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小城市 > 景宁县城 正文

景宁县探索践行山区民族县科学发展新路径

2015-02-14 14:58  来源:中国景宁新闻网 记者 叶尚蓉

 

  市场化的《印象山哈》

 

  施工中的创业园

 

  全省首张农村水利工程产权证

 

  “吉寨”包凤村

  #!time!#冬日的敕木山上,十个“畲寨”一村一主题火热推进;秀美的千峡湖畔,“凤凰古镇”正拔地而起;群山间的“农民创业园”,各类工程车辆往来穿梭其中……新年伊始,畲乡景宁便拉开了大建设,大发展的新序幕。

  如今,像这样的火热场面遍布景宁城乡,组成了一幅幅畲乡人只争朝夕、加快发展的壮丽景象。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在践行科学发展的今天,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景宁提出的“三个走在前列”奋斗目标,畲乡拉开了“总书记点题,景宁解题”的山区民族县科学发展实践序幕。

  近年来,景宁确立生态立县、产业富县、文化名县的“三县并举”发展战略,全面实施新园区、新城区、新山区、新景区的“四个新区”建设,推动集聚、统筹、文化、改革、和谐“五个发展”,“中国畲乡·小县名城”跃然于纸上,付诸于实践。

  文化引领,美丽城乡留下文化烙印

  “城里的街道,桥上的灯饰,还有沿河的景观都很有民族味道,想不到隔了一年没来,变化就这么大了。”往年只是匆匆路过县城的温州游客魏奇文而在今年却特意安排了半天时间走街道、串公园。

  横卧鹤溪河上的古色畲桥,飞檐翘角的城市街道立面,坐落小城各处的市民公园……自进入景宁县城那一刻起,浓郁的畲族风情便扑面而来。鹤溪老城,这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如今,正以新的姿态展现。

  变化着的还远不止这些。在寄托着畲乡新城发展梦的外舍新区,按照“一年快起步,三年见雏形,五年出形象”的建设时序,投资20多亿元集旅游、商贸、文化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凤凰古镇”,已风貌立现。承载着山区群众城市梦、创新梦的澄照“农民创业园”,高山沟壑变平原……

  借助于打造“畲族凤凰城”的灵感,着眼山区新型城镇化实验区,景宁按照“一新一老一副一环”的城市组团布局,老城为“凤身”,外舍新区、澄照副城为两翼,环敕木山畲族风情度假区为“凤尾”,构建起景宁美丽城乡独一面相。

  立足山区特点,深挖民族特色,一张城镇化的“凤凰”蓝图,一场“城镇化三年行动”,170个保留村发展规划,景宁拒绝“千城一面”、“百村一色”,将县城作为5A级景区进行打造,从整体上进行自内而外、全方位的创新,统筹推进外舍新区、鹤溪老城区、澄照产业副城三大功能区块建设,“凤凰”在畲乡涅槃重生。

  “就做你自己吧,其他角色都已经有人了。”奥斯卡·王尔德的名言,在畲乡得到了新的诠释。放眼未来,以文化为引领,融城于景,寓景于城,城景交融的城镇发展布局,不仅打造出宜居、宜业、宜游的新畲乡,更为景宁在激烈的城镇化竞争中,赢得了新的发展机遇。

  生态为先,山区步入绿色发展新常态

  一边是流水线上赶着订单,一边是新的流水线上马,在110工业孵化创业园,连日来,畲竹家居用品有限公司负责人程家集显得十分忙碌。从家庭式的小作坊,到现在4幢设计年产值1.3亿元标准化厂房,“畲竹”实现了新的嬗变。

  “现在这里是我们企业新的起点,但目标就是要在‘农民创业园’里拥有自己更大的厂房,让企业更有市场竞争力。”程家集告诉记者,对他们来说,“农民创业园”寄托着景宁山区农民的创业梦、致富梦。

  作为景宁人口集聚和产业集聚的重要平台,距离县城西南8公里外的澄照乡“农民创业园”,以“绿色农产品加工、民族特色医药、竹木加工业”为园区主要产业,完成一期1500亩土地开挖平整,形成800亩可供用地,并启动澄照“农民创业园”首期下山移民安置项目,推进供水管网、道路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远在75公里外的丽水经济开发区景宁民族工业园——“飞地”风生水起。立足东部环境、西部优势,瞄准全国500强,不浮不躁选“对象”,不求轻松求大商,截至目前,“飞地”已形成可供用地3900亩,引进7家大型企业,3家已建成投产。

  建设新园区,景宁县内外两大工业平台双轮驱动,打造山区农民创业新高地,整合各类资源出台《关于加快工业经济和总部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制定落实十条招商引资政策,每年安排2000万元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招商引资,踏上了山区新型工业化的新征程。

  “诠释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就是要牢牢把握生态为先,推动山区转型发展。”县招商局局长王庆告诉记者,景宁一肩双挑,承担起与全省基本同步实现现代化和建设浙江生态屏障两大重任,不断推动山区步入绿色发展的新常态。

  产业富民,万座青山蝶变创富工场

  连日来,东坑镇白鹤村的千亩香榧示范基地里一派忙碌景象,40余位农民忙着栽种香榧大苗。“立春过后,我们准备将基地扩大至1500亩。”景宁立勤香榧产业园有限公司负责人何建平说。

  作为近年来我县引进的“老板上山”项目,景宁立勤香榧产业园项目于2013年7月开始实施,总投资将达到5000万元。建成集育苗、造林、科研、观光于一体的高标准生态香榧示范园区。

  山区“穷”在山,但是潜力和希望也在山。走在“山上浙江”的践行之路上,景宁着力打造新山区,坚持以工业理念谋划农业,以市场理念经营农业,全面优化农业产业发展布局,着力引导“农民下山、产业上山”,全力书写“山上景宁”这篇文章。

  按照“城区+园区”、“城区+景区”、“景区+园区”等多种复合形态来布局产业带,以近期茶叶、中期毛竹、远期香榧的主导产业发展思路,景宁制定了《山区经济发展规划》,引导工商资本以投身绿水青山,推动山区农业现代化。

  “绿水青山也只有创新山区发展机制,才能转化为富民的金山银山。”县农办主任毛华庆说,瞄准产业转型,按照“近期抓茶叶、中期抓毛竹、远期抓香榧”的产业发展思路,景宁从曾经的“一村一品”、“一乡一品”悄然向“一县一品”转变;锁定农村产权改革,景宁颁发全省首张农村水利工程产权证,发放首笔农村水利工程产权抵押贷款;围绕农村经营体制突破,完成230个村的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改革;开展扶贫创新,全国首创的“政银保”低收入扶贫贷款第二轮扩面工程迅速铺开……山区发展的活力不断释放。

  如今,一系列的乡村改革拉开帷幕,不断增强山区的“吸金”能力,推动资本扎根山区,近三年景宁签约意向投资总额110多亿元,其中三分之二是瞄准上山下乡。而改革步伐的加快,也带来了效益的提升,2014年,景宁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2432元,增长11.7%,首次突破万元大关。

  畲韵绽放,民族风情也是金山银山

  游根底岘的门楼庭院,逛深垟村的石头寨,赏小佐的灵秀梯田……短短22公里的白鹤至大漈的乡村公路,散布着六七个独具风情的小山村。走走停停,一路下来,来自上海的游客团临时调整了行程,直呼时间不够。

  “景宁就是一个大景区”,悄然兴起的全域化旅游发展理念,将散落在山间的小村,串点成线、线绕成面,“点式景区”逐步向“全域景区”转变,一条条旅游“珍珠链”串起了乡村风情。

  旅游,畲乡的朝阳产业。围绕打造新景区,近年来,景宁把整个县域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规划和建设,构筑起生态环线、风情环线,不断推进民族和生态两大优势的深度融合,向着新一轮的旅游大建设、大开发迈进,开启县域经济腾飞的新引擎。

  如今,在景宁,一个美丽乡村就是一个景区。

  先后投入资金近800万元,修缮祖传畲屋、组建畲民表演队、复兴传统婚俗……以“喜”为主题,一场美丽蜕变正在金坵村上演。“不仅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民族风情也一样带来真金白银。”村支部书记潘欣根高兴地说。

  像金坵一样,根据每个畲寨不同的文化底蕴,60平方公里的环敕木山畲族聚居区,一村一主题、一村一规划,重点打造十个“千年山哈寨”。从老城到新城,从城镇到乡村,越来越多民族记忆中的味道,正活脱脱地展现在游客面前,昔日与山为伴,与牛为舞的畲民,正尝着“生态变现”、“文化变现”的实惠。

  据统计,2014年景宁接待旅游总人数555.49万人次,同比增长28.56%;完成旅游总收入23.5亿元,同比增长30.3%。

微信分享 关注浙江城镇网微信
编辑:王铮铮

相关阅读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