的英雄而举办的。”传承人蒋芳馥对于“三月三”的由来可谓了然于胸。相传明末崇祯年间,周三行、章良两名书生(舅甥关系)结伴上京赴考,途经泽库(泽国旧称),夜宿于山东堂(山东堂位于泽国街西丹崖山虎头岩下,与惠通庙毗连,建于明末崇祯年间,清嘉庆时曾重新修建)。
夜间,周、章二人梦见一妖在堂门前的一口方井中投下毒药,梦醒时天已拂晓。周、章二人早早洗漱完毕,担心井水有毒,为免百姓遭受其害,便来到井前劝阻取水的百姓,言“井中有妖毒,不要挑井水”。
然而,此言出于两个初来乍到的外乡人之口,当地百姓不甚信任。顷刻间,来挑水的人越来越多,场面越来越混乱,凭二人之力已无法阻拦。周、章心急如焚,于是先后纵身投井(另一种说法为周三行投井,章良打捞舅舅时,因井中毒气上熏,也不慎失足落入井中),以死救民。
众人一见至此,手忙脚乱地将两人的尸体打捞上来,只见尸体面色已变成一黑一红,人们这才恍然大悟。
于是,为纪念这两位为民献身的英雄,乡人为其建庙塑像,使其流芳后世,并将“惠通”庙更名为“雄镇”庙,意在镇邪,为泽国之保界庙。庙内有一匾额上书“一方保障”,意为保一方平安。
上报朝廷,御赐二大元帅
“在很多典籍记载中,关于‘三月三’由来的故事到此也就结束了,但两个人的大元帅名头是怎么来的呢?这还要接着往下说。”蒋芳馥将自己整理出来的笔记展示了出来,接着说道,清乾隆四十六年,泽国先贤戚学标进士及第,衣锦还乡,光耀门庭。按照民俗,他应到保界庙祭拜神灵。然而周、章二人尽管救民献身,精神可嘉,但他俩功名未就,只称相公。戚学标进士及第,臣拜民,于礼不通,便未参拜。
于是,戚学标为此急速启程返京,奏本乾隆皇帝,将周、章二人投井殉身、以死救民的惊人事迹一一呈报。乾隆阅后,便御封周、章为二大元帅予以嘉奖。从此,每年三月初二(旧时习俗,后改为三月初三),泽国当地八保都要举办盛大的迎神赛会,场面热闹非凡。
戚学标留有《仙吕·一半儿》如此描述当时的盛况:“双桥三月路喧哗,几处佳人玩物华。羞脸疑将团扇遮,问谁家?一半儿村庄一半儿雅。迎神上巳寿筵开,南陌青丝拥骑来。簇簇行人声若雷,遍楼台,一半儿悬灯一半儿采。”
迎神赛会,泽库万人空巷
据《丹崖琐记》所载:“自东岳神会停止以后,‘三月三’迎神赛会的声名有如钱塘潮水,一高千丈。‘泽国三月三’五个字,早已远近驰名、妇孺皆知了。外人称‘三月三’,其实‘迎赛’之期在初二。经理这件事情的,有各保的首事。本街共有六保:丁字、十字、前炉、前街、树场、市场,每年挨轮承值,得承值者,谓之‘首保’。此外尚有三衙桥、下汇头二保,不负承值之责,谓之‘插保’。”
“‘迎赛会’又有‘大迎’和‘小迎’之别。自二月廿四日起,至三十日止,这六日当中,每日有一二保将故事迎至雄镇庙,谓之‘小迎’。三月初二日,则八保大会集,奉神出巡,谓之‘大迎’。”“大迎”当日,出巡所到的村庄、街坊都要张灯结彩,寓意喜庆吉祥。也有些年头,整条街道遮盖白布,称为“白布漫”。下街大台门还扎成鳌山,山由彩纸扎成,山上有亭台楼阁、人物故事。晚间,满山灯火辉煌。
出巡日,市民早起,穿戴一新,齐集丹崖山麓雄镇庙前,迎出周、章二大元帅出巡。神像前,队伍鸣锣开道,鼓炮齐鸣,由“小巡风”领先,各保队伍持有头牌、大纛、彩旗、彩伞。牌上写有“奉天出巡”、“肃静”、“回避”等。每支队伍都有铙钹鼓乐,队伍延续数里,沿途观者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迎巡队伍中有扮故事、演唱、舞蹈、杂耍等文艺节目,内容丰富多彩。扮故事的形式有吊梗、台阁、踏地、高跷等。吊梗是4人抬的木制方台柜,台柜内放有石块,以保持稳定,台上中心部位装插特制的曲屈上延的铁梗,由3个五六岁的儿童扮成故事人物,自下而上各自坐在铁梗上用布带缚住。铁梗外用衣衫或者道具罩住,以便遮盖铁梗。观者远远瞧见小孩凌空而立,十分惊险,而坐在吊梗上的孩子却安然自若,有吃瓜果的,有作酣睡状的,十分有趣。台阁,则是由4人一起抬的木制方形台座,上有平顶棚盖,四角挂彩。台座上坐着扮成故事人物的小孩。如扮演《空城计》的,除台上的诸葛亮等人物外,还有扮演司马懿的孩子策马走在前头,马则由大人牵着,看上去相当逼真。踏地故事,则是扮故事的人物一起步行,边走边演。高跷,古时称兰子技戏,将两脚缚在跷木上行走,旁边有人持竹竿并行保护,走跷者累时可挽竹竿稍作休息。此外,还有排街、洒尺、莲花等说唱形式,闹湖船、打花鼓、打花棍等舞蹈,以及抛瓶、舞刀叉等杂耍。队伍行至月河、三衙桥时,最为热闹。大小船只密密麻麻,船上站满男女老幼,与岸上群众对歌呼应。
迎毕,奉神至“首保”搭台演戏5夜,但在初五日必须送神回庙,谓之“回宫”。《丹崖琐记》中还记载了这样一件趣事:“其中有一件事情可以令人发笑的,就是自廿四夜起至初一夜止,在这八夜的当中,由‘首保’派人鸣锣‘催故事’,并且口中要喊:‘相劳八保,旗锣故事,初二睏醒,早点爬起,上庙接老爷’的几句话。喊毕,鸣锣,沿街叫喊,煞是有趣!”
当此春光明媚、花鸟宜人的上巳佳节,加上这样盛大的迎赛会,多么的赏心乐意。所以,红男绿女,联袂偕来,人海涌沸,填溢看场。官塘桥畔舟楫如鳞,新装艳服照映四泽。民国时期泽国镇长陈独醉在笔记中如此说道:“不佞在去年春间,曾作了几首‘俚句’,现在不妨拿来写在这里:‘黎明即起整眉容,争渡官塘喜气浓。莫怪五陵年少客,轻舟如箭马如龙。’‘轻摇兰桨到官塘,士女如云乱若狂。争说今年迎会好,离奇铁梗费思量!’”
三月三来泽国
看迎神赛会
本报讯(记者庞辉斌)日前,记者了解到,今年的泽国“三月三”迎神赛会将于4月2日再次举办。自从2010年之后间隔一年举办一次,今后每年都将持续举办。届时,预计将会出现万人空巷的场景。
泽国“三月三”迎神赛会历史悠久,始于清乾隆年间,是泽国民众为纪念周、章二大元帅所举行的迎神巡游庙会。2010年,泽国“三月三”迎神赛会被列入台州市第四批非遗名录;2012年,被省文化厅列入浙江省第四批非遗名录。
此次巡游活动中,大龙旗、头牌(回避肃静)、周章二大元帅画像、台阁、吊梗、秋千杠、腰鼓队、高跷、天皇花鼓以及各种舞蹈队将悉数登场,表演内容精彩多样。巡游队伍将从山下陈村出发,至104国道、虎山路口、复兴路、东河路、幸福路、泽南路、丹崖路,再折回东河路、二环路,最后抵达丹崖寺。
自1957年之后,该镇仅在2008年、2009年、2010年、2012年举办过4次“三月三”迎神赛会。此次迎神赛会巡游活动由山下陈村牵头组织,今后,则由泽国街内的7个村轮流举办。筹备组希望在泽国设镇定名100周年的时间节点上,通过这一活动将本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力地传承下去,弘扬民族精神,活跃民间传统文艺,丰富民众的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