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小伙子,我记得你,你已经第三次来看我了。”日前,东阳市横店镇联村干部蔡美伟走进六联村新屋自然村九旬老人张莲家中,张莲认出了蔡美伟,并同他话起了家常。这样的一幕,在横店镇联村干部走访农户过程中经常出现。
乡镇与群众接触最多、距离最短。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东阳市横店镇推行镇干部“晨查夜访”活动,发放“连心卡”,做好“户情档案”,绘好“民情地图”,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和“时间错位”矛盾,让干部在一线宣讲政策、倾听民声、收集民意、掌握情况、解决问题,提高干部服务群众、推进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小小连心卡 拉近心与心的距离
今年92岁的张莲阿婆,一个人住在一层平房里。虽然已是高龄,老人仍自己做饭洗衣。
蔡美伟在第一次走访时为张阿婆送上了“连心卡”,告诉她上面有自己的联系方式,有什么事尽管打电话。
张莲阿婆的几个子女都不住在老人身边。虽然每年他们都会拿出几百元钱给老人,也会给老人送些吃的、用的,但毕竟不在跟前,照顾不周。老人每年收入除了子女给的钱外,只有千把元的助老款。
“她一个人住在这边,平时也没人说话,每次我来看她,她都很高兴。”蔡美伟说,老人说最近觉得胃不舒服,他下次去要带些胃药给她,还要再去找老人的子女沟通一下,看看如何更好地照顾阿婆的生活。
蔡美伟今年3月份才从镇南办事处调过来,联系六联、澄塘两个村(小区)。到目前为止,他虽然只走访了20多户农户,但每去一次,他都会认真记录群众的困难、诉求,并及时替他们解决有关问题。
这些农户,基本都是困难群众、困难党员以及上访户。六联村由马坞里、上沧浪、下沧浪、波浪山、下门里、新屋6个自然村组成。有些自然村相隔较远,最远的有3公里。尽管如此,蔡美伟依旧不厌其烦地往村民家中跑。
“我还走得太少,了解太少,很多村民可能还不认识我。”蔡美伟说,只有经常走到老百姓身边,才能走进老百姓心里。
多走走多听听 解决一些老矛盾
镇干部王男联系的是七一、八一两个村。他说,由于当联村干部时间短,以前自己对村里很多事务不熟悉,有时候对有些群众的做法甚至不理解。通过“晨查夜访”活动,不仅让他更好地了解群众现实生活,工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与群众的沟通顺畅了许多,也解决了一些遗留的矛盾。
今年63岁的吴某某是七一村的老上访户。为了了解吴某某的想法,王男不止一次来到她家听她“诉苦”。
2011年时,吴某某家建新房,因为违建问题,被强制拆除。吴某某因此经常到有关部门上访。
此后,吴某某的儿子成家立室,由于经济拮据,一家五口人始终挤在30几个平方米的一间老房里。后来,考虑到孙女的上学问题,吴某某的儿子不得已选择在外租房住,建新房的需求非常迫切。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王男找到七一村负责人进行核实,并与村里商量一起帮忙解决吴某某家的实际困难。4月初,王男还替吴某某家申请了司法补助1万元,让他们安心建房。
最近,吴某某在建新房时与后排的邻居发生了小摩擦,她又找到了王男。经过多次协调,得以顺利解决。
看到联村干部和村干部都积极帮助自己圆建房梦,吴某某内心发生了变化,她很感激,并决定不再上访了。
晨查水环境、晨查卫生保洁,夜访民情、夜送政策、夜办实事、夜促和谐,横店镇将学习教育和听取意见、解决问题同步推进,激活党组织的“神经末梢”,连接好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赢得了群众的赞誉。
为了让此项工作落到实处,东阳市横店镇采取各办事处交叉检查“户情档案”的办法,让党员干部深入群众中接地气,尊民愿、亲民情、惠民生,在真诚服务的过程中,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在为民服务的实践中转变作风。