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初夏的景宁不同于以往其它小城市的繁华燥热,却自有着一番风韵,没有成片的高楼,映入眼帘的是满眼的绿色和洋溢着幸福的笑脸。凤凰形状的桥梁灯柱、人字形的屋顶、白墙黛瓦建筑、跨溪廊桥、畲族彩带及“山大车”(畲字)装饰……一个生态个性的小城市展现在我们眼前。
翻看景宁现已取得的成绩,201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8.7亿元(县城29.1亿元,占75.2%),常住人口人均GDP达到3.65万元,一二三产结构比为16.1︰37.2︰46.7,财政总收入达到9.55亿元(县城9.45亿元,占98.9%),其中地方财政预算收入达到4.78亿元(县城4.01亿元,占83.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8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68亿元,旅游总人数432.8万人,旅游总收入18.2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41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18元,这些经济数据相比以往小城市试点镇可能还有差距,但我们也看到景宁另一组生态数据:景宁全县有千米以上山峰779座,森林覆盖率78%,县城空气优良天数平均达到334天以上,优良率达到96%以上,历年来地表水环境质量满足或优于相应的水环境功能要求,其中Ⅰ、Ⅱ类水质占95%以上,全县生态环境质量稳居全国前列。依托得天独厚的山水生态优势,景宁已然探索出了山区新型城镇化的景宁模式,走访中,我们采访了景宁畲族自治县王益副县长(以下简称王),在与王县长的交谈中,景宁新型城镇化路径在脑海里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问:请简单介绍一下景宁畲族自治县的基本情况?
王:景宁设县于明景泰三年(1452年),取“景泰缉宁”之义,故名景宁。后几经撤并,于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以原景宁县地域建立景宁畲族自治县。县域1950平方公里,辖21个乡镇(街道)。全县总人口17.31万,其中畲族等少数民族人口1.91万,约占全县人口的11%,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和华东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凭借悠久的历史和卓绝的生态优势,景宁先后荣获了“中国畲乡、名茶之乡、中国香菇之乡、中国农村水电之乡、生态之乡、艺术之乡、廊桥之乡”等美誉。
近年来,景宁我们致力于打造“中国畲乡、小县名城”,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城市发展方向更加明确,以“一新一老一副一环”的城市发展定位,统筹推进外舍新区、鹤溪老城区、澄照产业副城三大功能区块建设,逐步建设成以老城区为“鸟身”,外舍新区和澄照副城为“双翼”,环敕木山畲族风情旅游度假区为“鸟尾”的“凤凰城”构想,使县城建成区面积从原来的2.75平方公里扩大到10平方公里。同时,以县城区为核心,辐射带动全县所有乡镇同步推进城镇建设。
问:景宁打算如何利用生态优势做文章?
王:前面我也提到了,生态环境是景宁最大的优势,生态环境质量一直都在全国前列。这个优势给景宁带来的发展前景是无限的,景宁如何发挥运用好自身的生态优势,大有文章可做。就目前而言,我们要紧紧抓住成功入选国家主体功能建设试点示范、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小城市试点的机遇,打造出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努力实现“人在城中,城在山中”的和谐统一。在具体工作中,要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生态”优势,做好生态产业发展的文章。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畲族风情旅游业、休闲养生养老产业,让生态优势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问:景宁在加快人口集聚,推动新型城镇化的道路上做了哪些工作?
王: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城镇化和全省新型城市化工作会议精神,以加快人口集聚、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为着力点,加快推进步伐。目前,我县常住人口10万人,且有很大一部分还生活在高山远山上。如何引导这些群众下山集聚发展,实现“下得了山、就得了业,安得下心、富得起来”,成为了我们工作的努力方向与工作的重心。我们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加快人口集聚步伐:一是政策引领,通过创新资金奖扶政策、安置模式等,为群众进城减轻了负担,大大提高了下山移民积极性。二是平台集聚,目前已经建立起以县城安置小区为主,各乡镇、中心村集聚点为辅的集聚平台。重点做好澄照“万人下山移民集聚区”,今年启动第一批移民安置工作。三是产业助推,引导群众下山,产业上山,鼓励工商资本投资山区经济,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提升农业现代化程度,让进城群众依然能够有可观的收入。同时,加快县城移民小区产业发展,如劳动密集型的绿色农产品加工、来料加工、竹木加工业等,让移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问:如此巨大投入,钱从哪里来?
王:去年,县委、县政府及时研究制定了扩大有效投资“三年行动计划”,计划实施新城区项目52个,总投资达120多亿元,其中2014至2016年要完成投资59亿元。推进“三年行动计划”落实实施,项目资金问题是摆在县委、县政府面前的最大挑战。为此,我们在资金筹措上,按照“挖掘潜力、激发活力、释放红利”的要求,不断完善多元投入机制,大力引进社会资本。在政府投资层面,我们紧紧抓住《关于加大力度继续支持景宁畲族自治县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浙委[2012]115号)文件精神,主动对接,积极有为,争取更多的基础设施项目列入中央、省、市重大项目盘子,同时,我们不断加强内生动力培育,尽可能将可用资金投入基础设施、民生领域,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功能。在民间投资层面,顺应“浙商回归”氛围日益浓厚的大趋势,积极“筑巢引凤”,努力吸引景宁在外创业的人士积极回乡支持发展。在社会各界以及景宁商会的共同努力下,“景商回归”工程结出硕果,景融时代广场、景融家园项目已经基本建成,城市综合体项目、原造纸厂改造项目已经启动开发商谈判工作。
问:请王县长为我们展望一下未来景宁的发展方向?
王:在新型城镇化道路上,景宁一直朝着特色精致的小县名城方向努力实践。去年10月份,我们成功召开了全县城镇化大会,吹响了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集结号。出台了新型城镇化发展纲要,研究制定了“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景宁将以小县城大文化为目标,坚持文化引领、产城融合,挖掘和弘扬以传统建筑、民族和山水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景宁特质文化,坚持“让文化走进生活,让城市留下文化烙印”的个性化理念,以区域联盟经济培育和大城区集聚发展为重点,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做大县城、做深特色镇、做美村庄,探索出一条民族自治县新型城镇化道路。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通过持之以恒的建设,将景宁打造成民族风情浓郁、城市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优良、首位集聚效应突出的,山水相融、休闲养生、民族特色文化彰显的“中国畲乡、小县名城”。
未来,景宁将继续朝着打造“中国畲乡小县名城”的目标前进,积极发扬民族地方特色,县城虽小、品味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